走進碎讀時代
讀書,豐富了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的文化素養。古代文人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佳句,把讀書喻為臥讀。講的是有一卷在握,山川猶如在胸,大海好似藏心,天裝一指間,地盛一腦里。
讀書,一能涵養性情,亦可修練道德。人靜風清的黃昏,一張舒適的楠竹靠椅,一杯濃濃的富硒綠茶,手捧一本內容精彩的佳書,心靜氣和的閱讀起來,指尖輕輕摩挲書頁,會發出獵獵沙韻聲,你會感到何等的陿意。
讀書是一種生活的享受,“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心情枯燥煩悶時,讀書能心情愉悅。意向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心情,看清前進方向。心情愉快開心時,讀書能發現快樂,充實精神生活。“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是人生中一種最美好的享受。
讀書是人生一門不可缺少的必修課,閱讀書籍能夠讓人更加透徹的感悟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有人說書是燈能照亮了前方的路,書是橋能讀接通彼岸的天,書是帆能推動人生的船。生活有讀書而充實,人生有讀書更精彩。
讀書也是一種人生情趣的修養,素質的升華。沒有讀過書的人的人生,猶如山間竹子一樣空洞無物,就象空心蓮花白一樣華而不實,沒有深厚的底蘊可言。讀書一種感悟人生的快樂,讀杜甫的詩會使人感悟民間的辛酸人生,讀李白的詩會使人領悟山川江河的秀麗,讀魯迅的范文會使人認清吶喊的意義,讀巴金的佳章會使人感懷未來的希望。一本書都是一面鏡子,透照著大千世界的沉浮和變遷。
讀書更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進化,“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一種自我進化的過程。一本書會描寫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會使人聰明,讀詩會使人幽雅,讀史會使人睿智。“懸梁刺股”,“螢窗映雪”,勤奮讀書從來就是中華兒女畢生追求。讀書造就一種優雅素質,讀書塑造一種可貴精神,讀書升華一種向上思想。
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特別是互聯網絡的悄然介入,不經意間,人們細讀深研的讀書習慣,已經發生徹底的改變。
當今的中國,國強民富,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網絡文化普及千家萬戶,互聯網絡不僅分解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也進一步溶合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也徹底地顛覆了人們書籍的閱讀習慣。
過去人們讀一本厚厚的書,只要專心至致聚精會神,就很容易被書中的情節內容所吸引,書與人很快融為一體,能達到神移默化的效果。現在閱讀要的是知識面,講的是寬領域,求的是多層次全方位。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許許多多的新事物、新學科、新觀點、新詞匯、新東西象雨后春筍般的暴發開來,鋪天蓋地的展現出來,現在仍然用過去傳統細嚼慢研的閱讀方式,已經難以適應如今科學文化大發展,經濟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大變化的需要,再也無法長時間去閱讀一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再也無法對作品作進一步研究和探討,而忽視了許多需要了解的新東西。
網絡時代的到來,似乎已經粉碎了人們過去那種專注沉思的閱讀習慣,似乎已經改變了人們過去那種如癡如醉的閱讀風格。因而,人們不得不慎時度勢,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從容不迫地走進了碎讀時代。
快捷高效的網絡時代,網絡閱讀使傳統閱讀方式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也一同改變了人們大腦的工作習慣,同樣使人們的閱讀方式變得越來越零散破碎,越來越跳躍化收索化。
在當今日常閱讀中,網絡具有的視聽效果,特有的圖片傳遞;網絡快捷的文字傳輸,集成互動綜合遞補的特性,都反映得淋瀝盡致,方便快速可靠安全,極大地拓展了閱讀空間。
電子書籍的閱讀,比傳統書籍的閱讀更為方便更為快捷,電子網絡的強大收索功能,為人們的閱讀提供了海量的閱讀信息,使閱
讀的知識面更加的廣泛,閱讀的領域更加的寬廣,閱讀的涉及度更加的深厚。
網絡時代的閱讀,面對新知識的層出不窮,面對電子文化的日新月異,面對新事物新觀點的不斷豐富,自然而然地使閱讀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碎讀時代。
如今的電子網絡閱讀,幾乎就是大量的搜索瀏覽,鼠標游動式的一掃而過,蜻蜓點水式的一掠而過,只求快速搜索海量瀏覽,不作細致品賞,不作深度閱讀。
從某種角度來講,人們已經失去了傳統紙質閱讀的特性,已經失去了傳統紙質閱讀深入解析的能力,已經失去了傳統紙質閱讀剖析文本的想象力。
這種網絡上快速瀏覽碎讀方式,出現在互聯網時期形成的新型閱讀習慣,人們的閱讀習慣已經從電子網絡多媒體滲透到傳統紙質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書籍的表現形式,書籍是語言文字的載體,語言文字又是知識的源泉。人的一生,都和書籍分不開,都和閱讀分不開。從上幼兒園直到大學畢業,都是閱讀學習的好時光。
過去習慣于傳統紙質閱讀方式,茶前飯后捧一本名著在手,拈來即讀手不釋卷,讀得廢寢忘食,讀得津津有味,總覺得有一種特美的享受。可是現在不同了,電子網絡閱讀普及之快,前所未有。小學生都會網絡上搜索瀏覽,網絡上選擇性的閱讀,也進入了碎讀時代。
在這個國家強盛,人民富足的新時期,城鄉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發生巨大的變化,家家臺式電腦普及,人人檔次手機備有,網絡閱讀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碎讀成為了人們的閱讀習慣。
在廣大的農村,大多數農家都有電腦,手機基本也是成人皆有,年輕人成為了網絡閱讀搜索瀏覽的生力軍,成為了電子網絡碎讀的帶頭人。
文海茫茫,書山浩浩,互聯網電子傳媒新閱讀方式,豐富了人們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內涵。在如今電子網絡時代,人們不僅要面對每天數以萬計多如牛毛的紙質書籍,還要面對網絡傳媒無窮無盡的海量信息。
面對如此龐大海量的知識面,人們仍以過去那種慢條斯理的閱讀方式,難以應對如今暴發式的知識傳播速度,難以獲取了解掌握如今井噴式的知識量,就要求人們不得不改變過去的閱讀習慣,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碎讀這種快捷高效的閱讀方式,才能適應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當今。
人們面對浩如瀚海的知識量,就看能否具有一雙識珠慧眼,能否在網絡眼花繚亂的文山字海中,去弊吸真拮取精華,這將大大地考驗著人們的閱讀能力。
碎讀這種新的閱讀方式,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被人們所適應,被人們所喜愛,尤其年輕人情有獨憧,它將為人們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掀開嶄新的一頁,它將會作出不可估量的歷史性貢獻。
《齊魯文學》是齊魯文學雜志社主辦的刊物之一,季刊,分別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時代性、探索性”為辦刊宗旨,堅持“發表原創,繁榮文學”的辦刊路線,發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國當代詩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時代氣息,可讀性強,公開發行。
投稿須知:
1、稿件內容健康、結構完整、文筆優美、底蘊豐厚。
2、詩歌、散文、小小說、散文詩、文學評論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對所錄用的稿件有刪改權,
3、本刊對所錄用的稿件有刪改權,來稿請附作者簡介、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及個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眾號發表過的勿投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