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牡丹花
牡丹花
牡丹花別稱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藥、百雨金,又有洛陽花、富貴花和“中之王”之稱。原產地中國。牡丹為毛莨科芍藥屬落葉小灌木,有三十多種。牡丹不僅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有相當重要的藥用價值。牡丹五彩繽紛,雍容華貴,被譽為國色天香,是花中之王。歷史上有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贊美。如唐詩贊它:“佳名喚作百花王”。又宋詞“愛蓮說”中寫有:“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中國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類和平、幸福、繁華與富足的象征。
基本信息
名字
學名/拉丁語名:PaeoniaSuffruticosa
英文名:            SubshrubbyPeony、TreePeony
別名:               鹿韭、木芍藥、花王、洛陽王、富貴花
科學分類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目: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科:芍藥科           Paeoniaceae
屬:芍藥屬           Paeonia
種:牡丹P.           suffruticosa
牡丹花----姚黃
根系肉質強大,少分枝和須根。株高1-3m,可達2m,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復葉,互生。花單生莖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復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臺閣性花。花萼有5片。
牡丹的分尖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紅、紫、藍、黑和復色(實際上并無純正的藍與黑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后,秋冬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為系、類、組型四級。四個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個類即單花類和臺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花的形狀分為若干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牡丹1990年被定為中國國花。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
牡丹花----狀元紅
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干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三回三出復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于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艷,形美多姿,花程式為:♂*K5C∞G2~5:1:2~5,花徑10~30厘米;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復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厘米,千粒重約400克。
牡丹由野生變家種后,因環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生了變異。
一、株型
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牡丹花---墨 魁
1、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o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
2、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龍臥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向四周斜伸開張,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布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云紫”等為代表。
牡丹花---大 葉 蝴 蝶
5、獨干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干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上述每一植株類型中,因品種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于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于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于細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發達,具有多數深根形的肉質主根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面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稱“丹皮”)產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藥用觀賞兩用品種
牡丹花---北 國 風 光
2、坡根型
此類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側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多數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產丹皮質量、產量低于直根型,不適于藥用栽培。
3、中間型
此類根條稀密適中,無明顯主根,生有多數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面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藥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鱗芽”。牡丹以鱗芽越冬。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不定芽四種。
牡丹花---大 瓣 紅
1、花芽
牡丹的花芽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著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干枯回縮一段。著生在干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只抽枝長葉,多數著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著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后發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著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后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著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為萌蘗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形狀顏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百出,各有特征。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癟瘦虛實等差別;顏色也有青綠、黃綠、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顏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鱗芽的特性。
牡丹花---香 玉
四、分枝
因當年生效枝上節間長短不同,著生芽數及新枝萌發力強弱也不同,分枝的習性也有明顯差異但分枝大體上有以下兩種類型
1、單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長,著生芽較少,僅在基部1~2節部位或第1~3節部位上生芽,并且這些新芽中,當年僅有一芽萌發成為當年生新枝,該類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黃”等。
2、稠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短,著生新芽較多,一般3~5個,新芽發枝力強,每個新芽在當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較稠、叢生。這類品種的植株一般較矮,分枝密。如“瑛珞寶珠”、“丹爐焰”、“脂紅”等。
五、葉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牡丹花---藍 芙 蓉
1、大形圓葉型
全葉大而圓,長40厘米以上,寬25厘米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廣卵形卵形;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胡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
全葉較小,長約20~30厘米,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紅”、“煙龍紫”等。
5、中形葉型
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40厘米,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卷,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中外,還有特殊的葉形。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只生三枚不規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復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著生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后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
牡丹葉的顏色以綠色、黃綠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
牡丹花----花叢
六、葉柄
牡丹的葉柄也有粗細、硬軟、長短之分,長者可達40厘米,短者不過10厘米;葉柄凹處多為暗紫、紫紅、灰褐、黃綠等不同顏色。
葉柄的長短,特別是葉柄和枝條夾角的大小因品種不同差異較大,同時對花的觀賞價值影響也較大,葉柄與枝夾角大,葉面平展或下垂,葉也較稀,如“墨魁”,花朵均著生在葉叢之上,形成花美葉秀,相得益彰的觀賞價值;相反,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小,因枝葉緊密,花朵常藏在葉叢中,造成“葉里藏花”現象,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艷,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特征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繡球型(傳統上把皇冠型和繡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
近幾年來,有關牡丹專家學者與產區的科研人員一起,結合傳統的分類方法,經多年實地觀察研究及對牡丹花的解剖觀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構成的演化規律后,提出了新的花型分類,即把牡丹花型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臺閣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繡球型、樓子臺閣型。
牡丹花---白 天 鵝
1、單瓣
花瓣2-3輪,10-15片,寬大平展,雄蕊200-300個,雌蕊4-6枚,雄、雌蕊發育正常,結實能力強。此類花型以“鴉片紫”、“石榴紅”、“賽珠盤”、“鳳丹白”等品種為代表。
2、荷花
花瓣4-5輪,20-25片,花瓣寬大,形狀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發育基本正常,結實能力較強,但個別品種偶有雄蕊或雌蕊柱頭瓣化現象。此類花型以“似荷蓮”、“錦云紅”、“雪蓮”、“玉板白”等品種為代表。
3、菊花
花瓣6輪以上,花瓣形狀相似,排列整齊,層次分明,自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正常或減少變小,并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長或退化變小。有些品種柱頭有瓣化現象,結實力較差,此類花型以“玫瑰紅”、“叢中笑”、“銀紅巧對”、“錦袍紅”等品種為代表。
4、薔薇型
花瓣多輪,花瓣由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以“紫二喬”、“烏花耀輝”、“紅霞爭輝”等品種為代表。
牡丹花---豆 綠
5、托桂型
外花瓣2~5輪,寬大整齊,部分雄蕊瓣化成細長花瓣,瓣瑞常殘留有花藥或花藥痕跡,瓣間雜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規則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結實力。此類花型以“淑女裝”、“嬌紅”、“仙娥”、“三變賽玉”等品種為代表。
6、金環型
外花瓣2~3輪,寬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狹長直立大花瓣,中心花瓣與外輪花瓣之間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環狀,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極少,以“白天鵝”、“俊顏紅”品種為代表。
7、皇冠型
外花瓣2~5輪,寬大平展,排列規則,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細碎或曲皺花瓣,瓣群稠密聳起,形似皇冠。內花瓣排列不規則,瓣間常雜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殘留有花藥;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結實。此類花型以“藍田玉”、“胡紅”、“姚黃”、“首案紅”等品種為代表。
8、繡球型
雄蕊充分瓣化,內外瓣形狀大小近似,擁擠隆起呈球形橢圓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無結實能力。此類花型似“豆綠”、“綠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種為代表。
9、千層臺閣型
下方花瓣4輪以上,花瓣排列較整齊,形狀近似,瓣間不雜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變小,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此類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紅”、“壽星紅“等品種為代表。
10、樓子臺閣型
下方花雄蕊瓣化較充分,與正常花瓣形狀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數量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種退化消失。此類花型以“赤龍煥彩”、“盛丹爐”、“玉樓點翠”、“紫重樓”等品種為代表。
牡丹花
牡丹的花型在演進程中,有些品種同株、同枝常開2-3花型或更多種花型。如“趙粉”、“青香白”、“白鶴臥雪”、“山花爛熳”等,同株可開“皇冠”、“托桂”、“單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確定某一品種的花型時,應以該品種演化達到最高的花型為標準。
八、果實種籽
單瓣花結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外果皮始為綠色,有毛,成熟時為蟹黃色,種籽為黃綠色,過熟時果角開裂,種籽為黑褐色,每公斤可稱干種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結果1-5角,但種籽僅有部分成實,或完全不實;千瓣花類不結果和籽。
牡丹花-品種及花系
一、品種
春日牡丹競芳菲。倘若你徜徉于花海之中。恐怕你除了驚嘆花的嬌艷,還欲知道她的芳名。如果攜友賞花,你能說出花名一二,更能平添幾多風雅和無限樂趣。其實,多數牡丹花是不難鑒別,只要有心,便能結識她。
從花上鑒別
花是鑒定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牡丹與其它花卉一樣,其主要特征集中于花冠上,欲分辯品種先要看花冠。
牡丹花---冷 光 藍
1.從花型上分
牡丹分類三類十二型。即單瓣類重瓣類重臺類。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繡球型、菊花臺閣型、薔薇臺閣型、皇冠臺閣型、繡球臺閣型。最后四型可以概括為臺閣型:由兩朵重瓣單花重疊而成。分為“菊花疊”、“薔薇疊”、“皇冠疊”、“繡球疊”。如“火煉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樓”等。
2.從花色上分
牡丹系以八大色著稱,如白色的“夜光白”、藍色的“藍田玉”、紅色的“火煉金丹”、墨紫色的“種生黑”、紫色的“首案紅”、綠色的“豆綠”、粉色的“趙粉”、黃色的“姚黃”。還有花色奇特的“二喬”、“嬌容三變”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淺濃淡也各不相同。
3.從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黃粉具清香,只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從葉上鑒別
牡丹葉為3出2回復葉。因品種的不同,葉子所呈出現來的形狀寬窄厚薄、顏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紅”葉大、圓而肥厚,葉面多平展。如“墨灑金”葉形大而長,但小葉較狹長,質地薄,較稀疏開展或下垂。如“狀元紅”全葉中等大小,小葉長橢圓型,邊緣缺多且較尖、上卷,葉多斜伸。如“豆綠”葉背有一層白絨毛。如“大棕紫”葉色發紫紅等。
牡丹花---綠 香 球
從枝干上辨別
這一方法是通過株形和分枝方式來區別品種。牡丹為叢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種,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1.直立型:枝條開張角度小,直立向上,節間長,長勢強,株叢高大,如“洛陽紅”、““桃李增艷”等。
2.開展型:枝條開張角度大,向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趙粉”等。
3.半開展型:介于上述兩型之間,如“脂紅”、“藍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單枝型和叢枝型。
單枝型:當年生枝間較長,著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發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黃”、“粉二喬”等。
叢枝型:當年生枝間較短,新生芽多且發枝力強。當年即可形成叢生狀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寶珠”等。
從芽上識別
牡丹不同的品種,其芽形芽色也不盡相同。“洛陽春”的芽尖而圓;“朱砂壘”的芽呈狹尖型;“青龍臥墨池”的芽尖而帶鉤,好似鷹嘴。至于芽色就更為豐富:“百花妒”的芽為黃綠色;“脂紅”的芽為綠色;“墨魁”的芽為暗紫色等。芽色與花色有一定的相關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淺者,花色也淺。
從果實上識別
牡丹花---三 英 士
一般結實力強,心皮呈開張輪狀輻射排列的品種,多為單瓣和半重瓣品種,如“似金蓮”、“鳳丹”等。結實率低,果實成簇生狀,多為重瓣起樓品種,如“二喬”、“朱砂壘”等。
從根上分辯
牡丹的根部也作為區別其品種的輔助手段。一些品種根系毛細根少,根的粗細較均勻,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種有較多毛細根,呈蓬狀,如“瑛王名寶珠”大多數品種根為白、黃白、紅白色等,而“首案紅”根呈紫紅色,為識別此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
二、花系
紅色花系:如“繡桃花”、“平頂紅”、“錦紅緞”、“木橫紅”、“群英會”、“展宏圖”等。
綠色花系:如“綠幕”、“綠玉”、“綠香球”、“荷花綠”、“春水綠波”等。
藍色花系:如“鶴望藍”、“水晶藍”、“垂頭藍”、“群峰”、“紫藍魁”等。
紫色花系:如“紫紅玲”、“藤花紫”、“棒盛子”、“稀葉紫”、“紫繡球”等。
粉色花系:如“百園爭彩”、“桃花遇霜”、“仙娥”、“粉喬”、“玉芙蓉”、“瑤池春”等。
白色花系:如“玉板白”、“紫斑白”、“天鵝絨”、“香玉”、“白鵝”等。
黑色花系:如“黑花魁”、“黑撒金”、“瑤池硯墨”、“墨樓爭輝”、“冠世墨玉”等。
黃色花系:如“姚黃”、“古銅顏”、“黃鶴翎”、“種生黃”、“金玉磐”等。
復色花系:如“二喬”、“大葉蝴蝶”、“藍線界玉”、“天香湛露”、“小葉花蝴蝶”等。
牡丹花-價值和用途
一、價值
藥用價值:牡丹自古以來皆用其根皮入藥,名曰“丹皮”。《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中品。李時珍《本草綱芍藥甙目》曰:“牡丹以色丹者為佳”。丹皮用量很大,國內年需要量在250萬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約為50萬公斤。曹州牡丹為藥用觀賞兩用品種,所產“曹丹”皮厚粉足質量好,為全國丹皮四大產區之一。
芍藥甙
牡丹根皮外層為木栓層,由多列木栓細胞組成細胞壁,呈淺紅色;內層為皮層,由數列切向延長的薄皮細胞組成,皮層內韌皮部,占根的絕大部分,中心為木質部及髓。 牡丹根的韌皮部及皮層薄壁細胞和細胞間隙中,聚集有較多的草酸晶簇,并含有很多淀粉。鮮皮中含有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C20 H28 O12 )約5-6%,但易受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為牡丹酚(C15 H20 O8 )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中含有的牡丹酚(Paeonol C9 H10 O3 ),為帶有光澤的針狀結晶,可溶于水及一般溶劑,還含有芍藥甙(Paeonorin)、苯甲酸,揮發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
牡丹酚為主要藥用成份,具有抗菌作用,體外試驗丹皮對傷寒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白喉桿菌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水剪湯劑還有降血壓作用。丹皮呈圓筒狀、半圓筒狀或破碎的片狀,有縱向裂隙,兩面向內卷曲,外皮粉白色或微紅,內層棕色或土黃色,有細順紋,質而脆,容易折斷,斷面呈粉性白色,具有特異香氣為了便于運輸和貯藏,加工后的根皮通常截成6-15cm長的小段,裝在木箱或竹簍、條筐里,放在干燥通風避雨的地方。
貯藏期間要注意防潮。受潮后其斷面由原來的粉白色奕馬紅色,如轉成黑色即已表明已變質。如發現受潮應立即放在陽光下攤曬,曬干后再輕輕裝起,緩緩加蓋,以免壓碎。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無毒。入心、、腎經。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斑疹吐血,血滯經閉,經前發勢,癰腫瘡毒,損傷瘀血,陰虛發勢,無汗骨蒸。臨床上主要用于清肝火和涼血散瘀(消炎、降壓),如因肝郁火而致的發熱、盜汗、自汗、頭痛目澀、月經不調,常配梔子、柴胡等,方如“丹梔逍遙散”。
取其熱散瘀作用,治部急性闌尾炎常配大黃、金銀花等,方如“大黃牡丹湯”加減。因高血壓和動脈化而瘺有肝郁積熱癥者,可配野菊花、石決明等降壓。如陰虛發熱,可配“青蒿鱉甲煎湯”。熱癥出血,可助犀角、生地涼血止血;因甩胸腥部挫傷后有瘀血作痛者,方劑中加丹皮、赤艾以涼血去瘀。
因此,丹皮是治部血中伏火,除煩熱,祛血瘀或瘕積聚的常用藥物。丹皮不但可以配伍其它藥物水煎湯劑用于治療一般急性疾病,還可制成吸收緩慢、藥力持久且服用、攜帶、貯存方便的丸劑和片劑。
食用價值:牡丹花的食用從宋代就開始了。明代有書載:“牡丹新落瓣亦可煮食。”明代《二如亭群芳譜》亦有
明代《二如亭群芳譜》
記載:“煎牡丹花,煎法與玉蘭同,可食,可蜜餞”,“花瓣擇,洗凈,拖面,麻油煮食,至美。”清代《養小錄》中記載:“牡丹花瓣、湯焯可,蜜浸可,肉汁燴亦可。”
牡丹花食用方法多樣,炸、燒、煎或做湯等,皆可成美味。如牡丹花和肉共燴制的“肉汁牡丹”,色澤鮮麗,味美適口,鮮艷的牡丹花,用面粉裹后油炸食用,鮮香誘人,用白糖浸漬又是上乘的蜜餞;做湯時,在湯中撒些牡丹花瓣,色艷香濃,美味可口,令人食欲為之一振。此外,牡丹熘魚片、牡丹爆鴨脯等,也是時令佳肴。
現介紹一款香炸牡丹花片的方法:取初開的牡丹花瓣,清水中洗去塵土,晾干水分;1只雞蛋清和面粉,加少水,拌勻成糊,將牡丹花片入糊中拖過;炒鍋入豬油,燒至四五成熟,將牡丹花逐次下油鍋炸至結殼,即起鍋,用原油鍋留少油,下糖少水淀粉略炒勾芡,澆牡丹花片即成,亦可炸后裝盤,上撒白糖供食。
牡丹花瓣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淀粉糖類,此外還含等礦物質及維生素A、B、C、E。特別是所含的多種游離氨基酸,更易為人體所吸收。
牡丹花-牡丹花語
牡丹花
牡丹:富貴圓滿濃情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愛
牡丹花-象征意義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牡丹花-產地與習性
原產于中國西部秦嶺大巴山一帶山區,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為落葉亞灌木。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進行栽培,因為與芍藥同屬芍藥屬,又多選用芍藥作為砧木。
牡丹花-中國主要產地
牡丹花
1。河南洛陽,自古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有“牡丹之都”之美譽。
2。山東菏澤,素有“牡丹之鄉”之美稱。
3。甘肅紫斑牡丹
4。安徽銅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陜西漢中,有牡丹園
7。安徽巢湖銀屏山有一株千年牡丹。
牡丹花-繁殖與栽培
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后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只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蘗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艷、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制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根部容易腐爛。因此,遇到連續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排水,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采取降溫措施。最好搭個涼棚,為其遮蔭。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這一措施及時做好,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落葉,將嚴重影響以后開花。牡丹因根須較長,植株較大,因此適合于地栽,若要盆栽,則應選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最好用深度為60-70厘米的瓦缸。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
盆栽技術
盆栽牡丹1
(一)盆栽苗的培育
用于盆裁的牡丹苗,以芍藥根作砧木的嫁接苗為好。分株苗因其根長而叢生.株型大小形狀一致,盆裁不但影響觀賞藝術價值,而且苗木繁殖系數低,發展速度較慢,遠遠不能適應中國國內外盆裁花卉快速發展的要求。但鑒于適宜其嫁接的砧木芍藥根較少,嫁接技術還沒有放大多效人所掌握,所以目前中國的盆栽牡丹仍大多用分株苗,只有少量用嫁接苗;為了適應中國牡丹盆栽花并事業的飛速發展,跟上國際盆裁的潮流,以擴大外銷,多創外匯,應大量發展適宜盆裁的嫁接牡丹苗。
首先要培養出大小規格基本一致的芍藥根作砧木,其次要選擇適宜盆裁的牡丹品種接穗進行嫁接來繁殖苗木。其具體方法是:每年8月中旬將成熟的(果皮呈蟹黃色)芍藥果實采收后。放在陰涼處。待果皮開裂時將種子剝出,不使其于燥,更不可曝曬,以免種皮過干難于發芽出苗。
育苗播種前,先選擇疏松肥沃的地塊,施足底肥,深耕細耙整平備播。育苗時,如土干應先除去一層地表干土,用濕土做成高5-7厘米、寬70厘米的畦面,畦間隔35厘米左右。在距畦邊6厘米的畦面內,按株行距3×10厘米條播,也可按株距3厘米左右在畦面內撤播。播后復上3厘米厚。為保墑防旱,冬季保溫,畦面上可再復蓋一層地膜。如地干播種后要立即從畦溝間澆透水,使土壤保持濕潤,20天即可生根,但年前不出苗。如播種較晚或土壤濕度不夠,年前不生根,年后也不出苗。
越冬前要澆一次封凍水。第二年開春(雨水前后)即將畦面地膜揭去,并輕輕疏松一下畦面土,以利幼苗出土;‘驚蟄”前后,苗已出土,要經常松土拔草,干旱時在畦溝內澆水。麥收前要追一次速效餅肥或入糞,每畝可施芝麻渣100公斤。撤入畦間溝內,松土后馬上澆水。7—9月再追一次速效餅肥,方法用量同上。在整個育苗期,如天旱應及時澆水。以保持土壤的濕度,促進小苗快速增長。
雨季應及時排除地中積水,勿使水漬產生病害;管理好的苗當年9月底10月初根可達20厘米長,粗達0.6—1厘米,即可移栽。將直根剪短到12厘米長,移栽到預先整好的高畦上。按行距15厘米、株距57厘米栽植。一年生苗如因底肥不足或管理較差而長勢較弱的也可二年移栽‘移栽地除栽前施足底肥外,栽后還要加強追肥,澆水等田間管理,促使生長。到裁后第三年秋,當芍藥很長至2厘米粗,于9月初可作砧木進行嫁接。
嫁接前首先選好適宜盆裁的牡丹品種。盆栽牡丹;宜選用植株矮、適應性強、根多而短、生長健壯而又容易開花的牡丹品種作接穗進行嫁接;一般來說,大多數品種都適宜盆裁,但通常應用的主要有大胡紅、小胡紅、大紅剪絨、紫二喬(洛陽紅)、二喬、趙粉、藍田玉、白玉(白雪塔)、殊砂壘、姻籠紫、狀元紅;青龍臥墨池、冰凌罩紅石、銀粉金麟、梨花雪等一些半重瓣或重辯花品種。
嫁接苗應選用肥沃地塊栽植。行距20厘米、株距12-15厘米,每畝可育23000-25000棵苗木。成活的苗培養2-3年一般可孕出3—5朵花蕾,此時即可進行盆栽上市出售。這樣培植的苗木規格大小,形狀基本一致。
(二)盆裁與管理
1、盆栽前的準備工作
盆栽牡丹2
牡丹盆裁前主要做好培養土的配制和備齊花盆。牡丹為深根肉質名貴花木,須根少個作為盆栽,盆的容積有,這就造成根部營養面積相對減少,容易使地下與地上部分營養失調,從而影響盆栽牡丹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要使盆裁成活又能開出鮮絕的花朵,不僅栽培管理技術較為嚴格,而且對培養土要求科學的配制。培養土要在盆栽前一個月開始配制。待其腐熟后才可使用。根據牡丹的生長特性。培養土應疏松、肥沃、腐殖質含量高、肥效持久而又易于排水為宜。比較理想的培養土配方是把腐殖質土、馬糞園土粗沙子爐渣按2:1:2:1的比例配好混合均勻。并用人糞尿封奸腐熟一舟后備用。初栽時花盆可選用小些的,口徑30厘米、深25厘米的瓦盆即可;開花時可再換成口徑35厘米;深30厘米的大瓦盆。
2、盆栽時間和方法
牡丹盆栽的適宜時間和大田分栽一致,菏澤洛陽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宜,過早栽植易于“秋發”;過晚根部生長緩慢,植株生長不旺,甚至來年花后容易枯死。牡丹盆栽之前,先將苗木挖出晾曬1-2天,使根失水變軟,便于修剪和栽植;栽植前,格花盆放在水池中吸足水分;栽植時,先在盆底排水孔墊一片瓦片,防止漏土;再鋪上2—5厘米厚的小石子或廢棕繩等物,易于排水。栽植前還要對牡丹苗木進行整形修剪,使地上地下部分均衡;造型美觀大方;又便于栽培管理。首先剪去枯枝敗葉和過長的根,并用1%的硫酸銅液將根部進行5-10分鐘的消毒,然后把苗木放在盆中央進行填土栽植,邊填土邊用手壓實、至距盆上沿3—5厘米時不再填土。
盆栽之后,盆面可配上太湖石英石筍石與牡丹株相依為伴,不僅增加盆栽牡丹的美觀,使盆面碧翠一片,生機盎然,還可起到保濕隔溫作用。
3、澆水
盆栽因其容量較小,裝土少,持水量有限,必須及時澆水,方能保持社丹的正常需水量,裁好后應馬上澆透水一次,以后挽土壤于濕每隔3—4天澆水一次,以保持盆土濕潤為宜。若澆水量。土壤過濕。易使枝葉徒長,長時間過濕或積水還會爛根。尤其夏秋季節,更應控制盆土的濕度.作到不干不澆。夏季干時,應在清晨或夜間燒水,秋季只要不是太干就不必澆水。過濕芽旺秋發,來春不開花。
4、施肥
盆中養分有限,只有適時追肥,才能保證牡丹正常生長發育。追肥可從第二年春季開始,用芝麻、花生、豆餅水泡經發酵后使用。施用時要兌水,生長期每周施肥水1—2次;開花前和花期澆放水可每天一次;花謝后宜養花并略施輕肥或進行葉面噴肥,冬季休眠期可不追肥。
5、夏季與排水
牡丹忌久雨過濕和炎熱酷暑,遇到長時間的高溫多濕天氣.會使葉片桔焦、爛根。盛夏酷暑時期,可將盆裁牡丹移至苗棚下遮蔭,也可集中埋入土中防暑降溫,并保持排水通風良好.無雨時每天進行枝葉及周圍噴水、增加空氣濕度,保征牡丹花芽分化時期的水分供應,雨季要注意排水,陰雨天要把花盆頓倒,防止盆中積水。開花后,每隔10—15天噴一次150倍波爾多液或800—l000倍托布津藥液防治時部病害。牡丹根甜,易遭螞蟻或其蠐螬危
盆栽牡丹3
害,可用1000倍敵敵畏溶液代水澆灌殺死。
6、修剪和越冬
為改善牡丹的通風透光條件,使養分集中,秋、冬季落葉后,也要進行整形倍剪。剪去過密的枝條,如并生枝、交叉技、內向技及病蟲害技等,使植株保持美麗的造型。秋末冬初,可將盆裁社丹埋入土中,枝條露在地上土外,上邊用草或壅土加以保護越冬。也有的將花盆直接放入地窖中越冬,第二年開春去掉覆蓋物,搬出窯外,放置透風向陽處,加強肥水管理;令其自然開花。也有的放在溫室或塑料大棚內根據節日需要促使提前開花。為了在裝飾造型上使盆栽牡丹更為優美、古樸高雅;可在花行將開放時,再將彩陶瓷盆套在原瓦盆外邊;放在寬敞明亮的大廳或正堂中的精制盆架或案幾上,更能體現出牡丹的直容華貴。
另具有關資料介紹,在牡丹花開前,用1%濃度的硫代硫酸銀溶液噴射盆裁牡丹,可使脫蕾減少55%,花期還可延長1/5的天數。
牡丹花-國內栽培歷史
牡丹花
“競夸天下雙無絕,獨立人間第一香”。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征。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愛花的民族,尤其鐘愛牡丹。我們的祖先愛牡丹、種牡丹的歷史幾乎和他們生息繁衍、發展壯大的歷史一樣深厚悠久。
牡丹,原為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帶山區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緣。我國牡丹的種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肅武威東漢壙墓中發現的醫簡中已有牡丹入藥的記載。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劉賽客《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謝康樂更具體指出種植的具體情況:“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太平御覽》)近代生物學先驅達爾文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寫的《動植物在家養情況下的變異》一書中說,牡丹在中國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紀,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國牡丹的栽植歷史大體相屬。
隋代,隋煬帝(公元605-618)時“辟地周二百里為西苑……,昭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這又足以說明牡丹作觀賞植物則規模更大。
牡丹花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起來。開元中盛于長安。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于種花,應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顏色不相同(《龍城錄》)。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顏色牡丹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栽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顏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象。“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臺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這也說明了,我國早在公元九世紀,便已經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長安而轉移到了洛陽,牡丹的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并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歐陽修說: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
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洛陽牡丹開始衰退,陳州牡丹取而代之,張邦基《陳州牡丹記》云:“洛陽牡丹之品見于花譜,然未若陳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圓戶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牡丹花
南宋時,牡丹栽培中心南移,由北方洛陽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為蜀中第一,號稱“小西京”。詩人陸游在蜀中做官,親往游賞,并撰《天彭牡丹譜》1178年)。宋室南渡后,洛陽花事衰微,杭州卻得到發展,出現一些新奇品種,如‘重臺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緣牡丹’等。
元代,是中國牡丹發展的低潮時期,長安洛陽等地能見到的好品種已屈指可數,品種退化,重瓣品種難得一見,因有“千葉獨難遇,亦猶千人為英,萬人為杰,尤世紀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嘆!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轉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評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來浸盛,嬌容三變,尤在季孟之間。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勝嬌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后出,品種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又云:“草堂數武之步,種蒔殆偏,率以兩色并作一叢,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叢,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時開中國插花技術之先河。
在明代,亳州牡丹雖有盛名,但曹州(今山東菏澤),國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漸繁盛起來。江南太湖周圍,西北的蘭州臨夏也有所發展。
曹州與亳州皆于明代嘉靖(1522~1567)年間引入牡丹,也同于萬歷(1573-1620)年間達到繁盛。兩地之間相互交換品種,“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鵬年《曹州牡丹譜》);亳州也引進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記載一種“金玉交輝”的品種,說是:“曹州所出,為第一品。”又有“忍濟紅”“萍實紅”兩種,也產于曹州。《曹南牡丹譜》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內。”曹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種至四十畝者,……多到一、二千株,少者數百株。”(《五雜俎》)。由此可以看出,現今牡丹的主要產地菏澤,在明代就已開始繁盛了。
北京自遼、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漸興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記載遼圣宗(公元982-1031)在統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長春宮觀賞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極盛,“金殿內外盡植牡丹”。城外還有三大名園梁家園清華園惠安園
在江南,明代以江陰牡丹為盛。此外杭州蘇州上海也有不少種植。廣西灌陽也產牡丹,據明代《廣西通志》記載,在廣西“牡丹出靈川、灌陽,灌陽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陽。”
手寫《洛陽名園記》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了,取亳州而代之。《曹縣志》云:“牡丹非土產也,初盛于雒下(今陜西省雒南縣),再盛于亳州,彼時已六、七百種,分五色排列,敘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歸曹州。”“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蓋連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譜》)。蒲松齡在他寫的《聊齋志異》一書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齊魯”的記述。這時,曹州城東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養花為業者,成園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莊、洪廟、毛莊、趙樓各村為冠。道光年間趙玉田在村北建花園,專養牡丹、芍藥,集本村之大成,園之周圍樹之以桑為籬,名曰“桑籬園”。著有《桑籬園牡丹譜》,其中記述了151種,內稱:“山左十郡二州,語牡丹則曹州獨也。曹州十邑一州,語牡丹則菏澤獨也。”“菏澤為郡為里者,不知其幾,語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魯山之陽,范堤之外,連延褒不能十里。”其后,有《綺園牡丹譜》,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并云:“谷雨后往觀,見姹紫嫣紅,含蕊皆放,交錯如錦,奪目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競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當時栽培面積已達500多畝,每年輸出十余萬株,運往廣州|、天津、北京、漢口、西安、濟南等地出售。其中運往廣州者為最多,收益亦大。當地農民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諺:“種果樹莫若木瓜、柿子,養花木還是牡丹、芍藥。”再加上社會上的愛好,菏澤人善于種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藥用,所以菏澤牡丹,常期發展,歷久不衰。
在清代,甘肅大部分地區也有牡丹栽培。而以蘭州臨夏臨洮一帶為栽培中心地。清末編纂的《甘肅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肅“各州府都有,惟蘭州較盛,五色具備”的記載。延安萬花山,位于杜甫川內花源頭村對面,這里盛產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記有“花源頭產牡丹極多,樵者以之為薪。”附近群眾有在農歷四月初八到此賞花的習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江南牡丹中有寧國牡丹銅陵牡丹。據1936年《寧國縣志》載,“寧國、蟠龍素產牡丹,以白、黃為貴,……。”關于銅陵牡丹,據《銅陵縣志》載:“仙牡丹長山石竇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艷絕麗。相傳為葛洪所種。”葛洪為晉代人,按此傳說,以有1600年的歷史。
牡丹花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牡丹得到恢復和發展。目前,菏澤牡丹栽培面積已達5萬余畝,600多個品種,已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中國牡丹栽培、觀賞、科研中心,堪稱世界之最。
中國牡丹栽培的歷史,形成以黃河中、下游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區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隨著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隨之變換,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終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其轉移過程為:洛陽(隋)—長安(唐)—洛陽(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這是中國牡丹品種群形成和發展的主線。除此之外,還有幾個發展中心:一是長江三角洲、太湖周圍及皖東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肅的蘭州、臨夏;四是廣西的灌陽。可列表如下。
牡丹---萬 疊 云 峰
朝代年代栽培中心
隋581-618洛陽
唐618-907長安
五代907-960洛陽
北宋960-1127洛陽
南宋1127-1279天彭
明1368-1644亳州
清1644-1911曹州(菏澤古稱)
可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
洛陽、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陳州、杭州、吳縣、成都、杭州江陰、北京、成都、南京、灌陽、北京、上海、嘉興、寧國、成都、洛陽、臨夏、蘭州。
中國牡丹從野生引入觀賞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歷史。栽培品種從單瓣花逐步演化成復瓣、重瓣乃至臺閣型。促使牡丹品種向重瓣化演進的主動力是良好的栽培條件。已知將品種的優良性壯和枝變,通過嫁接固定下來,由之,新品種大量涌現。
總之,從唐代起,就推崇牡丹為“國色天香”,由于歷代舉國一致地珍視和喜愛,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熱潮。實際上已經賦予牡丹以國花的地位。盡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統領群芳,國色天香的崇高地位,從未動搖!牡丹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影響之深遠,聲望之顯赫,地位之尊容,是其它花卉所不可企及的。
由于牡丹系深根性花木,對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較嚴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開花。
牡丹花-牡丹干花制作
一、采集鮮花
牡丹的自然花期是每年春末夏初,花期較短,采集應抓緊時間。一般選用初開或中開的牡丹花為佳,因她生機勃勃,儀態萬千。而盛開未衰的牡丹花瓣易脫落,制作時比較困難。采剪花的時間,應在清晨進行。最好待露水散盡時進行較為理想。
二、干燥處理
對花型較大的牡丹花,一般不采用自然干燥法,而使用硅膠干燥法和液體干燥法。
牡丹干花
三、硅膠干燥法
將鮮花埋在硅膠中,待硅膠吸去花卉中的水分后,具有鮮花本色的干燥花就產生了。
先在選好的容器里鋪上2—3厘米厚的硅膠粒,將牡丹放入,花朵或水平,或朝上,在花的四周,加入硅膠,直到埋住整個花朵,再用塑料袋密閉,時間約一個星期。
四、甘油干燥法
在防銹的容器中,倒人1份甘油和2倍的熱水,充分混合,直到澄清混合物為止。然后將花或枝葉放入熱混合劑中,時間以花枝的厚薄而定。待取出后,放在于燥通風、溫暖、無直射光的地方,一般4—6天就可以干燥。
五、著色與定形
牡丹花在于燥的過程中,顏色在不同程度上,出現變化,或退色、或變色。這時,要在花瓣或枝葉上進行著色,色料以油彩為好,其著色后的效果,應保持原花型、花色的特點和鮮度(艷度)。著色后的干花,可單插或簇插于各類器皿中,也可用熨斗燙平(注意溫度)后,裝入鏡框,制成裝飾畫、裝飾匾。有條件的話,可將干花進行消毒處理,這樣可以長時不會出現霉變。然后,用家庭中常用的“發膠”進行定形。
牡丹花-常見病害
褐斑病、紅斑病和銹病等;常見害蟲有線蟲、蠐螬和地老虎等。
牡丹花-洛陽牡丹花會
牡丹花會一般從4月1日起延續到“五一”長假結束,其間洛陽市會在各大花園、各大公園以及廣場公共綠地上點綴牡丹花。洛陽牡丹花會,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誕生的、在全國起步較早、規模較大、堅持較好的品牌節會,是全國著名的地方節會之一。
洛陽牡丹花會
洛陽市舉辦牡丹花會,是以花為媒,發揮歷史文化、牡丹文化、旅游資源工業科技等綜合優勢,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創新性舉措;是充分發揮洛陽歷史文化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并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和旅游經濟優勢的成功實踐。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豐富完善,洛陽牡丹花會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和知名度,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豐碩成果,并從單純的賞花觀燈活動發展成為融賞花觀燈、旅游觀光、經濟貿易、文化體育為一體的全省性大型綜合節會活動。
洛陽牡丹花會已經成為洛陽乃至河南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經成為全省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節日,已經成為洛陽發展經濟的平臺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陽走向世界的橋梁和世界了解洛陽的名片;同時,業已成為企業展示實力、樹立形象、宣傳揚名的極佳平臺和廣闊舞臺。
作為全國四大名會之一,至2008年洛陽牡丹花會成功舉辦了26屆。
第01屆(1983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來自7個國家、地區和全國22個省、 市、自治區的游客250萬人次。
第02屆(1984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來自28個省、市、自治區以及15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外游人300余萬。
第03屆(1985年4月15日-4月28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及16個國家、地區的250萬中外游客。花會期間,首次舉辦了中外經濟技術洽談會,簽訂協議書合同書86項。
牡丹花
第04屆(1986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300萬人次。和日本、法國、瑞士等8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全國十幾個省、市代表團就引進技術資金,經濟技術合作,補償貿易,輸出技術,承包國外工程等200多個項目進行了洽談,簽訂了七十多份合同書、協議書。 牡丹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十大名花評選中一舉奪魁。
第05屆(1987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前來賞花的中外游客達300多萬人次,經濟貿易成交額達2.5億元,外匯286萬美元。
第06屆(1988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賞花觀燈游客達300多萬人,經濟活動成交額逾12億元。
第07屆(1989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300余萬人,經濟貿易成交額5.3億元。
第08屆(1990年4月15日-4月25日4月1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200余萬人次。經貿活動成交額6.6億多元。
第09屆(1991年4月15日-4月28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160萬。經貿成交額8.7億元。
第10屆(1992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160萬人次。經濟技術貿易成交額14.3億元,其中我外資金額8126萬美元。
第11屆(1993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150萬人次。
牡丹花
第12屆(1994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140萬人次,經貿洽談活動總計簽約項目312項,成交總金額15.17億元。
第13屆(1995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130余萬人,各類經貿洽談活動成交總金超10億元。
第14屆(1996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90多萬人次,各類經貿洽談活動成交額達21.612億元,其中外資金額 5834.5萬美元。
第15屆(1997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接待了中外游客170多萬人次。各項經貿成交額7.7億元。
第16屆(1998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各類經貿活動成交額39億元,是1997年的5倍多。
第17屆(1999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開幕式暨慶典晚會首次在互聯網上直播。本屆花會共接待中外游客近200萬人次,各類經貿活動成交額達21.54億元。
第18屆(2000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共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其中外賓6492人。花會期間經濟貿易成交額17.6億元(含外資5.46億元)。
第19屆(2001年4月15日-4月25日)本屆花會共接待游客180萬人次,其中外賓和港澳臺來賓4000多人,花會期間經濟貿易成交額達20.5億元(含外資4.08億美元)。
牡丹花
第20屆(2002年4月10日-25日)本屆花會共接待游客219萬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7449人花會期間,共簽訂各類合同38個,投資總額64億元(含外資4.2億美元)。
第21屆(2003年4月10日-25日)本屆花會各主要旅游景點共接待游客77.3 萬人次,花會期間共簽訂各類合同160個,投資總額127億元(含外資6.5億美元)。
第22屆(2004年4月10日-4月25日)本屆牡丹花會共接待國內游客241.3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9.36億元;境外游客5615人次。花會期間,招商引資共簽訂合同176個,投資總額196億元,引進市外資金155億元。176個合同項目的平均投資額為1.1億元,上億元的項目有50個,投資總額170.8億元,占總投資的87.3%。
第23屆(2005年4月8日-5月8日)本屆花會共簽訂各類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合同184個,投資總額205億元;花會期間全市共接待境內外游客688.4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5.19億元。
第24屆(2006年4月10日-5月10日)本屆花會期間共簽訂各類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合同項目214個,投資總額352.7億元,其中外資項目28個,投資總額5.6億美元。花會期間,全市共接待境內外旅游者938.8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6.38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36.37%和44.48%。
第25屆(2007年4月1日-5月10日)本屆花會共接待國內旅游1281萬人次,國內旅游總收入49.08億元,較上屆花會增長37.15%、39.83%。接待入境游客8.76萬人次,旅游創匯2253萬美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81.74%和81.76%。
第26屆(2008年4月1日-5月10日)
牡丹花-相關詩歌書畫
詩歌
牡丹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牡丹花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
畫欄繡幄圍紅玉,云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賞牡丹一首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牡丹花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清平調 李白(唐)
一枝紅艷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官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紅妝。
題御筆牡丹 王國維(清)
摩羅西域竟時妝, 東海櫻花侈國香。
閱盡大千春世界, 牡丹終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韋莊(唐)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只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栽牡丹 陸游(宋)
攜鋤庭下蒼苔, 墨紫紅手自栽。
老子龍鐘逾八十, 死前猶見幾回開。
書畫
齊白石《群芳爭艷圖》
惲壽平《牡丹圖》
牡丹花-牡丹花傳說
荷包牡丹的傳說:古時,在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里群山
牡丹花
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繡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繡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繡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繡在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鐘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已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繡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劉師閣”的傳說: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廟下鎮東,有個劉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劉家館。這里有一個美麗天真的少女,出生于書香門弟,自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備受親鄰的喜歡。隨后父母相繼過世,少女便隨在長安作官的哥嫂來到長安定居。隋朝滅亡后,哥嫂相繼謝世,獨留她孤憐一人,無處可去,又兼看破紅塵,竟出家作了尼姑。出家時,少女將原來家院里親手種植的白牡丹帶到庵中,以表獻身佛教、潔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長得非常茂盛、美麗。一株著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樓,白色微帶紅暈,晶瑩潤澤,如美人肌膚,童子玉面。觀者無不贊其美,頌其佳,故每逢四月,眾多信女紛紛前來此庵拜佛觀花,且以花獻佛為樂,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劉氏居之閣下”之手,故名為“劉氏閣”,又叫“劉師閣”。后來,此牡丹品種又傳到四川天彭山東菏澤等地,芳香遠播。
武則天與牡丹的傳說:至武則天當了皇帝,與一年冬天,至上苑飲酒賞雪,酒后在白絹上寫了一首五言詩: 明朝游上苑, 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放, 莫待曉風吹。寫罷,她叫宮女拿到上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詔令焚燒以后,嚇壞了百花仙子。第二天,出牡丹外,其余花都開了。武則天見牡丹未開,大怒之下,一把火將眾牡丹花燒為焦灰。并將別處牡丹連根拔出,貶出長安,仍至洛陽邙山。洛陽邙山溝壑交錯,偏僻凄涼。武則天將牡丹扔到洛陽邙山,欲將牡丹絕種。誰知牡丹在洛陽邙山長勢良好,人們紛紛來此觀賞牡丹。
牡丹花
“萬卷書”的傳說:明代,安徽亳州有個書生,又名歐陽搏云,字苦書。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籬下,決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后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招天地之神。于是他終日抄書習文不止。可是家中貧寒,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墻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后院散心。只見后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于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秋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這里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云果真中了“舉人”。
“歹劉黃”的傳說: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后生,姓劉名丹亭。他自小愛花如癡,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陸軍前屋后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特別好,常遭頑童襲騷。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艷品種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眾鄉鄰驚嘆,富貴人家以金銀相求。當時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后,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牡丹花-牡丹花文化
牡丹花---荷 包 牡 丹
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藥植物載人《神農本草經》始,散于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學園藝學藥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以洞察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藥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牡丹已進入藥物學。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家園林,涉足園藝學。唐代,牡丹詩大量涌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化濃”,千古絕唱。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丘浚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陳州牡丹記》等。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王象晉有《群芳譜》,薛鳳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群芳譜》、蘇毓眉有《曹南牡丹譜》、余鵬的有《曹州牡丹譜》等。散見于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斌,遍布民間花鄉的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屢見不鮮。
解放后,牡丹種植有長足地發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漸重視,出現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專家。
河南洛陽白馬寺牡丹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較濃重的生物學特點(二)較濃重的藥物學特點(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五)較濃重的文學特點(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七)濃重的富貴之感(八)濃重的人生回味(九)濃重的生活氛圍(十)濃重的旅游氛圍等特點。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相結合產物,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
今天,中國牡丹心逢盛世,沐浴春暉,盛況空前,在許多生產牡丹的地方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牡丹花會,弘揚牡丹文化。那時,花城中便萬人空巷,看花人摩肩接踵,笑語歡歌,萬紫千紅的花光,如醉如癡的人流,匯成歡樂
山西太原雙塔永祚寺牡丹
的海洋。“國運昌時花運昌”,歷史又一次證明了這一深刻的哲理。
歷史上,古都洛陽的牡丹為最多、最好,有兩個傳統名種,一個開黃花的名姚黃,另一個開紫花的名魏紫,一直流傳到今天。“洛陽牡丹天下無”,牡丹已被洛陽市定為市花,并確定每年4月15日——25日為“洛陽牡丹花會”。每當花會期間,中外游人群集,共賞花王
牡丹花-牡丹之最
★ 最早記載牡丹的著作是《神農本草經》(公元2世紀)
★ 最早栽種牡丹的皇家園林是洛陽“西苑”(公元6世紀)
★ 最早的牡丹專著是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北宋)
★ 最早的牡丹專家是宋單父(唐)
★ 花瓣最多的牡丹是“魏紫”(約六七百片)
★ 花徑早小的牡丹是“野生黃牡丹”(直徑3-5厘米)
★ 最綠的牡丹是“豆綠”
★ 最黑的牡丹是“冠世墨玉”
牡丹---二 喬
★ 最紅的牡丹是“火煉金丹”
★ 最白的牡丹是“夜光白”
★ 最藍的牡丹是“藍田玉”
★ 最黃的牡丹是“野黃牡丹”
★ 最奇特的牡丹是“嬌容三變”(花色可變化)
★ 最佳的間色牡丹是“二喬”(一朵花上兩種顏色)
★ 現存最古老的牡丹品種是“枯枝牡丹”(宋代栽種至今)
★ 最大的商品牡丹基地是山東菏澤(面積、數量、銷售量均居中國首位)
★ 最大的觀賞牡丹勝地是河南洛陽
★ 最大的山間牡丹觀賞地是四川彭縣丹景山
★ 最大的牡丹銷售地是廣東
★ 最早研究中國牡丹的外國人是達爾文(在他的著作中論述了中國牡丹)
★ 賦牡丹詩最多的古代詩人是韓琦(30余首)
★ 最早畫牡丹的人是楊子華(北齊人)
★ 中國最北的牡丹是哈爾濱牡丹
★ 中國最南的牡丹是臺灣牡丹
★ 中國最東的牡丹是牡丹江牡丹
★ 中國最西的牡丹烏魯木齊牡丹
★ 海拔最高的牡丹是西藏大花黃牡丹(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 海拔最低的牡丹是福建霞浦牡丹(平均海拔在100-200米)
★ 最耐澇的牡丹是寧國南極牡丹(在洪水中浸泡月余而安然無恙)
★ 產藥量最高的牡丹是“鳳丹”
★ 植株最高的牡丹是峨嵋山萬年寺內的一株牡丹(高3.1米)
★ 冠幅最大的牡丹是隴西縣印刷廠的一株牡丹(冠幅4米有余)
★ 最大的牡丹籽是大花黃牡丹的籽(最大直徑達1厘米,比一般牡丹籽大3-5倍)
★ 葉最窄的牡丹是四川窄葉牡丹
★ 最大的牡丹園是曹州牡丹園(占地千畝)
★ 中國牡丹外銷最多的國家是日本
★ 中國牡丹外銷最遠的國家是英國
★ 中國牡丹外傳的第一個國家是波斯
牡丹花-國外牡丹
牡丹不僅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珍愛。
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
目前日本法國英國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加坡朝鮮荷蘭加拿大等二十多個國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國的牡丹園藝品種和栽培數量為最多。
其實,海外牡丹園藝品種,最初均來自我國。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國牡丹進入日本,據說是由空海和尚帶去的。1330年1851年間法國對引進的中國牡丹進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許多園藝品種。1656年,荷蘭請注冊東鳊公司將請注冊請注冊牡丹引入革命歷史蘭,1789年英請注冊丘園引進請注冊請注冊牡丹,從而使中國牡丹在歐洲傳播開來,園藝品種達100多個。1880年,法國人把中國的野生黃牡丹進行育種,于1980年選育出一批黃色系品種,后來傳入日本等國。
美國于1820-1830年才從中國引進中國牡丹品種和野生種,后來培育一種黑色花牡丹品種。在美國,許多國家森林公園里均栽有牡丹和芍藥。
英國丘園是收集世界牡丹品種較多的專類園之一,包括中國的許多古老品種和當今世界各國新育出的眾多園藝品種。
海外牡丹栽培面積最廣、數量最多的國家應推薦近鄰日本了。日本是世界上受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日本人對牡丹的珍愛僅次于中國人。所以,在日本眾多的城鎮廣植牡丹,如東京的阿部牡丹園,奈良的長谷寺、石光寺,須賀川牡丹園,岡山牡丹園,新西井大師牡丹園,千葉大學園藝學部牡丹園,島根中國牡丹園等20余處,當地園藝品種達300多個。有金閣、金帝、金幌、金陽、花王、太陽、初島、白玉獅子、花大臣、富士之峰、鐮田藤、八千代子、日暮等等。據染井孝熙著的《牡丹與芍藥》一書記載:日本現有品種312種,其中日本的改良種21
牡丹花
1種。尤以日本培育出冬季開花的“寒牡丹”驚動世界園藝界。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書中這樣寫道:“牡丹在外國也用于庭園栽植,植株高度可達2米,花徑達20-30厘米,每到暮春時節,花朵盛開,碩大無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雖遠離故國,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氣派”。
牡丹是我國的國花,是繁榮昌盛、和平幸福的象征。自古以來有“花中之王”、“國色天香”、“富貴花”的美譽。在眾多的春節年宵花中,唯有牡丹被各族人民視為富貴吉祥之兆。春節來臨之際,如果您溫馨的家中擁有一盆雍容華貴、嬌姿艷容的牡丹花,不僅能烘托節日喜慶的氛圍,還能給您高雅美好的精神享受,大有富貴祥瑞,華堂生輝之意。要使牡丹在春節開放,北方可用溫室進行牡丹催花。
牡丹花-相關動漫人物
1。漫畫《幽游白書》中的角色。
2。KEY社著名游戲《CLANNAD》也是京都制作的動畫《CLANNAD》中藤林杏的寵物。是一只被遺棄的小野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牡丹
花卉專輯 牡丹花集(1)
1065:致力于牡丹銘品弘揚與發展的衛志鵬
洛陽行之洛陽牡丹甲天下
常見牡丹花品種,你都見過幾種?
建議收藏,史上最全牡丹品種介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任丘市| 灌云县| 桦甸市| 信宜市| 大方县| 峨边| 夏河县| 永兴县| 双鸭山市| 蛟河市| 汤阴县| 玛沁县| 万载县| 贵德县| 奈曼旗| 太康县| 察哈| 临朐县| 蒙自县| 长岭县| 庄河市| 连平县| 西宁市| 本溪| 保定市| 金山区| 利辛县| 临武县| 志丹县| 邢台市| 大洼县| 靖江市| 昌乐县| 深圳市| 邹城市| 富顺县| 永川市| 天水市| 收藏| 乌拉特前旗|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