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這幾年,我因為工作壓力大,基本上沒怎么運動,白天在公司吃飯也都是對付,只有晚上回家那一頓吃得好且多,導致的結果是幾年內體重增加了30多斤。2012年3月,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被查出血壓高,當時是90-170,我才不到40歲呀,這對我來說簡直就是驚天噩耗。痛定思痛之下,我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除了吃藥、飲食清淡之外,我聽醫生建議,每周進行三次5公里的慢跑。這樣堅持了半年后,我的體重減輕了20多斤,血壓也正常了很多,現在基本都在80-130mmHg以下。
看到上面這個案例,很多高血壓患者可能會歡喜雀躍:我也要像他一樣,堅持每周三次跑5公里,這樣,半年下來,我也可以跟他一樣血壓正常了。事實上并非如此,雖然都是高血壓患者,但是個體之間又存在差異,即使是運動,也不能硬套照搬,運動可以幫助患者控制血壓,但究竟應該怎樣運動,卻需要對照自身的情況,來進行個性化定制。
肝火型宜散步
肝火型高血壓患者多以中青年且陽氣旺盛,一動血壓就易升高,容易出現意外,不主張做太多運動,激烈的跑跳或其他長時間的運動一定要避免,以免出現血壓猛增,誘發心腦血管并發癥。對于肝火型高血壓患者,最好的運動是散步,每分鐘行60步,運動20~60分鐘,時間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這樣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的代謝功能。
氣虛型宜太極
氣虛型高血壓患者以老年人為主,一般身體乏力,懶得動,動則氣喘,且厭食、大便不通或大便溏瀉,往往可以通過緩慢的運動,來提升和恢復身體里的正氣,并因氣血運行更加順暢而使身體的陰陽趨向平衡,血壓降低。這類患者在運動的選擇上應以節奏較慢、強度較低的全身運動為主,如太極拳、木蘭拳、勻速自行車運動、慢走等。太極拳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美國曾做過一個研究,兩組情況差不多的人員,其中一組進行太極拳訓練半年后,發現他們的平衡性和防跌倒能力普遍增強,事實上就是身體的正氣增強了,氣血順暢而使身體陰陽平衡、靈敏性增強了。
痰濕型可抻拉跑跳
這類患者年齡跨度較大,,建議年輕的患者可適當多做點運動,運動強度可以比氣虛型患者更激烈些,運動時間也可更長,如做些包括拉伸或跑跳的保健操、慢跑等。慢跑每天跑25分鐘以上,每周至少3~5次。一般來說,慢跑適用于年輕人、體質較好的人,老年人散步已經足夠。跑的時候一定要講究一個“慢”字,呼吸也不能太急促。這類患者可通過身體鍛煉來“助陽化濕”,一般在適當運動后血壓變化不會太大,但身體會覺得更清爽。
不動不明智 動動降血壓
患者無需刻意回避早晚的運動時間,而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在運動前先測好血壓,避開峰值半小時后,若血壓已穩定下來,便可出門適當做些運動。而在開始運動時,速度和力度都不要太快太大,應給自己的身體和血壓一個緩沖適應的過程。
另外,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高血壓,在運動的強度上,都有估算指標,我國比較簡單的一個估算方法為:170-年齡=最大運動心率,比如你的年齡是60歲,則你運動后心率以不超過110次/分為宜。如果運動結束后一個小時心跳頻率還是高于平時,那就是運動強度過大。運動后晚上難以入睡,或第二天過于疲乏醒不來,也提示運動強度可能過大了。
如果嫌復雜,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指標,就是你自己當時的感覺,以運動時可以連貫說話、哼歌,運動后不發生頭暈、心慌氣短為度。
事實證明,確實有不少輕度高血壓的病例,在運動訓練一段時間后血壓很穩定,不再需要用藥物維持血壓。不過,這樣的患者在遇到季節冷熱交替變化時,需要注意血壓變化,以防沒有用藥而造成不利的后果。對中度以上的高血壓,我們強調藥物治療是必須的,運動可以作為重要的輔助治療。
TIPS:
運動時不可空腹或過飽。
運動量不宜過大不出汗過多,汗出多了血液會濃縮,要注意補充相應的水分和鹽分。
高血壓患者如有血壓波動厲害、心絞痛明顯、頭暈現象,應當停止運動,待用藥病情穩定后,再開始運動療法。
有心臟病的高血壓患者在運動前最好先服藥,運動時也盡量將藥帶在身上。
運動療法需要一段時間后才會見效,所以一定要長期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