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失眠案
楊 某,女,56歲,農民,2007年2月5日初診。主訴一年前其子突亡后,悲傷過度,連續數日不能眠,后即患失眠,伴頭脹痛,心煩易怒,大便干,3-5日一解,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澀。辨證為肝氣郁結,寒熱錯雜,治宜疏肝理氣,調理寒熱,即投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柴胡10g,龍骨15g,牡蠣15g,黃芩10g,半夏10g,云苓12g,桂枝9g,人參10g,大黃3g,大棗4個 ,生姜3片,琥珀3g(分2次沖)。6劑,水煎服。2007年2月12日復診,服藥后,夜能寐3-4小時,大便暢,頭痛大減,又服7劑后寐安,便暢,頭痛亦除。囑再服3劑,隔日1劑以鞏固之。
按:本例失眠發于強烈精神刺激之后,兼有頭脹痛,心煩易怒,說明肝氣郁滯,脈弦主肝郁,脈澀主寒,當屬上熱下寒,木郁失達,故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疏肝理氣,調理寒熱,兼以安神,需要指出的是方中鉛丹有毒,今人罕用,故以長于鎮驚安神的琥珀代之。
4 頭痛案
顏某,女 ,52歲,2005年3月20日初診,主訴頭脹痛偏左已二十余年。每半月一發,頗有規律,每發則必臥床1-2天,伴頭暈,心慌,心下痞滿,口干口苦。服用過的天麻、全蝎、蜈蚣可用斤計,毫無療效可言,早已失去信心。聞其鄰居痼疾余為之治愈,乃來求治。細詢之二便調,納可,寐安,視其舌質紅有碎小裂紋苔少,脈弦緊,重按乏力。治宜理氣止痛,平肝潛陽,投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10g,龍骨15g,牡蠣15g,黃芩10g,半夏10g,云苓12g,桂枝3g,沙參20g,大黃3g,大棗4個,生姜3片,生赭石10g。6劑,水煎服。另以參須6g泡水代茶飲。2005年4月15日復診,患者自行服藥20劑,頭痛未發,遂又服用60劑,頭痛僅小發一次,程度甚輕,不影響起居,囑再進20劑,囑隔日1劑鞏固之。
按:本例頭痛患者素體陰虛,更兼肝郁氣滯,寒飲內蘊。脈象重按乏力,說明久病正氣已虛,方中以沙參代黨參,是兼顧陰虛之體,更以參須代茶飲,益氣養陰以扶正氣。又因脈有緊象,說明內有寒邪,故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之而獲效。總之,本方寒熱并用(桂枝、黃芩、大黃)、補瀉兼施(大黃、人參)、升降并用(柴胡、半夏)、收散相濟(柴胡、生姜、龍骨、牡蠣)。臨床體會:凡抽搐、失眠、心悸、昏厥、煩躁、耳鳴、頭暈、頭痛。脈弦緊或弦澀,病呈寒熱錯雜者均可投之。需要指出臨床常根據病情寒熱的多少以調整大黃、黃芩和桂枝的用量,方可收效。證不變方亦不變,守方亦是取效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