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的病機。我們在前面講肝的生理的時候,肝的生理特性的時候,重點講肝的生理特點,叫體陰用陽。肝喜條達而惡抑郁,肝在病理上這樣一個生理特點決定了肝臟的病理特點,叫肝氣肝陽常有余,肝陰肝血常不足。這是肝臟的最重要的病機特點。在此基礎上,來進一步記肝臟病機特點,具體的病機特點。肝的陰陽氣血失調主要表現為:一氣機失調;二血液生成運行異常;三消化吸收功能異常;四精神情志改變;五水液代謝失常。在這么多的病具體的病機的變化的特點當中,它集中體現了肝陽肝氣常有余,肝陰肝血常不足。
(二)肝的病理變化。
(1)肝氣郁結。肝氣郁結又可以稱為肝郁氣滯,也可以簡稱肝郁。肝氣郁結是指肝的氣機郁滯不暢的病理變化。肝氣郁結的病機特點表現為:一肝失疏泄,氣機失調;二氣機郁滯于肝及其經脈;三精神情志異常。肝的條達、抑郁的功能異常,我們把它表達為叫肝失疏泄。肝失疏泄的結果使氣機運行發生改變。肝主疏泄的功能,第一個我們講調暢氣機。肝失疏泄必然導致氣機運行不暢。肝失疏泄氣機運行不暢的結果,叫肝氣郁結,簡稱肝郁,或者是肝郁氣滯。肝氣郁結最基本的病理變化,注意最基本的病理變化,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調節精神情志。它最基本的病理變化,1、表現為情志失調。臨床現象以精神抑郁為特征。氣機失調是指肝臟以及肝的經脈運行過程,運行部位氣機阻滯,所以就肝經郁滯。從經絡運行的角度來說,肝經郁滯。肝經郁滯的結果,2、在肝經的循行部位可以出現脹痛的改變。比如可以出現脅肋脹痛、乳房脹痛、少腹脹痛等等。這些都是肝的經脈循行部位的氣機阻滯的結果,不通則痛。這是肝氣郁結最基本的病理改變。情志失調強調的是肝失疏泄,精神抑郁。肝失疏泄也可以出現煩躁易怒。那么現在定義肝氣郁結,是指表現的精神情志現象叫抑郁。煩躁易怒是指后面講肝火上炎,或者說肝氣橫逆。指在這兩種病理情況下,煩躁易怒。
肝氣郁結,氣滯的結果,會出現許多病理結果。1、氣滯必血瘀,就是血與氣相交結,最后形成氣滯血瘀這樣一個病理結果。形成氣滯血瘀的結果,血瘀的一般特征,疼,它應該刺痛、劇痛,拒按。那么是肝氣郁結導致的血瘀,肝的氣滯血瘀一定是表現為脅肋刺痛。除此之外,我們講的癥和積,講血瘀的一般特征。還會出現癥,肝的氣滯血瘀會出現癥、積。將來同學們學習婦科,學習內科的時候還會講到這些病,就和肝的氣滯血瘀有關。女性的月經不調,比如痛經,就(是)肝的氣滯血瘀。除了痛經之外,所謂經血量和質的改變,經血當中顏色發暗,中有瘀塊,來月經的時候肚子痛,統統屬于月經不調這個大概念這個病機之下。那么這一節,機制產生就是肝氣郁結,氣滯血瘀的結果。
2、氣郁還生痰。痰與氣交結,演變過程稱為痰氣郁結。梅核氣。將來講外科的時候講癭瘤,初步講癭瘤就是既有痰又有氣。這個痰是濕聚為痰。濕,脾虛生濕。肝氣郁結必然犯脾克胃,這是個必然結果。土得木而達,脾運化水濕前提條件是肝正常的疏泄。肝疏泄異常必然會影響土,使土不達。它必然表現為脾不運濕。實際氣滯,肝氣郁結氣滯生痰的過程,是肝失疏泄使脾不運濕,濕聚而生痰,形成了痰氣郁結這樣的病理結果。痰氣郁結這兩個字是從氣和痰,氣和水的關系來講的。它的病理是由肝病累及脾導致的結果。但是習慣上我們用痰氣郁結來解釋它,這是從氣和水的關系,從痰和氣來表述它的病理機制。它里面落實到臟腑上是肝與脾的關系。
3、肝火上炎。肝氣郁結,郁而化火,氣郁必然的結果,肝火,氣郁化火。形成肝火上炎。肝氣郁結累及了脾和胃,影響了脾和胃的功能,最終出現肝脾不調,肝胃不和這樣兩種病理結果。嚴格說來,我們講肝氣郁結,就應該限定在肝氣郁結本身,在這個情況下,肝臟本身功能發生了哪些病理變化?它產生的機制是什么?而不應該把這個概念外延去放大。又講到犯脾克胃。長期以來在中醫理論當中,歷代的醫家的著述乃至我們中醫的教科書,習慣上講肝氣郁結,將來同學們學習診斷學,學習證候學也有犯脾克胃的癥狀。傳統上都是這樣認識的,既講肝臟本身它的變化的規律,同時又講它犯脾克胃的結果。從人體陰陽臟腑氣機循環圖可知,肝氣上升到心,由心分為兩支,一支到心,到支到肺,肝氣與肺胃關系密切。
肝氣郁結派生的結果氣滯血瘀、痰氣郁結、氣郁化火。以上這些就是肝臟本身所產生的病理變化,最初的病變的使動因素叫肝氣郁結。肝失疏泄,肝失疏泄氣郁的結果派生出,衍生出來,影響到血,影響到痰,影響到火。肝氣郁滯,調暢氣機功能失調,影響了肝調節精神情志的功能失調,影響到血,痰,火,形成了氣滯血瘀,痰氣郁結,氣滯化火。肝本身的病理變化之外,影響到脾胃的功能。那就用肝木乘土,乘脾土,犯脾克胃來解釋。
(2)肝火上炎。肝氣郁結進一步發展,郁久必然化火。所以肝臟的基本病理變化,肝火上炎僅次于肝氣郁結。肝火上炎,是指肝的陽氣升發太過,氣火上逆的病理變化。注意這個定義的內涵,升發太過、氣火上逆,不僅升發太過,而且表現為氣火上逆。肝火上炎,它又稱叫肝火,或者叫肝經實火,但是一般以肝火上炎、肝火稱謂。肝火上炎的病機特點為氣火上逆頭部,精神情志異常。肝火上炎是因為肝經陽熱亢盛,結果郁而化火,就是氣郁而化火。上沖,氣火上沖,這是最突出的特征。肝氣郁結,郁而化火,因此,肝失疏泄,它必然有調暢氣機的功能失調,反映在調暢精神情志上,因此,它必然有情志失調。情志失調的表現,與肝氣郁結不同。肝氣郁結,它情志表現為精神抑郁;而肝火上炎,是急躁易怒。將來在學習證候學和臨床課的時候,那么用情志改變這樣一個區別,就區別開是肝氣郁結、還是肝火呢?氣火上沖它主要是指上升于頭面部,也就是說肝火上炎表現為氣火上逆、氣火上沖于頭面部,也就是說在頭面部表現為熱象非常顯著。比如目赤腫痛,中醫說肝火上炎體現了氣火上沖這樣一個機制,這是肝火上炎特征性的改變。由于肝火熾盛的結果,可以引起血液循行發生異常,熱迫血行、血液妄行,主要累及的臟腑出血是在肺和胃。肺表現為咳血和衄血,肝火犯肺,可(以)出現咳血,也可以出現鼻孔出血,鼻衄;也可以影響到胃,使胃氣上逆,胃火盛,胃氣上逆而出血叫做吐血。為什么說肝火熾盛、血液妄行僅僅累及到肺和胃呢?我們前面講金和木的關系、肺和肝的關系。肝火,講了個“木火刑金”,有肝火、木火的結果,必然要刑金,也就是說,它累及其他臟腑,首當其沖,肝火會影響到肺。脾胃和肝的關系,所以肝一有病的時候,必然會引起脾胃有病。引起肝火犯胃,引起胃火上沖、胃氣上逆而出血,迫血妄行。
肝火熾盛、血液妄行,為什么以肺和胃最為多見呢?這是它生理上聯系的結果。嚴重者氣火上逆,輕者頭面熱象顯著。如果氣火上逆之極,氣血之間的關系,“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火上沖,隨之而來,血也跟著上沖,叫做血隨氣逆。由于氣火上逆,血也隨之而逆,表現的特點是血隨氣逆。逆是指上沖,逆于頭面、逆于清竅,因此,它的臨床特征表現為昏和厥。我們講“怒則氣上”,血之與氣并走于上,血隨氣逆,發為大厥”,這是昏厥。將來同學們講《內科》的時候,講什么叫大厥?什么叫煎厥、薄厥?就是突然昏倒,神志昏迷。用“血隨氣逆”這個機制,實際上過程是肝火上炎,氣火上沖,氣影響到血,使血隨氣上沖,除了表現為頭面熱象顯著之外,甚者可以出現清竅閉塞,而出現昏厥的特征。火盛、陽盛,“陽盛,陰必病”。它演變的結果,肝火越陽熱亢盛,越會耗傷肝臟的陰血,就是必然耗傷陰血。“陽盛,陰必病”。肝的陽氣盛,必然導致肝的陰液病,所以必然會出現耗傷肝的陰血。可以演變為肝的陰血虧虛,甚至陰虛火旺,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講到這里,反復強調肝火熾盛,必然耗傷陰血,耗傷肝的陰血。我們前面講“肝氣、肝陽常有余,肝陰、肝血常不足”;講肝“體陰用陽”,旨在時時刻刻注意保護肝的陰血。肝火上炎必然耗傷陰血,不僅有理論意義,還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盡管是用苦寒來清泄肝火,也要時時刻刻從肝的生理、病理特點入手,注意保護肝的陰血。
小結肝氣郁結派生病理變化:肝氣郁結派生的結果為氣滯血瘀、痰氣郁結、氣郁化火。1、氣滯血瘀。肝氣郁結,氣滯必血瘀,肝的氣滯血瘀一定表現為脅肋刺痛,還有癥和積。2、痰氣郁結。肝失疏泄使脾不運濕,濕聚而生痰,痰與氣交結,形成了痰氣郁結。3、氣郁化火。肝氣郁結,郁而化火,形成肝火上炎。4、肝氣郁結累及了脾和胃,影響了脾和胃的功能,最終出現肝脾不調,肝胃不和這樣兩種病理結果。
肝火上炎和肝氣郁結關系:肝氣郁結,它情志表現為精神抑郁;而肝火上炎,是急躁易怒。兩者在病理上有個共同的基礎,都是肝失疏泄、都是肝氣郁結,就是肝失疏泄。這是肝氣郁結、肝火上炎的共同病理基礎,都表現為氣機失調;都會影響肝臟調節精神情志的功能失調,這是它們共同的病理基礎。它們的區別在于:1、肝氣郁結,還會表現為肝的經脈的循行部位的氣機阻滯,由于氣滯而形成痰、血(瘀);而肝火上炎突出表現為火性炎上的特征,它的病理改變集中表現為氣火上沖,嚴重的氣火上沖可以導致血隨氣逆。2.它有非常顯著的實熱的征象,就是熱,陽盛則熱的征象,熱象異常顯著,這是肝氣郁結所沒有的,把兩者嚴格區分開來。至于說共同的調暢精神情志異常,臨床表現的情志的改變的屬性,肝氣郁結就表現為精神抑郁,而肝火上炎一定是急躁易怒,同樣是情志失調,兩者有區別,這是肝氣郁結和肝火上炎兩者在病理上,肝氣郁結的必然的結果,氣郁而化火形成肝火上炎,它們有共同的病理基礎,在病理演變上有顯著的差別。
(3)肝的陰血失調。肝陰血失調里面第一個,就是肝陰血不足,按照這個順序講肝陰不足,它屬于肝陰血失調范疇。肝陰血失調,主要表現為肝陰、肝血虧虛。肝陰、肝血虧虛的結果,在肝陰不足的基礎上和肝血不足的基礎上,可以發展為陰虛陽亢,導致肝陽上亢。肝陽上亢進一步發展就會導致肝風內動。肝陰血的失調比肝陽氣失調,在病理演變上還要復雜。
第一、肝陰虛。肝陰不足,是指肝的陰液虧損,虛熱內生的病理變化。肝陰不足,又稱肝陰虛。肝陰虛的病機特點:1. 陰液虧虛;2.肝經、頭目、筋脈失養;3.虛熱內生;4.常常與腎陰虛并見。這是肝陰虛,肝陰不足的病理特點。1、肝臟本身陰液虧虛,使肝失所養。病機的變化特征表現為肝經、頭面、筋脈失于肝的陰血的濡養。它的病機表現的臨床現象的特征,眩暈、目澀。注意目澀、頭目失養,眩暈、目澀,其次它可以出現脅肋疼痛,注意肝陰不足的脅肋疼痛,是隱隱作痛,時作時休,隱隱作痛。2、虛熱內生,就是陰虛內熱的一般表現。它會出現手足心熱、五心煩熱,還有心胸,那么去掉心胸,五心煩熱是最典型的陰虛內熱的征象,我們可以稱手足心熱,就是沒有心胸熱,僅有手足(心)發熱,叫做五心煩熱基礎上再縮小,手足心熱,它也是陰虛內熱具有特征性的一個改變,尤其是以手足心熱為多見。傳統上用五心煩熱,手心、足心,再加個心胸,叫五心煩熱。手足心熱和五心煩熱,都是陰虛內熱的重要臨床特征。3、陰虛內熱進一步發展,陰虛火旺就會表現為面目烘熱,就是陰虛內熱一般特征,這個陰虛內熱一般特征和肝經、頭目、筋脈失養特征結合起來,就定為肝陰不足。將來學習《診斷學》的時候,辨證的時候,眩暈、目澀、脅肋隱痛、面目烘熱、手足心熱,那也就是說,把陰虛內熱一般特征和肝經、頭目、筋脈失養的特征結合起來,就構成了肝陰不足證,它的主要診斷依據。肝陰不足的病機特點,隱含重要的特點,常常和腎陰虛同見,最終導致肝腎陰虛。4、肝陰虛常常與腎陰虛并見。它的生理學基礎就是因為肝腎之間有乙癸同源,或者肝腎同源,這樣一個特點。從人體陰陽臟腑氣機循環圖可知,肝腎同源,肝臟本身陰液、精血必須靠腎的陰液、精血的不斷補充,去維持肝臟正常的陰血,使之與肝陽、肝氣取得平衡狀態。只要肝陰、肝血不足,就會導致拖累并導致腎的陰精不足。因此,肝陰不足常常表現為肝腎陰虛,這是個必然的結果。5、肝腎一旦陰虛,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陰虛陽亢,而肝陽上亢。肝陽上亢進一步發展,陽亢無制,就會出現動風,叫肝陽化風,肝陰不足的特點,不僅僅知道肝陰不足常常是和腎陰虛同見,它的機制,而且更重要的掌握它向何處方向發展?肝的陰液不足,它的病機演變的趨勢,由肝陰不足,而腎陰不足,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陽化風,只是在病機演變過程中,非常重要幾個階段提煉出來幾個術語,叫肝腎陰虛、肝陽偏亢、肝陽化風。
小結肝陰虛派生病理變化發展過程:1、肝經、頭面、筋脈失于肝的陰血的濡養,表現眩暈、目澀,其次可以出現脅肋疼痛,是隱隱作痛,時作時休,隱隱作痛。發展為2、虛熱內生,手足心熱和五心煩熱是陰虛內熱的重要臨床特征。進一步發展3、陰虛火旺就會表現為面目烘熱,陰虛內熱一般特征和肝經、頭目、筋脈失養特征結合起來,就定為肝陰不足。發展為4、肝腎同源,肝陰不足一定會出現腎陰不足。發展為了5、肝陽上亢。發展為6、陽亢無制,就會出現動風,叫肝陽化風。
第二、肝血不足。肝血不足,是指肝臟陰血虧虛的病理變化。它的病機特點:1.有一般血虛的表現,它具有血虛,定義是肝的陰血虧虛的病理改變,它一定有共性,血虛,病機特點有血虛的表現;2.肝臟及其所屬形體官竅筋脈、頭目、爪甲失養,它具有這么兩個特點。肝的陰血不足,病機的基礎是肝臟本身的血液虧虛,使肝失所養。它有一般血虛的改變;它有筋脈失養的改變。頭目、筋脈失養,注意它所屬的形體官竅筋脈失養。血虛不能上榮,影響它的官竅,肝開竅于目,他就視物模糊。眩暈、眼花,眩暈是血虛的一般特征,它既代表了血虛的一般特征,也體現了肝臟本身血虛,不能濡養肝本臟、肝的筋脈及其所屬的形體官竅。它的特點血液不能上榮于頭面,除了眩暈之外,表現為眼花,特別是視物模糊。注意前面講肝陰不足,肝的陰液不能上榮于頭面,是目澀;血虛不能上榮于頭面,表現為視物模糊,或者是眼花。筋脈失養,主要表現特征是爪甲不榮,甚至反甲,爪甲淡白。全身表現為全身筋脈失養,肢體麻木不仁,這是肝血不足最具特征性的病理變化。作為女性,影響了沖任。肝血虛,就會必然導致沖任不足。沖任不足,就造成血海空虛,肝為血海。血海空虛,在女性的月經會表現為即而經少,乃至于閉經。肝血虛,我們前面講“陰血常不足,陽氣常有余”。肝血不足,最容易導致陽亢無制而動風,發為虛風內動。我們前面講那個血虛生風,確切點說,在“內生五邪”里面講肝風內動那個血虛生風,是指肝血虛,虛風內動而言的。肝血虛的結果,也必然導致腎精虧虛,乙癸同源所決定的。所以血虛生風,實質上是肝腎精血虧損而動風。我們前面講那個血虛風動。
肝血不足的病理變化的趨勢,最基本的有全身血虛的一般特征,爪甲不榮、面白,是一般特征,可是最就肝臟本身的陰血不足,而使肝失所養,它主要表現為肝筋、肝臟本身及所屬形體官竅失養,突出表現在這個地方。主要表現為眼花、視物模糊、眩暈、肢麻、爪甲不榮,體現了肝臟本身的特征,最具一般特征。至于說沖任不足、肝血不足,對女性來說,肝血虛一定導致沖任不足而血海空虛,引起月經的改變。至于說由于肝血虛進一步發展的血虛風動,是肝血虛一個演變趨勢。一般情況下,肝血虛,它本身就表現這樣的特征,病理變化就是。血虛生風是肝血虛的病機演變趨勢。
(5)肝陽上亢。肝陽上亢,又稱肝陽上逆、肝陽偏旺,偏亢。以肝陽上亢,或者又稱肝陽偏亢為好。所謂肝陽上亢,是指肝的陽氣亢逆于上的病理變化。它的病機特點:1.肝腎陰虛;2.陰虛陽亢;3.下虛上盛、本虛標實。我們講肝火上炎,它的演變趨勢是必然耗損肝的陰液、陰血,可以導致肝陰不足、也可以耗傷陰血導致肝血不足。肝陰不足常常與腎陰不足并見,肝腎陰虛的結果,陰虛陽亢,最終必然演變為肝陽上亢。肝血不足也可以表現為肝陽上亢。從肝陽上亢的發展的始動因素,最直接的是肝的陰血不足,就肝臟本身而言,如果間接的氣郁日久,也可以耗精、傷液、傷陰,其中以火最為顯著,必然傷陰,氣郁日久,即使不化火,也要耗傷肝的陰血,肝氣郁結日久,也必然耗傷肝的陰血;肝火熾盛,更是要耗傷陰血。最終導致的結果肝的陰血不足。肝陰不足、肝血不足,最終出現的結果,演變趨勢表現為肝的陰虛陽亢,而導致肝陽上亢。就臟腑的病機而言,肝陽上亢的病理基礎,確切點說是肝腎陰虛,這是由肝腎之間的關系所定的。它不是一般的陰虛,在此基礎上,陰虛陽亢,一定體現陽亢。陽亢,指陽氣亢逆而言。陰虛是指腎陰虧虛而言,實際上是肝腎陰虛,但是強調的是腎陰虧虛,下虛,是解釋上盛和下虛。中醫歷代文獻解釋肝陽上亢這個病機,常常用上盛下虛來表示它,就是肝和腎比較,我們在三焦里講,肝居中焦,腎居下焦,就這個意義講,下虛強調的是腎陰虧虛,實際上是肝腎虧虛。前面講共同的病理基礎是肝腎虧虛。本虛,一個是肝腎虧虛;標實主要表現為頭面部陽氣亢逆的現象。我們從上盛下虛兩個方面來分析它的病理機制。習慣上表達是腎陰虧于下,肝陽亢于上。為什么強調腎陰虛呢?古人歷代文獻這樣講,他有他的道理。肝陰和腎陰之間的關系,根據乙癸同源的原理,腎陰決定肝陰,就(是)肝陰要想保持正常的狀態,沒有腎陰不斷地給它補充,它不能達到它自己生理狀態,就這個意義講,腎陰決定肝陰。所以習慣上,肝腎陰虛強調腎陰虧于下,就上盛下虛而言。腎陰虧于下,也就是說肝腎陰虛虧于下,它突出的表現特征腰膝酸軟,這是最一般的特征,甚者會出現步履蹣跚,就是頭重腳輕,像醉漢一樣走路,這叫腎陰虧于下。這是表現陰虛的特征。陽亢呢?是指陰虛進一步發展,不叫陰虛火旺,而叫陰虛陽亢,就(是)陽氣亢逆,它不叫肝火上炎。肝火上炎是個實證,這是陰虛火旺,在這里不叫肝陰虛火旺。由于肝腎陰虛發展到陰虛火旺,不用肝腎陰虛火旺這個詞來表達,而強調是肝陽上亢,腎陰虧于下,肝陽亢于上,強調肝的陽氣升動太過。
肝陽上亢與肝火上炎關系:陽亢,陽氣亢逆于上表現的特征是什么呢?類似我們前面講的肝火上炎、氣火上逆頭面的特征,注意類似肝火上炎、氣火上逆頭面的特征,他一定會有面紅目赤、眩暈耳鳴,特別是面紅目赤,肝陽上亢有面紅目赤,但是這個陽亢,是下越虛,上越盛,是這樣一個結果。把這個陽亢于上,似乎是像肝火上炎,稱之為標實,實際上不實。它是由于腎陰陰虛于下的結果,上面表現為陽氣亢逆于上。這里面體現出來同樣是表現為陰虛火旺的特征,肝火上炎也可以出現,陰虛陽亢、肝陽上亢也可以出現,兩者的區別在于有無腎陰虧于下的表現。有腎陰虧于下這種病理改變,那么就叫做肝陽上亢;無,僅僅是面紅目赤、眩暈耳鳴,氣火上逆于頭面,就這個病理現象就規定它為肝火上炎。它再具一個癥狀特征,上盛下虛。解釋這四個字,頭重腳輕,喝醉了酒,感覺大頭沉,腳沒跟,把它轉化成中醫的術語,癥狀學術語,頭重腳輕,再加個眩暈,就這六個字,就可以定肝陽上亢。它表現的特征性的改變。這個肝陽上亢下一步發展,陽亢不制,就肝風內動了。
概據肝腎之間的關系,大家注意,名字上術語叫肝陽上亢,本質上是肝腎陰虛,陰虛火旺。不叫火旺,而叫陽亢。就肝臟本身病機演變規律、就陰血虧虛而言,肝血虛進一步發展也可以出現肝風內動,叫血虛風動。肝陰虛也可以發展為肝風內動,同屬于虛的,虛風內動。但是一般來說,肝陰虛多通過陰虛陽亢,由陰虛陽亢進一步陽亢無制,而發展為肝風內動。把這個肝風內動,叫肝陽化風。我們前面講“內生五邪”的時候,內風的時候,講到肝陽化風,這是就肝陰血不足。它肝陰、肝血藏不足,就是一旦出現肝陰、肝血藏不足,就是必然沿著這樣一個病理演變趨勢,最終的結果肝風內動的虛,其中以肝陽化風最為多見。肝火熾盛,可以直接轉化為風,熱極生風,形成肝風內動里面那個典型的實證,熱極生風。把這些聯系起來,就是肝臟本身病理變化的演變規律,它發生發展規律,其中最基礎的病理變化就是肝氣郁結。
小結重點:肝氣郁結,可以演變為肝火上炎。肝火上炎,如果是陽熱極盛,肝經的陽熱亢盛到極點,可以直接轉化為熱極生風,而肝風內動。肝氣郁結,或者是肝火上炎,都必然損傷肝臟本身的陰血,或者是陰液,或者是肝血,發展為肝血不足、肝陰不足。肝血不足,最終演變的結果也可以發展為肝風內動,叫血虛生風。而肝陰不足,它的演變趨勢最為復雜,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最終還要發展為肝風內動。這就是肝臟從最基本的病理變化、它的演變規律,它自身的變化、它的演變規律,所以肝臟病變最復雜。這個演變規律,就可以體現出來肝臟本身病機的特點,叫“肝氣、肝陽常有余,肝陰、肝血常不足”。那么“肝氣、肝陽常有余”,集中體現為肝氣郁結和肝火上炎;而“陰血常不足”,集中體現為肝陰不足、肝血不足、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它體現了在生理上肝臟的生理特性叫體陰用陽,反復強調體陰用陽是指肝的陰血在維持肝的正常生理功能當中的重要作用。這個生理特點決定了肝臟在病理條件下,一定是以陰血不足為突出的表現,也就(是)說,表現最為復雜,而且最為突出,體現了肝氣郁結、肝火上炎它的必然的演變規律。這個規律,不僅來認識肝氣郁結為最基本病理變化,它的演變規律,掌握它的病理機制;更重要是它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集中一點還是強調,無論是在什么情況下,都要注意保護肝的陰血,不要違背了肝臟的生理特征,要遵循肝臟的生理特征、它的病理特征,來辨證治療肝臟所引起的各種疾病。
(三)肝與其他臟腑關系:肝為“將軍之官”,肝為剛臟。肝為五臟之賊,就是肝氣郁結一旦出現,它最容易侵犯其他臟器。那么除了自身之外,它對其他臟腑怎么演變的呢?1、肝病影響到心,或者心肝火旺,或者心肝血虛,這個在前面心和肝的關系已經講過了;2、肝病影響到肺呢,較為單純,肝火犯肺。3、肝病影響到脾胃,或者是肝脾不調,或者是肝胃不和。4、肝腎的關系,就是肝病累及到腎,前面講肝陰血演變的規律的時候,肝病及腎,肝血虛也好、肝陰虛也好,累及于腎,也就是說必然演變為肝腎陰虛。也就是說,肝陰虛必然是導致腎陰虛,我們前面講腎陰虛會引起肝陰虛,肝陰虛會(引起)腎陰虛,兩者互為因果,其中重點在腎陰。換句話說,肝陰虛本身就意味著腎陰虛;如果肝血虛呢?那么就會累及腎的精,最終導致肝腎精血虧虛;除此之外,肝病及腎,如果表現為肝的疏泄、腎的閉藏功能失調,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失調,影響了腎的閉藏功能失調,就會出現肝與腎藏泄失職這樣一個病理改變,影響了男性和女性,性與生殖的功能。就臟腑的規律而言,它最容易出現的、最多見的,肝腎陰虛和肝腎精血虧虛。
肝和膽。五臟的病變影響了六腑。肝的疏泄功能,決定了膽的疏泄功能,膽依附于肝,膽的疏泄就是肝的疏泄所決定的。因此,肝的疏泄功能失調,影響膽的疏泄,它的病理演變的結果:1.可以使膽失疏泄,表現為膽汁的分泌排泄異常,最多見的病理現象,黃疸。我們前面講過土郁木壅,它的病理結果表現為脾胃濕熱,或者是脾胃寒濕,那么濕熱和寒濕郁積的結果,也會影響膽的疏泄功能,使膽失疏泄而發黃疸。這是從肝失疏泄影響了膽的疏泄功能,影響了膽汁的分泌排泄功能而發為黃疸。肝的病變,失疏泄,會影響膽失疏泄而表現為膽失決斷。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決斷功能失調,那么主要表現為對不良刺激的影響的反應,這就是肝病和其他臟腑的關系。
在五臟病機系統當中,某一臟的陰陽氣血失調,和其他臟腑之間的病機演變規律,以肝臟最復雜,以肝臟最為難學,它涉及到臟象學說里面多個學說。在學習它的演變規律的時候,應該把我們前面的臟象學說那些基本的規律,掌握這些基本規律,再理解它們在病理條件下的演變規律,特別是掌握肝臟的生理特性,在此基礎上才理解它的病理特點。學習肝臟,在五臟系統肝臟是最為復雜的。按照一般來理解,任何一個臟腑有病都能夠影響其他臟腑。為什么強調肝為五臟之賊?就是由肝的生理特性所決定的。反映在病理上,就是由它病理變化所決定的。肝臟與其他臟腑之間的關系所決定的,也就是肝為剛臟、體陰用陽,這個屬性決定了,從一般意義上講,肝為五臟之賊。
通過上面我們分析,肝臟自身的病機演變規律,和肝臟與其他臟腑的病理演變的關系,可以進一步理解肝為五臟之賊。肝為五臟之賊:1.在理論上體現了中醫學強調肝臟在人的病理演變過程中,它對其他臟腑的影響;2.一旦肝臟的陰陽氣血失調,按照肝為五臟之賊這個原理,一定想到它要波及,而且迅速地波及其他臟腑。正因為這樣,所以治療肝臟病變,一定要考慮它在病機演變過程中,向何方向發展,采取“上工治未病”的方法,及時截斷肝臟的病變,它向其他臟腑演變。“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木旺必乘土”,或者肝脾不調,或者肝胃不和。為了防止它,必然傳到脾。雖然是肝有病,脾沒有表現出病的時候,也要治脾,“當先實脾”。就是因為肝為五臟之賊這個原理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