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藥大學
別稱:于術
功效一
如何理解古人說:“白術是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
這句話,絕不是說它補脾氣的作用,在這一類藥當中,是最強的。
脾氣虛、有倦怠乏力癥狀,人參的作用是最強的;
脾氣虛、有清陽不升、中氣下陷,黃芪的作用是最強的;
為什么古人沒有很強調人參是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也沒有談到黃耆是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
只是在白術這個藥當中,聯系到脾的生理、病理,在臨床上的特殊性,因為脾是主運化的,脾氣虛,運化無力。那么主要不但表現在納食的功能,消化的功能,這個散布精微的功能,這樣一些功能降低,更主要,對水濕的運化,脾主運化,包括了對水濕的運化,如果脾氣不虛,水濕就能正常地散布或者排泄,如果脾氣虧虛,對水濕的運化功能也隨之降低,就很容易出現水濕內停,也就是出現脾虛生濕的這樣的病理表現。所以脾虛以后,不但倦怠乏力,這個肢體沉重,往往與濕濁阻滯有關,不完全是氣的充養不夠造成的。另外這個脾虛很容易出現泄瀉,大便溏薄,這也是濕濁內盛,另外引起痰飲水腫,或者婦女的白帶過多,所以在脾虛證當中,經常出現了脾虛而有濕邪,濕濁內盛的情況,白術,它既是一個補氣健脾的藥,它又能夠通過燥濕利尿,有效地排除因為脾虛而停滯于內的這種濕濁,所以白術它就是一個偏于溫燥的藥物,它符合脾在病理狀態下的一種需要,所以在《中醫學基礎》里面,常常就有脾喜溫燥這樣的說法,白術,就是一個溫燥的藥,它為脾所喜,它能夠滿足脾在病理狀況下的需要,既能夠補氣健脾,改善脾氣虛的一些病理改變,也能夠有效地消除脾虛而伴有的濕濁內停,濕邪內阻的情況,所以在脾虛而出現的這種濕邪阻滯、倦怠乏力、身體困重,或者吐瀉、痰飲水腫、白帶過多這樣一些證候當中,白術是最適合的,所以它是從這個角度,它為脾所喜,既能夠補虛,又能夠祛邪,驅除濕邪,所以稱為它是脾臟補氣健脾的第一要藥,大家理解這一句話,它不是所有方面它都是第一的,它是根據脾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它更加適合,更能為脾所喜,所以才有這樣的結論。
脾虛癥:白術可以和人參、黨參、黃芪這一類藥配伍使用。
以上綜述:白術往往比一般補氣藥重要。
功效二
白術其實除了利尿以外,與它的補氣健脾,實際上也有關系的,不是完全不相干,所以在這一類的病證當中,它組的方里面往往白術顯得比一般的補氣藥重要。
1白術苦溫燥濕特征:白術作為一個燥濕藥,里面有一個苦味,苦能燥,白術是一個苦溫燥濕藥,它的燥濕的功效一般結合到補脾氣,那用于脾氣虛,主要是濕濁內停的時候使用。但是相對于蒼術來講,它的燥濕的作用不如蒼術,所以如果說偏于實證的,濕濁內盛比較重的,脾氣虛又不是很明顯的,那一般用蒼術,白術往往把它和補脾氣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們這個主治當中,沒有專門把它(燥濕)分離,相對應的一項應用或者主治。
2白術有一定的利尿的作用,這個利尿作用,它弱于黃耆,但是和黃耆不同,黃耆基本上是益氣利尿,主要用于氣虛的水腫,實證一般很少用或者不用。白術不同,這個對于水腫,虛實均宜,氣虛的,它可以作為黃耆這一類藥的一個輔助,同樣可以用,它利尿不傷正氣,虛證也能用。如果是實證,這個白術,燥濕利尿,這個祛邪的力量也很強,它不是一個典型的滋補藥,所以它對于實證,它也不礙邪,不影響邪氣的祛除,所以對水腫證,這個白術不管虛實,臨床上應用都是比較廣泛的。另外這個固表止汗,那也是類似于黃耆,但是固表止汗的力量弱于黃耆,常常作為黃耆的一個輔助藥,比如說玉屏風散,里面有黃耆,也有白術的,但是黃耆是主要藥,白術是次要藥,主次比較分明,作為黃耆的輔助。
3白術補土生金特征:在解釋白術固表止汗的機理的時候,一般和黃耆不一樣,黃耆是脾肺雙補,它本身就能夠直接補肺氣,使這個衛氣強健。而白術,是在補脾氣,因為衛氣出自中焦,通過補氣健脾,有利于衛氣的生成,是從這個角度來解釋,反正始終就避開了這個肺,這個對于白術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特征和知識點,在我們前面學的所有的藥,一直到現在,從人參、西洋參、太子參、黨參、黃耆都是脾肺雙補的藥,既能補脾氣,又能補肺氣。但白術就不一樣了,它沒有補肺氣的作用,它只有一個補氣功效,就是補脾氣。那么為什么這樣,就是因為白術是溫燥的,脾喜溫燥,所以特別強調這一點,而肺在中醫學當中,認為是肺體屬金,性喜涼潤而惡溫燥,肺是喜歡涼潤的不喜歡溫燥的,溫燥之性,溫燥之邪,最容易損傷肺津,比如說秋天的溫燥,那肺就很容易受邪,所以它不喜歡溫燥,白術由于它的溫燥性不為肺所喜,所以一般不稱它是補肺氣的藥。那么在臨床上是不是肺氣虛就不能用白術呢?同樣使用,但是它解釋的方法是補土生金,通過補脾胃之氣,脾為生氣之源,間接地有利于肺氣虛證,是從補土生金來解釋,正如這個固表止汗,它與肺氣虛,也是有關系的,但它不從補肺氣來解釋,就說它是直接是補脾氣,有利于衛氣的生成,衛氣出中焦,所以這個是學白術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
過去有一個考試題,也是失誤率很高的,包括全國性的一些考試,比如說作為單選題,以下除哪味藥都是脾肺雙補之藥,比如說人參、黨參、黃耆、白術,還有我們下面學的山藥,我記得題的原題就是這樣,以下除哪味藥都是脾肺雙補的,就是排除一味藥,它不是脾肺雙補的,這五味藥當中,前面的人參、黨參、黃耆,加上我們后面要學的山藥都是脾肺雙補的,既能補脾氣,又能補肺氣,白術不是。反過來它又可以作一個多選題,以下哪些藥是脾肺雙補,或者既補脾氣又補肺氣,那就不應該選白術,選白術就是一個錯題,答案就是錯的。就是在學這個,對這一點可能掌握得不是很牢固。不管哪一個中藥的書,用的這個教材,白術都沒有明確提出它能補肺氣,原因我就剛才講了,主要是白術的溫燥之性,它并不是它不可以用,在中醫藥理論當中不這樣解釋。
4白術安胎也是和它的補脾氣密不可分的,用于脾氣虛,或者脾虛濕濁內停,在早期出現了吐瀉,影響了這個胎兒的發育,如果沒有這種吐瀉或者濕濁內阻,也是因為脾氣虛,不能有效地充養胎元,出現胎動不安,也是可以使用,首先它必須是脾虛證。所以白術的安胎,應該是和補脾氣聯系在一起,有脾虛的情況可以使用,當然脾腎兩虛,它本身也是有脾虛存在的,它配伍另外一些補腎的藥,也是可以使用,白術的基本情況就是這樣。
蒼術和白術比較
1蒼術和白術,相同的地方,就是四個字,就是健脾燥濕。
2蒼術和白術 兼有功效,完全不同,白術能夠固表,蒼術能夠解表,能夠發汗解表,所以白術是用于表虛不固的自汗,蒼術是用于外感風寒。另外白術還能利尿安胎,可以用于脾虛的水腫和脾虛的胎動不安。蒼術還能祛風濕,或者說還能明目,可以用于治療夜盲證或者風濕痹證,尤其是濕濁偏盛的痹證,所以相同或者相似的,就是健脾燥濕,各有側重。不同的是兼有的功效,白術能夠固表,能夠利尿,能夠安胎,它有相應的主治,蒼術能夠解表,能夠祛風濕,或者說能明目,它又有它不同的主治,所以這樣比較出來,就比較全面。
白術的用法
就是用來健脾止瀉的時候炒用,其它的原則上還是適合生用的,尤其是脾虛泄瀉的,有的還用土炒白術,炒白術、焦白術或者土炒白術都可以增強它燥濕止瀉的作用,這是關于白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