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其所以”是注重對人道德的考察。人的各種行為,必有其用意,而不是天緣無故的,或是為求一己之抉樂或刪,或是為公眾謀利益等。“所以”,就是用以引發行為的動機,動機有正有邪。動機純正者,其入必富于仁德;而動機邪惡者,必是寡德之入。
“觀其所由”則是考察人是否正義及處事能力兩個方面。純正的動機,必須輔以適當的手段才能得到善果。如果一個人不能以正確的手段去達到目的,必定是個沒有道義之人,同時,通過一個人做事時的所作所為,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一個人的才干和能力。
“察其所安”是指要考察其習慣和言行。人的善惡賢愚,不能僅憑少數行為速予論定,因此,應在考察其行為、動機、手段及結果之后,再進一步對其進行長期細微的各方面考察,這樣,其人格就無所遁形了。
孔子提供的這一方法和其他古人提供的方法,對今人仍然有極為重要的借鑒作用,但要學會使用這些方法并取得實效,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常識和能力,不斷地摸索、探求,并總結出對自己適用和有效的方法來。鍛煉和提高知人的本領,就是增強和提高自己的智慧。
(1)遠使之而觀其忠。把他派去遠處工作,遠處則難監督,在無人嚴加監督的情況下,觀察他的行動,可判斷他是否忠誠。君子嗅獨,只有君子才能在無監督的環境下正確地行事,而小人一旦無人監督就會放肆胡來亂動,把他對上司的諾言置諸腦后,放縱自己。
(2)近使之而觀其敬。派在身邊工作,天天與領導共處,形影不離,逐漸沒有了拘束和顧忌,便于考察他是否恭敬。修養差的人一旦和領導混熟,就失去了恭敬之心,開始對上司和周圍人輕侵無禮,不守規矩。
(3)煩使之而觀其能。在情況復雜的時候,派他去處理難辦的事,可考察出他的能力。人人都不會承認自己無能,這是一個慣例。日常事務人人皆可完成,區別不出誰是英雄誰是狗熊。只有當危急關頭,讓他去執行,馬上就能看出一個人能力的大小。
(4)卒然問焉而觀其知。突然向他提出問題,考察他的知識是否淵博,看看他是否機智、敏捷。平常按部就班、四平八穩的工作流程難以顯示一個人是否具有真才實學,只有猝不及防地給他提出問題,看一看他的反應,智與不智立刻一目了然。
(5)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在緊急的情況下和他相約,看他是否守信。平時人們都會信誓旦旦,很難看出他是否真正守信用。只有在情況緊急、需要付出較大代價在規定時間到指定地點會合,才能考驗出一個人是否真正守信用,是否值得信賴。
(6)委之以財而觀其仁。放手讓他掌管錢財來考察是否貪財。當一個人無法接近財物時,都可輕易地標榜他是清廉之土,也無從了解他到底是貪是廉。只有讓他接近錢財,才能考驗他會不會損公肥私。
(7)告之以危而觀其節。歲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只有告訴一個人讓他去赴湯蹈火,而對艱難險阻,乃至有生命危險,才能考驗一個人是否有高尚的節操和臨危不屈、視死如歸的大丈夫氣概。
(8)醉之以酒而觀其態。酒能亂性,酒后吐真言,讓他醉酒,來看一看是否守規矩,考察他能否克制自己的欲望,按原則、禮義做事。
(9)雜之以處而觀其色。讓他男女雜居,與異性充分接觸不限制其行動范圍,來考察一個人是否好色,是否不顧戀愛、婚姻的道德而玩世不恭,胡搞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