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周行情又開始變得無聊,今天跌一點,明天漲一點,磨磨蹭蹭也沒有主線。
但市場就是這樣,大漲和大跌的時間都相對較少,大部分時候都是在等待的。
寫這篇,也是給大家分享一個投資大師的故事。
大家在等待之余也解個悶兒,如果能找到一些有益自身的東西,那就再好不過了。
畢竟黃老師和粉絲團的朋友都曾說,熊市才有心思靜下心研究學習(笑
大佬的名字叫「羅伊·紐伯格」。
紐伯格的投資生涯和年齡同樣傳奇——他活到了 107 歲,在長達 68 年的投資過程中,羅伊·紐伯格經歷過 26 次熊市,包括 1929 年美國經濟大蕭條和 1987 年美國股市大崩潰,卻沒有一年虧損。
同時,他也被稱為「美國共同基金之父」、「合股基金的開路先鋒」。
前者是因為他首次推出的基金取消了當時高達8.5%的傭金,低費率讓共同基金真正成為普羅大眾的理財產品。
而當時大蕭條的深刻記憶也讓共同基金只敢大量配置債券,許多基金只有三分之一的股票倉位,紐伯格的合股基金卻愿意以股票為核心。
如今,他創辦的路博邁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截至2022年3月31日,路博邁集團的資產管理規模為4470億美元(約3萬億元人民幣)。
他在自傳《世紀炒股贏家:美國共同基金之父羅伊·紐伯格自傳》一書中,總結了自己投資生涯的10大原則。
#01 了解自己
紐伯格認為,如果一個人在分析過種種雜亂的因素后,仍然能做出有利的決定,那么就是適合入市的人。
此時,你需要誠實地回答自己:
你是否有投機心理?
對于風險是否會感到不安?
我們經常會下意識地否認自己和一些聽起來“負面”的詞語有關,但在投資時最好不要,因為所有的交易結果都不是為了向別人粉飾,而是對自己負責。
如果真的喜歡投機,那么承認它,才能更敏銳地意識到風險;
如果經常不安,也可以調整持倉結構。
紐伯格認為,在做判斷時要沉著冷靜,但不能太遲鈍。
為此,我們需要有足夠的精力保持對數字的敏感度,更要有常識。
常識是需要學習并自己把握的,有時候等別人告訴你,已經錯過時機了。
投資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沒有人可以擅長所有領域,所以選擇哪些自己熟悉的領域就好。
當然,紐伯格同樣認為,應該檢查一下身體和精神是否健康,好的身體是你做出明智判斷的基礎,不要低估它。
#02 向成功的投資者學習
學習經驗,大家都知道。
但紐伯格的重點不是重復告訴大家這個淺顯的道理,而是強調了那些成功的投資者道路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但他們的路都通向成功。
比如:
洛威普萊斯看重新興工業增長性,從而獲得成功;
本·格雷厄姆尊重基本價值規律;
沃倫·巴菲特則認真地研究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時,老師本·格雷厄姆教給他的經驗;
喬治·索羅斯把他的思想理論運用于國際金融領域;
吉米·羅杰斯發現了國防工業股票,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分析告訴老板索羅斯。
我們學習了很多投資經驗,但沒必要盲從其中的某一個,終有一天也會形成獨特的、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論。
#03 「羊市」思維
這個說法就和現在很像了,我們都知道牛市和熊市,那么羊市是什么呢?
紐伯格將個人投資者影響一支股票上下浮動 10 個百分點、不超過一星期的情況成為羊市。
很多人追逐這樣的行情,每天都盯著走勢看,買股票的比賣股票的還要緊張。
這時,不少人習慣去判斷大多數人的做法,相信自己能找到短線時機。
但事實上這樣做很危險,因為許多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判斷,甚至一次頭痛這樣的小事都可能產生一次錯誤交易。
因而在羊市時更需要放平心態。
用黃老師的一句話說,就是「大方向對了,犯錯的可能就會小很多」。
#04 堅持長線思維
紐伯格認為注重短線投資容易忽略長線投資的重要性。
而好的股票是需要時間檢驗的,堅持長線投資觀點可以使你不盲目追隨潮流。
當然,美股和大A特性不同,他的觀點我們也可以辯證來看待。
大A的波動性強,如果完全追求美股動輒五年十年的長期投資,也許不能擴大收益。
這時我們可以構建長期投資+板塊輪動的投資組合。
如果你更容易被短線吸引注意力,就多關注長期機會。
比如假設當下買入是為了明年后年復蘇的盈利,那就等到復蘇。
#05 及時進退
紐伯格在書中說,時機可能不能決定所有事情,但時機可以決定許多事情。
用現在的說法就是阿爾法固然香,但貝塔更穩也更好把控。
追求阿爾法如逆水行舟,貝塔則更具有時間投入性價比。
比如在熊市時買入,在牛市時賣出,就是最簡單的順勢而為。
話雖簡單,但真正相信這個道理,做到不追漲殺跌也不容易,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投資也像心理的一場修行。
同時,紐伯格也完全不信會存在一個永久不變的產業。
他說任何事情都在變,人們也要學會變,投資者們要及時應變,把握住時機,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選擇。
#06 認真分析公司狀況
紐伯格作為直接投資人,會認真研究公司的管理狀況、領導層、公司業績以及公司目標,尤其需要認真分析公司真實的資產狀況。
分紅派息也十分重要,分紅方案不錯,股價就可以更上一個臺階。
換而言之,我們作為基金持有者,分析基金經理能力、賽道特征、行業現狀、大小票風格等方面也是必要的。
如果我們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自己投資方向的市值情況,就可以從中獲利。
#07 不要陷入情網
在黃老師和麻利的大家聊天時,我們知道了很多發生在身邊的投資小故事。
其中一個就是“不要迷戀你盈利過的板塊”。
上一輪牛市起來是A板塊漲幅最大,那么下次還是嗎?
如果你看過麻利之前分析大小票輪動、某板塊波動的文章,就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自己獨特的作用,比如在基建大生產時期舊能源算是成長板塊,而后變為價值,估值一落千丈。
但今年特殊行情,算是時隔多年再次走強。
如果直盯著一個板塊投資,無疑會錯過很多機會。
紐伯格說,熱愛一支股票是對的,但當它股價偏高時,還是別人去熱愛比較好。
#08 投資多元化,但不做套頭交易
套頭交易簡單來講就是多空對沖,紐伯格不太贊成。
原因是市場中總會存在風險。
比如為了對沖大小票輪動同時配置兩類基金,但受到打擊時也可能兩者一起跌。
但正如上文所說,不同的投資人有不同的觀點,他們都能成功,現在對沖仍然是不少基金經理會試用的工具。
如果把以上假設改為:我希望在大小票分別到達高估時,輪動地賣掉它們,則可以稱為一種策略。
紐伯格認為,如果你堅持做套頭交易,而且確信有經驗可以幫助你,記住要使它多元化,要統觀全局,確信你的法則是正確的。
比如小票板塊不止有半導體,大票板塊不止有房地產,多元化才能分散單個行業的特殊情況(比如四方聯盟、爛尾樓),達到你想要的目的(比如煤炭和中字頭上漲對沖新能源下跌)。
同時,堅定信念,如果真的遇到意外風險,不要因策略暫時失效而離場。
#09 觀察周圍環境
紐伯格所說的環境是指市場走向和整個世界環境。
對應到黃老師,就是“大中小”理論,兩者異曲同工,都關注宏觀經濟。
關注市場可以使我發現市場何時開始衰退,又何時開始復蘇。
以此幫助我們及時調整股債比例。
比如國債利率長期偏低,說明經濟形式嚴峻;如果短期和長期國債利率抬升,那么升勢很可能就要來了。
紐伯格在這里講到:
對投資者來講,任何時候都是冒險的。
對享受人生和享受投資快樂的人來說,季節雖多變,但機會隨時都有。
#10 不要墨守陳規
這條和第7條的“陷入迷戀”不同,主要指思維策略。
紐伯格認為,根據形勢的變化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是有必要的。
變更因素有經濟、政治等等。
他總結到,在他 68 年的華爾街生涯里,有 30% 的時間在犯錯誤,當然損失不少,但更重要的是從中也吸取了很多經驗教訓。
人人都可能犯錯誤,重要的是及時地、盡可能地糾正它。
永遠正確的投資者是不存在的,除非他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