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務指標分析
1. 利潤表分析
通過營業收入、凈利潤、毛利率等指標評估公司盈利能力。例如,連續凈利潤增長反映公司經營穩定性,毛利率高則體現產品競爭力。
2. 資產負債表分析
關注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和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資產負債率低于70%為安全,流動比率2:1較合理。
3. 現金流量表分析
經營現金流持續為正表明公司“造血能力”強,投資和籌資現金流反映擴張或償債策略。現金流斷裂是暴雷前兆。
4. 市盈率(P/E)
股價與每股收益的比率,用于衡量估值高低。高于行業均值可能高估,但需結合成長性判斷。
5. 市凈率(P/B)
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適合重資產行業(如銀行)。市凈率<1可能被低估,但需警惕資產質量。
6. 凈資產收益率(ROE)
凈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率,體現股東回報效率。ROE>15%為優秀,需結合負債結構分析。
7. 股息收益率
每股股息/股價,反映分紅能力。高股息率公司適合穩健投資者,但需警惕不可持續的分紅。
8. 存貨周轉率
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衡量庫存管理效率。周轉率低可能積壓風險,高周轉率行業(如零售)更需關注。
9. 應收賬款周轉率
主營業務收入/平均應收賬款,反映回款速度。周轉率下降可能預示現金流惡化。
10. 成本費用率
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衡量成本控制能力。費用率持續下降說明運營效率提升。
二、行業與競爭分析
11. 行業生命周期
分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成長期行業(如新能源)增長快但波動大,成熟期行業(如白酒)盈利穩定。
12. 市場占有率
公司市場份額反映行業地位。龍頭公司(如寧德時代)通常具備定價權和抗風險能力。
13. 政策風向
行業受政策影響顯著。例如,新能源補貼推動行業擴張,教培整頓導致市場萎縮。
14. 行業集中度
高集中度行業(如光伏)頭部效應明顯,低集中度行業(如餐飲)競爭激烈但創新機會多。
15. 產業鏈地位
上游原材料企業(如鋰礦)議價權強,下游終端企業(如整車)受需求波動影響大。
三、公司治理與戰略
16. 管理層素質
考察CEO履歷、戰略執行力和誠信記錄。例如,巴菲特團隊長期穩定的投資決策能力是伯克希爾成功關鍵。
17. 研發投入占比
研發費用/營業收入反映創新能力。科技公司(如華為)研發占比常超10%,傳統行業需警惕研發不足。
18. 股東結構
大股東增持或減持傳遞信心信號。機構持股比例高(如茅臺)通常穩定性強。
19. ESG評級
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高ESG評級公司(如隆基綠能)長期風險更低,受國際資本青睞。
20. 戰略合作與并購
跨界合作(如車企+芯片廠)可能打開新增長點,但需警惕商譽減值風險。
總結與建議
基本面分析需綜合財務數據(如利潤表、資產負債表)、行業趨勢(如政策與生命周期)和公司治理(如管理層與研發)三大維度。重點關注 ROE、現金流、行業集中度、政策風向 等核心指標,同時警惕 高負債、存貨積壓、應收賬款惡化 等風險信號。投資者可參考以上20種知識構建分析框架,結合技術面(如MACD、K線形態)優化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