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電視塔
成都踏著慢半拍的步伐
將激情融化于紅油翻滾的火鍋
將活力都擺進龍門陣
川大夜景
它可以一茶一座一下午,也可以用“雄起”表明大事不含糊的態度。“好耍”就是這個城市的基因。一曲《老子明天不上班》,把成都人本來獨自偷著樂的愜意和爽勁擴散到了全國。
太古里
成都的文藝氣質早在漢賦、唐詩盛行的古代便已奠定,如今更是全國新銳藝術扎堆的弄潮處,從世界級的大師到初出茅廬的新人,都能在這里找到展露才華的平臺。它有著可能是全國最多也最大的設計書店,各個品牌的全球旗艦店也鐘情于此地,限量版不在原產國,不在巴黎,卻在成都。
國寶大熊貓大熊貓
金沙遺址對古蜀國的“爆料”還在持續中,都江堰潤澤著成都平原,武侯祠里蕩漾著蜀韻漢風,國寶大熊貓在此安家、天天賣萌。城內,過時的工業元素化身為創意產業;城外,十余個古鎮延續著小橋流水的精致——安仁讓時間靜止與民國,白鹿鎮已穿上了洋裝。人文以外,尚有青城山與西嶺雪山,托舉出盆地的中靈敏秀。
錦里
過去成都都有“東窮西貴”的說法:城北是老火車站和小商品集散地,流動人口稠密;城東多國有工廠,如今有些搖身變成時髦的創意園區;城西是人文景觀集中的幽雅區域;城南則是休閑娛樂勝地,以玉林小區為代表,往美領事館、桐梓林方向延伸,涂抹出這座城市享樂主義的面孔。
天府廣場
不管如何,你只需記住以下幾個坐標:天府廣場是永恒不變的核心;廣場以東不遠就是繁華的春熙路商圈;廣場以西不遠,寬窄巷子和武侯祠北南對應著;繼續往西,一環與二環之間,青羊宮、四川博物院、杜甫草堂并排分布;南邊有一塊較大的區域,同樣位處一環、二環之間,玉林小區、四川大學在此亮起餐飲界的王牌。
鶴鳴茶社
泡一次茶館,喝著蓋碗茶,聽周圍人嚼著三寸不爛之舌大擺龍門陣。
變臉
進一次梨園,至少得掃個盲:“變臉”不是川劇的全部。
掏耳朵
光天化日之下當眾掏次耳朵,管他路人甲乙丙丁,爽一把再說。
火鍋
進一次火鍋店,不管能不能吃辣,必須是紅湯鍋,忘掉牛羊肉,毛肚、黃喉、鴨腸才是標配。
熊姐大碗面
進一次蒼蠅館子,“英雄不論出身”同樣適用于吃。
寬窄巷子
寬巷子的“窄”是逍遙人生的印記,窄巷子的“寬”是安逸生活的回憶;逍遙安逸,行云流水,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仙源故鄉人居環境的神韻;
泡桐樹街
和旁邊熱鬧的寬窄巷子比起來,泡桐樹街完全是安靜祥和的一番景象,隨便走走停停,進一家小店看看,坐下來喝杯茶,欣賞下店里各種或是新奇或是古老的玩物收藏,門口街邊的花花草草都是店主精心設計的風景。
明堂創意園區
奎星樓街已演變成成都的吃貨一條街,也有創意新地標——明堂創意工作區。
武侯祠紅墻
武侯祠是中國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廟,現存主體建筑為清康熙年間修復,主要景點有唐代名相裴度撰寫、書法家柳公綽書寫、蜀地名匠魯健所刻的三絕碑,供奉著劉備和孫權的塑像的劉備殿,“名垂宇宙”匾額的諸葛亮殿等,它們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
成都小吃
挪用了錦官城的別名——錦里,有麗江復制來的臨水小屋,有成都特色(非地道)的小吃,也有屬于別處的特色。沿街的手藝人早已習慣成為游人鏡頭里的風景。
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始建于清朝宣統三年,是四川歷史上第一個公園,如今的人民公園是全民娛樂的場所。各路廣場舞大媽們各自占地搖擺著,老年卡拉OK也一撥撥飆唱著80年代的金曲,相親角落里滿臉皺紋的老人,舉著“求偶簡歷”為兒女尋覓姻緣。
青羊宮
青羊宮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也是成都現存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與道教鼻祖老子直接相關。
春熙路
成都最繁華的商業步行街,得名于老子《道德經》中“眾人熙熙......如春登臺”。春熙路不是一條路,而是十字交叉的四條步行街,四街交會的地方,在始建于北伐時期、于抗戰年代由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重塑的孫中山銅像背后拐了個彎。
九眼橋
成都人的夜生活據說晚上10點才剛剛開始,從芳鄰路到蘭桂坊、從少陵路再到科華北路、最后到九眼橋,每一條酒吧街的人潮涌動都象征著成都這座城市的活力。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竹林掩映、小橋流水、假山瀑布,若只想看杜甫詩里的柴門、茅屋,就直奔茅屋故居。
黃花溪公園
這座成都最美麗的公園,最美的是公園里面的湖泊,一年四季珍稀鳥類繁多,如今這兒依舊竹林疏疏、流水淙淙,草木花卉鋪陳其間,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少了人為的刻意,多了一份自然的灑脫隨性。
黃金面具
金沙遺址|這里有兩件鎮館之寶,同時也是國寶級文物——太陽神鳥和黃金面具。前者的“四鳥繞日”金箔已成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志,也是成都的城市“圖騰”;后者看似很重,實際卻只有46克,它的鑄造一直是個迷。
文殊院
20余萬余平方米的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風格,前面為寺廟建筑后面還有很驚艷的小花園。你逛無聊了還可以和僧人打打羽毛球。第一次感覺到信仰的力量,之所以力推這個地方不僅是建筑,還有這里秋天的銀杏美的極!不!像!話!
崇德里
位于錦江河邊的小巷子,原曾是商人王崇德所買下的地,而被稱為“崇德里”,后來也曾是許多文藝界人士的的聚集地,留下不少軼事。
東郊記憶
東郊記憶,前身是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21世紀初廠址作為工業遺址完整保留,并于2011年以文化創意園區的新形象開放。園區內保留了一些原來的紅磚廠房,墻上涂鴉的現代口號繪以計劃經濟時代的特色,儲氣罐改造成了舞臺,還有原封不動的貨車與鐵軌。
昭覺寺
昭覺寺是中國禪宗的祖庭之一,在唐代便有“第一禪林”之稱,這里也是漢地為數不多的顯密合修道場。歷史上高僧輩出,北宋圓悟禪師所著《茶禪一味》傳入日本,至今被日本茶道奉為至寶。
不遠
不遠|西華門街,西二巷,不遠樹下的院子。隱約透著一股民國范兒。這是一條極為普通的老成都小巷子。
Rosabookshop
Rosabookshop獨立書店隔壁一家兼賣咖啡點心的小食店,之所以取名無早是店鋪上午不營業。乳白色墻壁、原木桌椅、輕巧瓷碟、棉麻布簾、窗外有暖暖的日光,屋內有熱氣騰騰食物的香氣,一切都是溫暖的模樣
UID
你可以說,UID很文藝范兒,但它一點都不小清新,反而是硬朗的美式復古風格。墻上的涂鴉、牛仔、皮衣和桌上的縫紉機、機車頭盔等裝飾元素,讓錯落的格局中散發著濃烈的美式氣息,喜歡vintage的你,一定會愛上這里。
可可旅行人生,帶你去西部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