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懲罰法則——讓孩子自己承擔過錯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不要著急去責罵孩子,而是問清楚原因,給孩子自我反省勇于承認錯誤的時間,一味的暴力教育,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失去承認錯誤的勇氣,教育,不光是口頭說教,更是言傳身教,影響不可謂不大。
(2)、魚缸法則——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魚需要自由的成長空間,人更是如此。我們常常幫孩子作出選擇,選擇學校、選擇衣服、選擇玩具等等,我們常常幫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沒有選擇、沒有思考。所以,他沒有創新思維,也不會有太多嘗試。你可以讓他學到很多知識,你卻無法讓他舉一反三,也無法讓他有更好的想像力。
(3)、強化定律——好習慣要從小培養
人的習慣是被培養的,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而事實證明,一個好的習慣,會讓人走向成功,或者擁有好的心態。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個習慣。當然,如果要改變一個習慣,也跟這個習慣形成的時間有很大關聯,改變會更難,要花費更多時間。所以,我們要注重孩子的細節,注重引導。一個好的習慣,就是一筆財富,他會享受一生的。
(4)、夢想法則——孩子的成長需要夢想
當我們給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時,不要急著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訴他應該做成什么樣就行了,必要地作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讓他們去想好了。而在這期間,我們只需要鼓勵再鼓勵。
(5)、反轉效應——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
心理學家說,一個錯誤一旦發生,就算再發火,它也發生了。我們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復犯這個錯誤,并要收拾這個錯誤帶來的殘局。另一方面,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他的一切都在嘗試與成長的階段,多加寬容,注重引導,不正是我們都需要的嗎?而如果,孩子并不喜歡與信任你,你說的一切都很難湊效。
(6)、狼性法則——培養孩子好奇心
假設一個公園,沒有假山或房子屏障,沒有曲折的道路,我們從外面就能一覽無遺,那你就不會對它有多少興趣。相反,正是有了這些,我們才原意進去了解了解。這就是好奇心。
(7)、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進行積極期望
羅森塔爾是20世紀美國的心理學家,皮格馬翁是古希臘神話的主角。這個效應,指的是一個積極的期望帶來積極的結果的效應。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這種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你挫折的時候,無論是孩子,還是我們成人,對這種力量都非常期待。反過來,缺少這種積極的期望與支持,他就變得消極,或者在挫折后一撅不振。
(8)、尊重法則——心靈的成長需要尊重
自尊是人生要學的第一個原則,要讓孩子真正長大成人,就應該讓孩子從小就「站著」,而不是「趴著」去仰視那些大人物。這種對等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有一個自信和健全的人格。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獨立的人,尊重他的隱私、尊重他的選擇、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導,他就會得到更好的成長。
(9)、延遲滿足主義——從小培養孩子的耐心
人有無耐心,表現出兩個方向。一個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另一個是能夠等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到來。這中間區別就在于,一個不等,一個可以等。這個等,就是耐心。
(10)、感覺剝奪——讓孩子自己去品嘗生活的滋味
心理學家發現:感覺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現像,通過感覺我們才能獲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適應環境求得生存。我們應該讓孩子積極感受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從環境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工作里來,讓他們自己打掃衛生、整理床鋪,或更多他們可以去做或愿意去做的事情,我們就當一個觀眾,看著他們自己成長。
教育孩子并不單單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以后的學習和生活起著關鍵性作用,教育孩子也絕不可以簡單粗暴,要講究科學的方法。
以上幾點黃金教育法則您都了解了嗎?如您還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在評論區提出您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