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我們認知層次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想到的就是人性的一些底層邏輯。
有很多我們想不通的事情,多問幾個為什么,最后都會歸結到底層的邏輯。
那么,我們有哪一些是人性的一些底層邏輯呢?
有的人表現出來是淺顯可見的短時間范圍的自私,。有的人通過更長遠、更理性的思考,做出短時間內可見的利他行為,但是本質也是從自己的更好生存和更有利自己內心的角度去做事 ,其本質也是自私的。
比如,在工作中你做了一個錯事,有的同事可能就不顧及你的感受,當面批評,跟你的關系搞得很差。 但是有的同事可能采取更好的措施來處理,讓你感覺挺好,接受他的建議,還跟他保持很好的關系 。但是這兩個人的做法其實本質都是從他們的角度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選擇。
還有人做慈善,對別人來說它就是一種無私付出,但是其實對他自己來說,這件事可能有更長遠的利益,也可能是讓自己內心平和富足,做了以后確實會讓自己覺得更好,這本質也是一種自私的事情。
每個人雖然認知層次不一樣,但是在他們認知范圍以內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不希望受到別人的批評和指責,有很多人其實也不希望被自己的內心所批評和指責。他們本能上是抗拒改變,抗拒自己是不對相關的一切感覺。
比如有一件事情,你做了以后當別人給你指出錯誤或者批評你的時候,我們本能都是去抗拒的。有的時候,即使內心認識到自己是錯誤的,但也不愿意承認。
其實每個人都有這種本能反應,但是有的人他可能會通過自己的理性分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本能,更理性地做出一些改變或讓自己變得更好,這種人就是成長更快,認知維度更高。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別人來理解自己,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就是會有矛盾:都去理解你,誰來理解我?這種心理的一個落差,要求別人同時自己又很難給予,就是導致人際交往關系中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如果能多一些同理心,多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樣的話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絕大多數人與人交往的問題。
掌握這些底層的邏輯,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可以對自己的或別人所作所為思考,就會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相當于自己可以從更高的緯度來看待自己和我們周圍的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