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構圖圖文講解
【收藏來源:數碼攝影玩家網等 2008.11】
所謂攝影構圖,就是把要表現的客觀對象有機地安排在一幅攝影畫面中,使其產生一定的藝術形式,通過它把攝影者的意圖和觀念表達出來。
主體是畫面上用以表達內容的主要對象,是畫面內容和結構的中心。結構畫面,首先要立主體。主體可以是一個對象,也可以是一組對象。主體既是表達內容的中心,也是結構中心,畫面上其他景物的配置都以主體為轉移。
陪體,是指畫面上與主體構成一定的情節,幫助表達主體的特征和內涵的對象。組織到畫面上來的對象有的是處于陪體地位,它們與主體組成情節,對深化主體內涵,幫助說明主體的特征起著重要作用。畫面上由于有陪體,視覺語言會準確生動得多。
環境渲染洪托,畫面上有些對象是作為環境的組成部分,對主體、情節起烘托作用,以加強主題思想的表現力。作為環境組成部分的對象是處于主體前面的,我們稱它為前景;處于主體后面的,我們稱它為背景。
攝影畫面的背景選擇,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抓特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時代特征的景物作背景,明顯地交代出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時代氣氛,以加深觀眾對主題的理解。);二是力求簡潔(背景的處理力求簡潔。有人說過這樣的話:繪畫和攝影藝術表現手段的不同,在于繪畫用的是加法,攝影用的是減法。);三是要有色調對比(背景要力求與主體形成影調上的對比(在彩色攝影中要有色調對比),使主體具有立體感、空間感和清晰的輪廓線條,加強視覺上的力度。)。
圖1-平衡式構圖
圖1-2:均衡式構圖(平衡式構圖)
給人以滿足的感覺,畫面結構完美無缺,安排巧妙,對應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聞等題材
圖2-均衡式構圖
圖3-4:對角線構圖
把主體安排在對角線上,能有效利用畫面對角線的長度,同時也能使陪體與主體發生直接關系。富于動感,顯得活潑,容易產生線條的匯聚趨勢,吸引人的視線,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例如聚光燈照射主體)
圖3-對角線構圖
圖4-對角線構圖
圖6:九宮格構圖。也叫井字構圖。
將被攝主體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宮格”交叉點的位置上。“井”字的四個交叉點就是主體的最佳位置。一般認為,右上方的交叉點最為理想,其次為右下方的交叉點。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構圖格式較為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使主體自然成為視覺中心,具有突出主體,并使畫面趨向均衡的特點。
圖5-九宮格構圖
圖7:垂直式構圖
垂直式構圖。能充分顯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現萬木爭榮的森林參天大樹、險峻的山石、飛瀉的瀑布、摩天大樓,以及豎直線形組成的其他畫面。
圖7-垂直式構圖
圖8-:(曲線式構圖(S型構圖)。
畫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線的構圖形式,具有延長、變化的特點,使人看上去有韻律感,產生優美、雅致、協調的感覺。當需要采用曲線形式表現被攝體時,應首先想到使用S形構圖。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徑、小路等。
圖8-曲線式構圖
圖9-:框架式構圖(緊湊式構圖)
將景物主體以特寫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滿畫面,具有緊湊、細膩、微觀等特點。常用于人物肖像、顯微攝影,或者表現局部細節。對刻畫人物的面部往往能達到傳神的境地,令人難忘。
圖9-緊湊式構圖
圖10-11:斜線式構圖
圖10-斜線式構圖
圖11-斜線式構圖
圖12:放射式構圖(向心式構圖)
主體處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構圖形式,能將人的視線強烈引向主體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體的鮮明特點,但有時也可產生壓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覺。放射式構圖
圖12-放射式構圖
圖13-14:三角式構圖
以三個視覺中心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時是以三點成一面的幾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這種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較為常用,也較為靈活。三角形構圖具有安定、均衡、靈活等特點。
圖13-三角式構圖
圖14-三角式構圖
圖15:小品式構圖
通過近攝等手段,并根據思想把本來不足為奇的小景物變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畫面的一種構圖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點。本構圖沒有一定的章法。
圖16:變化式構圖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邊,能給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進一步判斷的余地。富于韻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體育運動、藝術攝影、幽默照片等。
圖17:對稱式構圖
具有平衡、穩定、相對的特點。缺點:呆板、缺少變化。常用于表現對稱的物體、建筑、特殊風格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