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生活中,領導說話總是讓人捉摸不透,分明說的是這個意思,遇到具體的事又變成了另一個意思。聽領導說話,要明白話里有話,不但要知道領導說了什么,更要知道領導沒說什么。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有趣的話題。
小編認識一位縣委書記,這位縣委書記在山西的一個平川縣工作,縣里有5A級的旅游區,全國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人多是好事,可以為縣里帶來財政收入,人多也可能成為壞事,各種有關系有背景的人非常多,縣委書記就很受折磨。每次調整干部的時候,消息剛剛透漏出去,各種打招呼走后門的聲音此起彼伏,縣委書記的辦公室像菜市場一樣,你來我往,縣委書記焦頭爛額。萬般無奈之下,縣委書記只能說了很多的客套話,用他的話說,這叫善意的謊言,雖然是縣委書記,誰也不能得罪,誰也不敢得罪,說些言不由衷的話,反而有利于工作開展。小編跟這位縣委書記深入交流,這位縣委書記說,領導話里有話,有三大無奈的地方。
第一個無奈,上層壓力和正常工作的平衡,需要用客套話維護平衡
當領導的,最難協調的是上層關系,上層掌握很多資源和權力,雖然自己擔任縣委書記,要想干好工作,離不開上級部門的支持,更害怕有人從中使壞,再好的計劃都難推進。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自己是個領導,帶領一幫團隊,事必躬親是不可能的,不現實,也忙不過來,再好的藍圖也需要下屬上手干。這個因素導致領導只能在兩者之間找平衡,兩邊都得開心,兩邊都不能得罪,領導只有說一些違心的話。
第二個無奈,圈子文化決定了不能說話太直接
圈子文化是無法抗拒的力量。縣委書記更是圈子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圈子里混有圈子的潛規則。有些話不能說透,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嘴里不能直接說出來。尤其是使用干部的問題,領導的權威最大,但是也不是沒有任何干擾的。人和人都有關系親密的圈子,圈子和圈子之間協調好了,領導的工作省心省力,圈子的利益打碎了,就有很多人跳出來找毛病,事情進展不順利,還得罪很多人。所以說,在圈子里,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說。
第三個無奈,現實利益決定工作積極性,畫餅充饑也是無奈的選擇
縣委書記說到,干工作都是為了利益,領導不能完全保證干工作就會有利益。領導只能用畫餅充饑的辦法,激勵下屬把工作干好。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不說虛話講話根本就不可能。如何在現實利益和工作付出之間找到平衡,是一個很現實的課題,你也是領導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文化的現象,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沒有任何人能夠輕易破解。
在跟縣委書記交流的過程當中,領導也列舉了很多的例子,讓人聽了十分的感慨。今天就在這里分享給大家一些典型的例子,仔細揣摩領導說了什么話,領導又沒有說什么話,在職場生活中要多留個心眼。
典型例子之一,“你把工作干好,提拔的事情,我會為你考慮。”
這是領導經常跟下屬說的話,很多人聽到這句話非常興奮,認為領導把他當成自己人,當成了重點培養的對象。實際上這是話里有話。領導想提拔你的時候,就認為你工作干得出色,你都不想提提拔的時候,你工作干得再好,成效再明顯,領導也不會把原來所說的話當回事情。這就是典型的話里有話,領導并沒有說必須提拔你,有沒有說不提拔你,給別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也為自己留下了應付的余地。
典型例子之二,“下一次機會肯定考慮你。”
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這位縣委書記說到,他就經常說這樣的話,開始的時候不好意思,覺得給了別人承諾自己壓力很大。經過很多事情之后,這位縣委書記變得非常坦然,反正又沒有下屬敢于跟領導頂牛,領導說的下一次機會,可以有很多的理解,時間上可以無限拖延,借口也可以隨意信手拈來。下屬遇到這樣的領導是沒有辦法的,你不能完全相信他,也不能完全不信他,如果你真的不努力干工作,領導會讓你有好果子吃。
典型例子之三,“你的表現確實很優秀。”
這句話很多時候只是一句客氣話,只不過是領導的遮羞布。真實情況是,領導想要提拔別人,總得做通你的工作,這是領導常用的說話方式。不管你的表現好不好,領導首先把你夸成了一朵花,領導都親自夸獎你了,放到任何下屬的身上,都不好意思為難領導。其實這是一個心理博弈的過程,領導,正是抓住了下屬的這個特點,說了好聽的話,沒說出難聽的話。但是最終領導做的事是非常讓人不舒服。
典型例子之四,“給你更好的發展機會。”
如果領導想讓你挪位置,往往會采用比較聰明的做法,不會直接說讓你給別人騰位置,反而假裝替你想出路。領導表面上說跟你一個新的發展機會,實際上是在敷衍,并沒有把真實的想法告訴你。等到你真正挪開地方的時候,領導的目的實現了,領導的親信得到了照顧,至于你發展好不好,領導根本不會操心。
典型例子之五,“我和你一樣都是這么過來的。”
這位縣委書記說到,這是很多領導忽悠下屬的常用辦法。為了讓下屬賣命工作,領導故意說假話隱藏自己的真實經歷,讓下屬信以為真。這是一種下三濫的騙人手段,很多下屬還看不出來,只要領導說的好聽,下屬就愿意賣命工作。有多少人都吃了這樣的虧,耽誤了事業發展。
從這些典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來,領導的話不會說滿,更不會說得絕對化,總是為自己留有后路。領導表面說的話,不一定是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們要多聽聽領導沒有說什么,要多留一個心眼,職場才不會走彎路。
這位縣委書記談了自己的看法,要想聽懂話背后的話,這是一個技術活,更需要長期實踐的摸索和總結。在這里,這位縣委書記總結了三點,也許在身在職場的你有所啟發。
第一點,干好自己的工作,擴展自己的人脈,用實力說話
這位縣委書記說到,職場是講究實力的地方。最大的實力就是工作,如果你能把工作干到極致,任何領導都不能動搖你的根基和地位。另外一方面,也要想盡辦法擴展自己的人脈,在一個人的發展當中,人脈圈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工作和人脈是行走職場的兩條腿,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更加穩當。你本身自己就很有實力,領導根本就不敢隨意忽悠你。
第二點,了解領導的喜怒哀樂,管理好領導的情緒
這位縣委書記說到,解鈴還需系鈴人。領導掌握著最大的話語權,決定下屬命運的人一定是領導。這就需要鍛煉我們的情商,不能只埋頭苦干實干,也要抬起頭來看路。多與領導溝通交流,經常借機會走近領導,了解領導的喜怒哀樂,揣摩領導的真實想法。根據領導的特點,“見人下菜。”,才能從領導身上得到真正的實惠。
第三點,善于融入不同的圈子,掌控更多的資源和信息
這位縣委書記說到,職場都有捷徑,圈子就是最好的捷徑。要多融入不同的圈子,隨著圈子的發展水漲船高,自己也會得到很多實惠。這里有一個竅門,作為下屬來說,要想辦法融入領導的圈子,跟領導形成利益共同體。領導不是想照顧自己身邊的人嗎?你就要想辦法成為領導身邊的人。近水樓臺先得月,職場要想如魚得水,領導在哪里,我們就跟到哪里,隨時從領導身上搜刮有用的資源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