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氣溫由冷變暖,陽氣上升,如果過多食用熱性食物,如羊肉,或食用高脂肪及刺激性強的辛辣、酸味食物,如油膩食品、辣椒、胡椒、姜、蔥、蒜等,易傷脾胃或誘發消化性潰瘍。因此,了解兒童的日常飲食禁忌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一、忌罵食:吃飯時以孩子訓斥,甚至打罵,是最不符合生理、心理衛生要求的。人的生理機制是受大腦支配的,父母的訓斥,必然會使孩子心情郁悶,導致腸、胃活動和消化腺體的分泌受到抑制,從而引起消化不良和吸收不好。所以,吃飯時應盡可能讓孩子心情歡暢,千萬不要責罵。
二、忌暴食:暴食傷身,人從皆知。尤其是3歲以內的兒童。更是如此。小孩吃東西往往不會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喜歡吃的東西就“大吃”以致引起消化不良,造成積食。這不僅浪費了食品,而且增加了腸、胃、腎臟的負擔,還可能給這些臟器帶來疾病。
三、忌過多的零食、甜食:吃零食過多,輕則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影響正常飲食,重則造成積食。零食過多,主食則減少,這樣日長月久,影響正常發育,易患某種營養缺乏癥,重要的是腦細胞數量的增殖是一次性完成的。兒童錯過了這個關鍵時期,以后就無法彌補了。
四、忌多鹽:食鹽不僅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之一,也是人們膳食中不可少的調味品。然而,醫學家認為,嬰兒最好到 6個月齡左右方吃咸食。因為小兒剛出生時,腎功能尚不完善,約到5~6月齡時發育才較為完善(個別有延長至2歲的),才能把進入全內的多余的鈉和氯等物質排出體外。母乳、牛奶、奶糕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鈉和氯,已能滿足6個月齡內的嬰幼兒的生理需要。一般來說,5~12月齡的兒童,每日食鹽量為一克左右,二歲以上漸與成人同量,但活動量大,出汗多的兒童在膳食中可適當多用一點以補充需要是科學的。如果孩子吃得過咸,輕則易咳嗽,重則易患高血壓病,不利于兒童生長發育。
五、忌味精:味精,其化學名稱為谷氨酸鈉。由于谷氨酸鈉進入人體后能參與機體細胞內氨基酸、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促進氧化過程,故能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但在食物中加入過多的味精,特別對小孩健康是有害的。因為味精食后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能與血液中的微量元素鋅化合轉化為谷氨酸鋅而排除體外,小兒若經常攝入過多的味精,日積月累則會導致鋅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