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位于陜西咸陽乾縣城北,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我們都知道,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墓,以山為陵,氣勢雄偉,經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
陜西咸陽乾縣乾陵
乾陵還有陪葬墓共計17座。計有王墓三、太子墓二、公主墓四、大臣墓八,1960~1971年已先后發掘了5座陪葬墓,永泰公主墓便是其中之一。
永泰公主墓位于乾陵東南2.5公里處,墓主人李仙惠(684-701),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孫女,公元700年被封為“永泰郡主”,15歲下嫁給武則天娘家侄孫魏王武承嗣之子武延基。
武延基當時也就20來歲的毛頭小伙,他和永泰公主的親哥哥同樣年少的邵王李重潤(即懿德太子)相交甚好,兩人在宅內私議朝中佞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二張是誰?是當朝女皇武則天的寵臣,傳說是女皇的面首。這事被二張探知,又極盡編造夸張之能事,報告給了武則天。兩個不懂事的小毛頭當即被武則天傳入宮中,當庭杖死。要知道一個是她孫子,一個是她侄孫,至于永泰公主,有傳說被一同杖死,被賜死,墓志銘記載因難產而死,年僅17歲,葬于洛陽。
公主墓墓道
永泰公主墓志銘
當時的李顯,雖貴為太子,也無奈自己的一兒一女死于自己的親生母親之手。
公主墓墓室中石棺槨及棺槨上精美的石刻
705年唐中宗李顯復位,下詔追封愛女為“永泰公主”,將尸骨由洛陽遷來陜西,與附馬都尉武延基合葬,陪葬乾陵。并承恩特葬,特許他們的墳墓尊稱為“陵”,規格與帝王等同,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墓被冠稱為“陵”的公主。他的哥哥李重潤被追封為“懿德太子”。
永泰公主墓于1960-1962年發掘清理,1965年正式對外開放,是建國后陜西發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唐代女性陪葬墓。
永泰公主墓屬封土堆墓,墓穴磚砌,由墓道、5個過洞、6個天井、8個便房、前后甬道、雨道、前后墓室組成。全長87.5米,寬3.9米,最深處距離地面16.7米。
天井、便房
墓穴建造時,用于地下通風之用,便房內擺放生活器皿或陶俑等祭祀品。
此墓在五代-宋年間曾被盜過,但仍出土各類珍貴文物多達一千多件,尤其是墓室壁畫,內容豐富,生活氣息濃厚,其中前墓室東壁的《宮女圖》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美人”。
盜洞
墓室中的壁畫
守門侍者
守門侍女
宮女圖
永泰公主墓對外開放后,1978年在該墓的原址上建乾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