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閱讀步驟
1、速讀全文,全面感知;基本了解文章內容中心;了解文章框架。
2、瀏覽考題,粗略了解考察內容。
3、再讀文章,與題目相關的內容仔細閱讀。
4、找準答題區域,注意關鍵句(反復出現的詞或事物)、中心句、文章標題、抒情議論的語句。(可用鉛筆在試卷上標注)
5、看清題干,思考答題。
一、概括題
(一)、概括段意和文意 答題要點: 誰+干什么 誰+怎么樣
段意概括:《醫生的職責》文章一共寫了三件事,請簡要概述這三件事。①海爾曼為摔折腿的小偷接肢治療②海爾曼為前妻的丈夫治傷。③海爾曼殺死一個受傷的德國軍官。
文意概括:《我們是一家人》“我”在母親的幫助下,改變了“叛逆傾向”,最終回到了溫暖的家。 《教你生病》一位母親通過讓孩子學習獨立看病,結果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困難。《老人和樹葉》這篇文章記敘一位樂觀的老人給“我”講一片樹葉的故事。
若背景很重要,概括時也要提及答題要點: 在什么情況下,誰+干什么+怎么樣
《賣傘姑娘》在一個雨夜,我向一位賣傘姑娘買了一把傘,結果路遇大雨,這把傘買得很及時。
《“諾曼底”號遇難記》1870年,一個濃霧的夜晚,哈爾威船長駕駛著“諾曼底”號被飛馳而來的‘瑪麗“號撞沉,船長主職人員緊急搶救,全船人員幸免于難,船長與船共同沉沒。
此類題目還可這么問
1、請概括《與天鵝同桌》的情節。
在班主任和同學的幫助下,“我”走出了成長的困境。
2、《“諾曼底”號遇難記》故事起因:濃霧夜航,兩船相撞。
(二)、概括人物性格、品質。
《一千張糖紙》你認為世香具有怎樣的思想性格:活潑、天真、耐心、執著。
《“諾曼底”號遇難記》哈爾威船長的品質:臨危不懼、舍己救人、鎮定自若、忠于職守。
《教你生病》文中的母親是一位怎樣的母親?愛孩子、有良好的教育方法。
此類題目還可這么問
《“諾曼底”號遇難記》哈爾威船長的人物形象
二、指代題
1、代詞指代一般在上文直接找答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第①節中“這是我父親的一句名言”中“這”指的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另一種情況:在下文找答案。
《“諾曼底”號遇難記》中,“事情總是這樣”中“這樣”指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義,哪里也會有悲壯的舍己救人。
2、文中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要進行概括。答題要點:注意關鍵詞
①《我讀懂了父愛》“可是那件事卻轉變了我對父親的看法”中的“那件事”是指雪中接女。
②《教你生病》第16節“我知道自己將要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一句中,“磨練兒子”指的是讓他學會獨立面對包括生病在內的許多苦難。“磨練母親”指的是母親在種種煎熬中,戰勝自己,堅定鍛煉孩子的決心。
③《老人和樹葉》“一部哲學”就樹葉來說指什么?就人來說又是什么?對樹葉而言,雖有蟲咬石擊以至于千瘡百孔,但只要對陽光、泥土、雨露以及生命充滿了熱愛,就永遠具有生命力。對人而言,一生中雖有苦難和不幸,但只要有一顆熱愛生活頑強不屈的心,就會永遠樂觀向上。
3、答案一半在指代的上方一半在指代的下方,還需自己概括、修改。
《你是我最笨的學生》第⑤段中說“老爸對我這項政策顯然有些不適應”,“這項政策”文中具體指的是什么?冷落他,讓他自己學(在第4段),對他的請求無動于衷,甚至連手機都懶得接(在第5段“這項政策”下面)。
三、寫作順序
記敘文的敘述順序主要有三種。
·按時間先后來寫—— 順敘
·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敘述——倒敘(倒敘決不是整篇的由尾到頭的逆向敘述。提到開頭的是先敘述的結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如《老人和樹葉》請為文章重新開個頭,使其變成倒敘的順序。
我一直完好無損地珍藏著一片樹葉,那是------
·在敘述中心事件時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有關的內容——插敘 (去掉插敘內容,不影響文章,文章仍很通順。)如《羚羊木雕》插入的一段:我與萬方的友誼。起到補充,豐富文章內容的作用。
再如:《他要感謝那只手》從全文看,2(7)自然段的記敘順序是插敘。這樣寫的作用是補充交代了小道格拉斯畫老師手的原因,使故事更緊湊和完整。
四、記敘文的線索
記敘文的線索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以物為線索。《小桔燈》《苦瓜》《老海棠樹》《藥》
二、以人物為線索。《凡卡》《孔乙己》
三、以人物的情感為線索。 《滹沱河和我》《春天的風信子》
四、以中心事件為線索。《竊讀記》,圍繞“竊讀”這一事件寫出竊讀的快樂和懼怕,寫出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又如:《西游記》
五、以行蹤為線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小石潭記》。
五、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1、記敘: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必要的交待。
透過荔枝樹林,我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
2、描寫: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細致的描繪與刻畫。
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3、議論:表明自己的態度及對問題的看法。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這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4、抒情:在作品中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
5、說明:說明事物狀態、性質、功能的特征。
它(左扭柏)的樹皮上的紋理一齊向左邊擰去、一圈一圈,紋絲不亂。
在記敘文中
記敘、描寫是主體,議論、抒情深化主旨,畫龍點睛。
描寫讓記敘更具體、生動、形象。
六、描寫方式
描寫: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
典型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
按內容來分,描寫有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兩種。
(1)人物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外貌描寫: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地震中的父與子》
·語言、神態描寫:表露人物感情,揭示人物內心世界。《潔白的木槿花》 《“諾曼底”號遇難記》
·動作描寫: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 力,栩栩如生。《背影》中有關父親買橘子的動作描寫。三步曲示范: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寫出父親買橘子的艱難,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
·心理描寫:展現人物的精神世界。
(2)環境描寫(環境描寫指對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的描寫。)
·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指對日、月、星辰、天氣、自然風光等的描寫。)
① 烘托氣氛 ②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現人物的品質。③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下文作鋪墊、埋下伏筆,起襯托中心意思。④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諾曼底”號遇難記》 “大海上夜色正濃,薄霧彌漫”“霧愈來愈濃了”景物描寫,寫出了事故發生的原因,為后文兩船相撞作鋪墊。
《“諾曼底”號遇難記》 “人們通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景物描寫,營造出哈爾威船長犧牲時肅穆和悲壯的氛圍。表達了對這位英雄由衷的敬意。
《你遺失了感動嗎》“外面正是鵝毛大雪,很冷”通過環境描寫,交代了當時寒冷的天氣情況,為后文母親送熱水袋作鋪墊,從而推動了情節的發展,用寒冷的天氣反襯出母親帶給我的溫暖。
《點燃一個冬天》山村的通天就是來得早,寒氣在十月剛過就開著隊伍鋪天蓋地地卷過來。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社會環境:描寫指對人物活動的場所、風土人情、社會背景、歷史背景的描寫。能揭示人物思想產生和導致事件結局的社會根源。
《孔乙己》對魯鎮咸亨酒店的格局、不同人物的身份、穿著等的有關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貧富懸殊、階級對立,交代了時代背景,暗示了孔乙己悲劇的必然性。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時,要先找出描寫的句子,再聯系文章的內容、時代背景綜合考慮。
從角度不同來分,有正側面描寫兩種。
(1)正面描寫 如《“諾曼底”號遇難記》對哈爾維船長肖像、語言的描寫,刻畫了一個強者形象。
(2)側面描寫(間接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從登場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寫出未登場人物的性格。)
《口技》“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 “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側面烘托,表現口技藝人高超的技藝。 (側面描寫起到烘托主要描寫的作用,為表達中心服務。)又如:《“諾曼底”號遇難記》有關陰慘慘薄霧的描寫也屬側面描寫。
《頂碗少年》“場子里靜得沒有一絲兒聲息。有一些女觀眾,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這句話對少年而言屬于 側面 描寫,其作用是烘托出當時的緊張氣氛,突出了頂碗少年面臨的壓力之大。
七、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描寫事物形象生動。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增強語勢,長于抒情。從不同角度寫,豐富文章內容。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9)對比:
10)引用:
1、多種修辭方法并用。
《春》“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引用、比喻、擬人)
2、注意比喻和夸張的區別 排比與反復的區別
例:《無聲的音符》“張克跨進醫院那扇玻璃大門的時候,兩條腿像灌了鉛一般沉重。”
比喻的修辭手法。本體:心里不舒服的程度,喻體:鉛的重量,比與被比事物的共同點:沉重。作用: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張克沉重的心情。
例:《苦瓜》“苦瓜越老,它們(苦瓜)里面的瓤和籽越紅,紅得像瑪瑙、像熱血、像燃燒了一天的落日。”(比喻、排比) 夸張是錯的,比的是顏色,絲毫不夸張。例:竹園中學就巴掌那么塊地。(夸張)大小的區別 也不是反復,反復和排比的區別在于反復是一字不差的。例: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反復)
八、作用題
(一)詞語和句子的作用
三步答題法示范: 怎么寫的 寫了什么 為什么這樣寫
《我讀懂了父愛》第③段畫線句“雪花也鉆出來湊熱鬧”中“鉆”字用得好,請分析理由。“鉆”字用擬人的修辭寫出了當時風雪交加的環境,為后文走那條不尋常的小路作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父親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又長又密的頭發打著幾個自然卷兒,臉上幾道皺紋,皮膚黑黑的,是叫太陽曬黑的吧啊,父親說這是健康的膚色,父親的手很粗壯,上面滿是老繭,厚厚的,恐怕連針也刺不透。畫線句是對父親的外貌描寫,作用是寫出了父親是個老實巴交、勤勞、不善表達自己的情感的人,也是父女之間產生隔膜的原因。(或為下文父女之間的隔膜做鋪墊)
作用題“為什么這樣寫”一般分兩步走。
1、內容上的作用(表情達意的作用)
2、結構上的作用(線索;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總結上文,引出下文;為下文作鋪墊,照應前文)
此類題目還可這么問
句子的表達效果,好在哪里,妙處,賞析等
(二)標題作用:
1、概括或含蓄揭示文章中心 《苦瓜》《黑暗中的舞者》《老海棠樹》
2、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 《母親與地圖》點明寫作對象《天窗》
3、(用疑問、比喻等) 引出話題,引人深思、吸引讀者、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你遺失了感動嗎》 《愛的盛宴》
4、全文的線索《苦瓜》《羚羊木雕》《老海棠樹》
例題:聯系全文,揣摩作者以“苦瓜”為題的用意:
① 全文圍繞苦瓜展開故事情節,苦瓜是行文的線索。
② 作者通過描寫苦瓜含蓄地表達了對母親的贊美和懷念。
例題:從全文看,以“老海棠樹”為標題的好處是以老海棠樹為線索,貫穿全文,形象地表現了奶奶和“我”之間濃濃的祖孫情。
5、具有雙層含義 《點燃一個冬天》《世界上最好的手》《天窗》《你是我最笨的學生》
例題:題目《你是我最笨的學生》的作用。
① 語帶雙關,很妙,它即在表層上表明父親跟著我久學電腦不會,他是我的笨學生 ;又在深層表明我不能體會到父親的深愛,曾是他學生的我是他的笨學生。
② 含蓄地體現了濃濃的父子情。
例題:說說文章以“天窗”為題的作用。
① 以天窗為題,交待寫作對象,
② 作為線索貫穿全文
③ 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靈的天窗,內涵豐富,耐人尋味。
題目如何出: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
文章主要內容、作者情感 9上《伴你成長》p48/19《一把炒米》示例:以線索為題《一把炒米》;以主人公為題《老班長》;以內容為題《老班長的故事》;以中心為題《永遠的烈士》《一塊豐碑》
·開頭的作用:
1、點題(點話題、點主題 )《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四年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
2、總領全文
3、引出下文
4、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5、為下文作鋪墊、埋下伏筆
6、點明線索 《背影》
·結尾的作用:
1、篇末點題,總結全文,呼應開頭、結構完整,首尾呼應。 2、回味無窮,引發思考,激發情感,令人深思,給人警醒(啟示)。
3、畫龍點睛,點明或深化中心
九、含義類語句的理解
(一)句子的含義
抓住富有深層意思的關鍵詞,結合內容具體分析(原則:將比喻義、象征義、借代義等,用直白的語言一一對應有深層意思的關鍵詞,將它們替換掉。)含義多半涉及中心思想、作者情感、寫作意圖。
《與天鵝同桌》“此時的我已經懂得,16歲的年齡應該在自己的生命之田里種莊稼還是雜草。”這句話的含義?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勤奮上進,不能讓其他雜念占據自己的心靈,荒廢學業。
《你遺失了感動嗎》“倘若,青春的回憶只剩下書本和試卷,那將多么乏味!”的含義是什么?假如青年時代的回憶里僅僅是苦讀和考試,而沒有被別人感動和感動別人的珍貴記憶,人生也是不完美的。
《一朵梔子花》“一朵梔子花”在文中的含義?怎樣理解“一朵,就足以美麗其一生”?梔子花指的是老師給予學生真誠的關愛與欣賞。 真誠的關愛和欣賞,即使是微小的,卻對她的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標題的含義:
深層意思(象征、聯想、由物及人、由事寓理) 《潔白的木槿花》題目象征著人世間純潔善良、扶弱濟貧的美好情感。《跑過冬天》題目含義?“冬天”指人生經歷的挫折,磨難。“跑過冬天”即指戰勝人生路上的苦難。《掌心化雪》題目的含義: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用火熱的心去幫助別人走出困境,融化冰冷的現實。《親近自己的雙腿》表層意思是用自己的雙腿走路,深層意思是用自己的力量“掙”來坦蕩而快樂的生活。
雙重含義
《我是你最笨的學生》父親跟著我久學電腦不會,他是我我的笨學生;我不能體會父親的深愛,曾是他學生的我是他的笨學生。
既有淺層深層含義,又有雙重含義
《點燃一個冬季》(1)孩子們用自己親手燒的木炭給老師取暖,在寒冷的冬天為老師送去了暖意。(淺層、深層)
(2)
十、原因類題
1、透過現象看本質
《地震中的父與子》父親趕到學校時,“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 昔日美好的校園已成廢墟,父親受不了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害怕失去兒子。《哭泣的椅子》“這個孩子讓我心疼,但是看到其他學生自發地為他祈福的時候,我又感到由衷的喜悅”,我“心疼”的是:那個小男孩父母離異了,這么小就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我“喜悅”的是:學生自發地為他祈福,孩子們懂得了關愛他人。
2、不要遺漏
《地震中的父與子》父親請求幫助時,為什么人們都“搖頭嘆息”,沒人幫他挖?①孩子們已無生還可能,再挖下去,隨時有爆炸的危險。②這個父親因失去兒子精神失常了。
《尋找那只黑頸鶴》“我”為什么說那只黑頸鶴是異乎尋常的?①至始至終孤零零一個,遠離其它鶴類。②飛行中時常突然向左下方墜落似的傾斜。
3、表意要清晰。
《“諾曼底”號遇難記》為什么“過了一會”才喊道“把克萊芒救出去”,而不是一開始就喊?因為克萊芒是個孩子但他又是個見習水手,他也應該履行水手的職責。
十一、表現手法(寫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諷刺、對比、夸張、象征、聯想、想象、設置懸念、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以小見大、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側結合、移步換景、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與天鵝同桌》運用設置懸念的方法
十二、中心意思的歸納的具體方法
·抓住文中直接告訴讀者中心意思的語句。
《紫藤蘿瀑布》的最后: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抓住開頭、結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點題句、關鍵句,用適當的詞語連貫起來。
《驛路梨花》結尾引用陸游的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它既是文章的點題句,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完成了主題的升華。這“驛路梨花”是邊疆盛開的梨花,是哈尼族的梨花姑娘,更是以梨花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品質和雷鋒精神的象征。
·通過結構分析來歸納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連貫起來,突出詳寫的內容往往蘊含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等。
·從時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時期特定的社會內容所包含的深刻含義,如《最后一課》,我們只要了解了法國當時瀕臨亡國的背景,就可以了解其中心了。
十三、分析題
答題要點:語言要概括
《親近自己的雙腿》第⑧段中說,“車夫的那條獨腿支撐起了他的人生和尊嚴。”從全文看,車夫的“尊嚴”具體表現在哪里?
(1)車夫說好的價就不會變
(2) 車夫制止“我”下車,用獨腿頑強爬坡 。
(3)車夫帶著兩個外國人一口氣蹬了80多里。
1.《孩子和書》第②段中說,“幾十年來,人們從她那傳神的眸子中讀出的滿是善良、真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誠”在全文中的表現有哪些?
(1)熱情招呼不買書的顧客。
(2)向客人推薦合適的書。
(3)幫助陷入困境的孩子。
(4)淡忘自己的善舉。
十四、內心活動
答題要點:注意人稱 心理活動符合情境 看清題目要求
《我們是一家人》“我猶豫著感覺到這樣一來就成了可笑的話柄。”中“猶豫”一詞表現的人物內心活動。不吃吧,自己正饑餓難忍;吃吧,又怕給家人留下笑柄。
《李冉》16節“可轉過身,我的眼淚就出來了”,請結合上下文寫80字
* 閱讀理解考試注意點:看清題干,看清題目要求。
《一朵梔子花》在生活中你得到過這樣“一朵梔子花”嗎?請結合你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悟。
小作文指導
1、亮觀點 a觀點不要用問句,用陳述句 b要有一個鮮明的判斷c 表示觀點的句子要讓老師一目了然(不要含在80字中間)d觀點要集中,只能談一個觀點,所以用單句表達最好。
2、圍繞觀點談理由 從正面直接講道理為主,可用對比講道理;類比論證;一個道理2、3個方面去給理由;比喻論證,盡可能不要舉例子,除非用精簡的語言如:“三顧茅廬”。
3、問語言風格,表達特色,請選擇一個角度,可從一向幾個方面談a描寫的運用b修辭手法的運用c表現手法的運用(對比、象征等)
例《記起月光》《他一直在那里》《黑和他的三輪車》
本次小作文寫感想
《父親的難題》就小說中爸爸遇到的這類難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簡單談談你的感想。
我認為保羅是對的。因為如果我們現在去做一道高難度的數學題,就算我們再認真,再堅持,也不可能成功。要成功,光靠踏實與堅持是不夠的,更應該有實力。
《黑和他的三輪車》談談閱讀后的感想
即使是一個生活得很卑微的勞動者,他一定也有可取之處。正如車夫黑,他是社會地位低下的勞動人民的代表。雖然過得并不好,但他卻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獨立堅強,始終為實現夢想而奮斗。表現出他并不低微的人格。
他們身份雖然卑微,卻通過勞動真實地反映出人性的真、善、美。如黑載人逛遍小鎮只收一元;若乘客沒有零錢,他便算了。他雖然平凡,但從這些舉動中可以看出他善良、真誠。身份低微但卻內心善良,人性的光芒體現出他高貴的心靈。
小作文分類
一、感想類
1、 感點(認識—理解):勇氣和能力
2、 分析
3、 總結:從而形成能力,戰勝膽怯
二、人物心理類
1、 人稱
2、 深度(《北京時間不到點》):感謝/幫助他人,回報社會
3、 結合情境
三、聯系生活體驗,談談對XX的看法
1、 聯系自己(找例子)
2、 緊扣題目“對XX的看法”(《背影是天藍的》)
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 理解清楚這句話,再談自己的觀點/理解
五、敘寫結尾
1、人稱和情境
2、語言要符合人物身份
3、最終點明中心
六、補寫文中某一段話
1、人稱
2、情境
3、語言符合人物身份
大作文
一、審題
1、限制詞(那一天/那一刻)
二、選材和中心
1、新穎(《麻雀》、《心中的常青樹》)
三、語言
1、修辭
2、聯想
3、詩詞的化用與引用
四、結構
1、排比段
2、小標題
3、首尾呼應
五、最好750~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