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地給文言斷句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除了遵循文言斷句的基本要求,運用適當的方法外,還必須具備比較豐富的古漢語知識,同時還應多讀古書,經常實踐,這樣才能逐步做到標點正確。
1.找虛詞:文言虛詞,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常見放在句首的發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等;出現在句中的虛詞有:于、為、則、而、以等等。還有些復音虛詞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等。
例: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2.察標志:
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
例: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鴻門宴》)
3.依結構:
例: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論語.卷八》)
4.據修辭:
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比如:
頂真: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廉頗藺相如列傳》)
對稱:中山君喟然而仰嘆曰:“與不期眾少∕其于當厄∕怨不期深淺∕其于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餐得士二人?!?nbsp; (《戰國策.中山策》)
5.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別是文言文的固定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斷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斷句,或表示判斷關系的詞,如“為、乃、即、則”等,都可以為我們斷句提供幫助):“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為……所……”“受……于……”“見……于……”等被動句式;還有“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固定句式。這些都是我們斷句時很好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