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國家將于2006年12月1日推出蛋黃派食品的行業標準,從中可以得到蛋黃派的一些重要信息。
即將推出的蛋黃派食品行業標準中,對不同種類蛋黃派食品的蛋白質含量進行了量化:夾心蛋黃派的蛋白質含量≥6%;注心蛋黃派的蛋白質含量≥4.5%;涂飾蛋黃派的蛋白質含量≥4%。
這些品質標準為消費者提供了購買時的依據。但是消費者不難發現幾個要緊的問題:
——按照新標準,蛋黃派這種食品的蛋白質含量普遍很低,不能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雞蛋黃的蛋白質含量達15%以上,而蛋黃派的蛋白質含量與此相差甚遠。成年人每天的蛋白質需要為女性65克,男性75克,早餐的蛋白質需要約為20~25克;然而吃100克蛋黃派(通常為4個派左右)僅能供應4~6克蛋白質,根本不能滿足早餐的營養需要。相比之下,早上吃一個100克面粉制作的饅頭或3片全麥面包,再加上一個雞蛋,卻可以提供18克蛋白質,以及相當數量的維生素AD和多種B族維生素。再加一點小菜或水果,營養就比較全面了。
——新標準對蛋黃派的口感品質提出了要求,要求它的口感細膩柔軟有彈性。而這樣好得異乎尋常的口感,正是靠使用“起酥油”來達到的。起酥油的主要成分就是“部分氫化植物油”,其中不僅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更含有“反式脂肪酸”,對心血管極其有害。已有大量醫學研究證實,“反式脂肪酸”攝入量越多,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越大。經常用派類食品做早餐,顯然不是健康之舉。
——新標準中并沒有對蛋黃派中所添加的香精、色素等成份進行規定,只說要求蛋黃派顏色為淡黃色。然而鮮明的黃顏色往往是添加色素的結果。其濃烈的香氣,也不僅來自于蛋黃,更多地是合成香精的功勞。而香精色素等成分都不適合幼兒的生長發育,甚至還可能引起幼兒的多動等行為異常。黃色合成色素“檸檬黃”為偶氮色素,使用量較大的時候會干擾鋅的吸收,對缺鋅幼兒尤其不利。
因此,蛋黃派與其說是一種營養食品,不如說是一種口感食品。它之所以吸引人,主要在于疏松綿柔的口感和香甜的味道。如果沒有大量的飽和脂肪,沒有氫化植物油,沒有香精和糖,這種食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人們迷戀它,正如喜愛可樂和薯條一樣,是因為一種感官享受。
既然蛋黃派不是毒藥,其營養價值低,其中含有30%左右的脂肪,可以把它和炸薯片一類食品同樣看待,當成偶爾食用的休閑食品。每次食用不超過1塊,除了它之外不再吃其他糕點零食等,則其中的反式脂肪酸不會超過每日2克的限量。假如吃了派再吃酥脆餅干,然后再喝杯奶茶,吃塊飛餅或酥點......那你的胃可就“反式脂肪一籮筐”了。
2007-11-14 | 純牛奶還是早餐奶?
2007-10-22 | 繁忙上班族怎樣吃好早餐
2008-07-27 | 炸方便面的棕櫚油是好是壞?
2006-12-27 | 續(2) 超美味食品,小心氫化植物油
2006-06-18 | 小心“奶精”的美麗欺騙
2005-02-10 | 咖啡伴侶中的健康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