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歷經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四代,從一個普通農家女,到入宮為婢,再到母儀天下,最后權傾朝野,一生充滿傳奇!
出身普通,幼時父親早亡
人的命運實在是妙不可言,竇漪房本是苦于生計的普通農家女,卻在機緣巧合之下獲得入宮的機會。她出身平民,父親曾經歷秦朝末年動亂,漢朝建立后,便隱居田野,不問世事,過著清貧垂釣的生活,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墜河而死。
《史記·外戚世家》有載:“竇太后父少遭秦亂,隱身漁釣,墜泉而死。”
漢高祖劉邦去世后,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呂雉掌握獨攬大權,竇漪房難為生計,只能入宮為婢,最終以良家子身份入宮伺候呂太后(呂雉)。
所謂良家子,在漢朝時,指從軍不在七科謫內者或非醫、巫、商賈、百工之子女,為良家子,后世以奴仆及娼優隸卒為賤民,以平民為良民,遂用以稱良民子女,這也是古時候區分良賤的重要等級界線。
與本心相悖,被賜往代國
本以為她會在漢宮中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卻不曾想,她的命運自此開始發生轉變。呂太后擔心諸侯王作亂,打算釋放一批宮人,將她們賞賜給諸侯王,以賜姬妾為名,實則是派人去監視。面容嬌好的竇漪房便被選中,她本無意侍奉諸侯王,更不曾想入宮為妃,享盡富貴,可卻也無力與命運斗爭。
因為自己的家鄉離當時的封地趙國比較近,思鄉親切,所以請求當時負責遣送的宦官,務必將自己的名籍放到去趙國隊伍的名冊當中。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總是存在諸多巧合,王昭君因得罪畫工被刻意丑化,失去侍奉帝王的機會,卻意外與匈奴和親留名青史。竇漪房也是如此,許是命運捉弄,她精心謀劃前往趙國一事,轉眼便被宦官拋之腦后,將竇漪房安排到了去代國的隊伍中。
直到名冊已上呈,即將出發的時候,竇漪房才得知此事,可為時已晚,她一邊抱怨那名宦官,一邊帶著一顆不情愿的心,不得已去往了代國。
《史記·外戚世家》載: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竇姬家在清河,欲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宦者忘之,誤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詔可,當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
獨得代王劉恒恩寵
代國是漢高祖劉邦的四子代王劉恒的封地,劉邦去世后,呂雉為了怕有人和自己的兒子爭奪皇位,便積極扶植呂氏一族力量,封諸呂為王,打擊劉姓皇族及其勢力,甚至迫害劉邦子嗣,諸如劉邦和戚夫人生下的兒子劉如意、劉邦的第六子劉友等。
代王劉恒是漢高祖劉邦與薄姬所生,薄姬因在劉邦生前極少被召見,不得恩寵,所以最終才逃過呂雉魔爪。劉恒在母親的教導下,為人低調,裝作自己一副貪圖享樂、胸無大志的樣子,所以呂雉也就沒向他下手,最終才能和母親薄姬一起前往封地代國。
竇漪房心不甘情不愿地來到代國后,卻唯獨得到了代王劉恒的寵幸,不多久便為劉恒生下兩子一女。女兒便是漢朝第一位長公主,后來的館陶長公主,兩子分別是后來的漢景帝劉啟和梁孝王劉武。
呂雉去世,丈夫被擁立新帝
劉邦死后,呂雉掌管漢朝多年,導致呂氏外戚專權,為扶持呂氏勢力,多次打壓迫害劉氏大臣,就連多位諸侯王也都遭到其迫害,所以當時很多大臣們,其實早就對呂氏外戚勢力心生不滿,只是礙于權勢過大,才不敢聲張。
公元前180年,呂雉去世,大臣們便擁立代王劉恒為帝,竇漪房的兒子劉啟也因性情溫厚仁慈,被冊立為太子。
竇漪房本就是貧苦人家出生,對百姓多有憐憫,在代國時便常對百姓施以援手,在民間素有好名聲。代王稱帝后,后位空虛,薄太后便請命說“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后”,同年三月,竇漪房被封為皇后。
母儀天下,權傾朝野
竇漪房母儀天下,不僅惠及自己,還惠及家人,其弟竇廣國,也憑她的身份擺脫奴役之身。可好景不長,竇漪房還沒過多久幸福日子,便得了重病,病好之后雙眼便失明了。漢文帝雖未因她身體的缺陷廢掉她皇后之位,可卻因此厭惡她。
隨后,漢文帝劉恒更是喜歡上了年輕貌美的慎夫人,甚至給她皇后般的禮遇。慎夫人不僅不規勸漢文帝,還以之為榮,經常在宴席上與皇后爭個高下。竇漪房雖身居高位,但性格和婆婆薄太后差不多,不爭不搶,漢文帝雖有心發落,卻找不到借口。
《史記·外戚世家》記載:竇皇后病,失明。文帝幸邯鄲慎夫人、尹姬,皆毋子。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太子劉啟繼位,竇漪房被尊為皇太后,薄太后被尊稱為太皇太后。成為太后之后,她一改往日模樣,先是讓宗族子弟入朝為官,又干預儲位之爭,朝中無人敢不尊敬她。
《漢書·景帝紀》: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母曰竇皇后。后七年六月,文帝崩。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最后小結
竇漪房能有如此成就,依靠的不僅僅是運氣,還有自身的智慧。她深諳老子之道,信奉“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在被送往諸侯國時,竇漪房雖被宦官誤事,卻選擇順其自然嫁入代國。在被慎夫人欺辱時,她選擇無為而治,不與其爭鋒。
試想若她在入代國前與呂雉哭鬧,在漢文帝專寵慎夫人時,向漢文帝訴苦,結局又會怎樣?
竇漪房雖貴為皇后,可她的下半生卻不甚快樂,眼見著專寵自己的丈夫變心,眼見著子孫為了皇位自相殘殺,若重活一世,她定然還是希望自己與丈夫劉恒,在遠離紛爭的代國偏安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