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慈禧父親去世,16歲的她扶柩回鄉,遇冷眼無數。豈料,路過清河縣,知縣差役送來200兩。知縣:送錯了!
那時,慈禧隨母及全家由安徽池州沿江而下,為的就是將父親葬于故里。
這是由于他的父親惠征任寧池光太道道臺時,正趕上太平軍暴亂,他和很多官員一起,拋下民眾逃跑,以保全全家性命。
太平軍覆滅之后,咸豐帝收拾了他,并將他的烏紗帽給摘了下來。
惠征被貶官之后,終日愁悶,沒過多久便死了。
慈禧在她的父親去世之后,年僅十六歲的她,便扛起了人生的重擔,帶著一家五口人以及一口棺材,前往北方下葬。
因為父親的臨陣脫逃,他們受到了不少人的嘲笑。
誰知,就在他們一家來到清河縣的時候,卻忽然被人帶來了“奠儀”的帖子。
慈禧拆開信封,里面放著兩百兩銀子,上面寫著:清河知縣吳棠。
慈禧被這“奠儀”所打動,感激涕零,接過錢后,在信上寫道:“安徽池州道臺,葉赫那拉氏?惠征夫人兒女,叩首謝恩。”
這一路上,慈禧穿過了不少區域,不過她并沒有帶著銀子,不是被人看不起,就是被人辱罵。
慈禧來到了一位故人的家里,本想著可以好好地享受一次溫暖的晚餐,卻沒有料到,她的父親已經被撤職了,這位朋友不愿意把自己和慈禧父親的舊情說出來,免得被連累。
慈禧見過人情冷暖,就連求一杯茶也沒能得到,誰知道剛到清河縣,就接到了縣令的“祭奠”。
吳棠看完回復后也意識到是自己的手下給弄錯了,不過他還是很憤怒,讓手下的人將自己的200兩要回去。
見此情景,吳棠突然想起慈禧正是葉赫那拉氏,還是滿洲人,以后或許會飛黃騰達。
以前來旗人的女人,每年都要參加一次選拔秀女,說不定哪天她就能出人頭地了,而且下人告訴吳棠,那位女子長得很美。
吳棠終于忍不住自己的幕僚商議了一番,最終還是決定去給慈禧的老爹祭奠,慈禧很是感激,將吳棠的名字牢牢的記住了。
有了這兩百兩,她回家后給父親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雖然最后她通過了選秀,而且吳棠對她的恩情,慈禧是銘記在心。
慈禧成為了太后,開始執掌朝政。
她可沒有忘了吳棠對她的好,時刻注意著此人的動向,并將吳棠培養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短短數年時間,吳棠已經從一名小小的知縣升到了一方大吏。
慈禧對吳棠的賞識,并非僅僅是他當初的二百兩。
而是她覺得吳棠很有能力。
無論走到哪里,吳棠都能有所作為,為人民做一些事情,深得民心。
慈禧見如此有才之士,便不斷地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舞臺。
吳棠也不負慈禧所托,無論擔任什么職務,他都能盡忠職守,報效祖國。
最終,他成了少數幾個被封為“勤惠”的漢人。
吳棠死后,慈禧又命人為吳公建廟,還賞了一方金匾,上書“恩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