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喜歡吃米飯,偶而也喜歡吃面條。在上海面條的吃法有各種澆頭的湯面、拌面、冷面、炒面等。但是這對于北方人來說實在不算什么,北方以產小麥為主,因此他們的主食主要是面食制品,不僅面條的種類多,而且面條的做法也是多得數不勝數。在北方除了有名刀削面、油撥扯面、岐山臊子面,還有非常有名的燜面。
去年看電視劇杜拉拉的時候,清晰的記得里面有一段王偉要給杜拉拉煮扁豆燜面的情節,說是他們家傳的做法,如何如何的好吃。那時的我從來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只覺得扁豆和面條放在一起會有啥好吃呢?覺得有些奇怪。中國的飲食文化南北真的太不同了。前一陣經常吃西北菜,才迷上了燜面,吃了以后才覺得王偉給杜拉拉的描述一點也不假,真的是很香很讓人記掛,別具風味。
燜面是山西、陜西一帶喜歡的家常面食,配料主要有豆角和肉。面一般是手搟面,非常有韌性。由于豆角在秋季大量上市,因此這個季節家家戶戶都經常做燜面吃。以燜的方式做出來的面條和配料都非常入味,讓人吃過忘不了。
看了做法寫著扁豆角,我就理解成上海的扁豆了,后來才知道在西北地區扁豆角其實就是刀豆或者說是蕓豆呀,我這次是用扁豆做的,下次用刀豆也試試看。
沒啥吃的時候,只要家里有豆角土豆和少許肉,就可以給自己做一碗香噴噴的燜面哦
燜面
原料:豬肉一小塊 扁豆三兩 中等土豆一個 番茄半個 手搟面半斤
調料:豬油,生抽,醋,鹽,花椒面,茴香,蔥一兩,姜二三片,蒜五六瓣
準備:
1、土豆剝皮去土豆條
2、扁豆去兩頭洗凈,切條
3、肉洗凈切成肉絲(較粗些)
4、番茄洗凈切小丁
5、蔥切蔥花,姜切片,大蒜切片
做法:
1、鍋上火加熱,入豬油色拉油(豬油色拉油比例是3:1)
2、待豬油全部融化后,加入豬肉絲煸炒
3、煸炒至肉絲干爽,加入蔥花姜片大蒜片煸炒
4、炒香后加入番茄丁煸炒
5、炒至水份蒸發,加入生抽和醋
6、再加入花椒面干姜面和茴香一個
7、加入水二百克,加少許鹽燒開
8、加入扁豆條和土豆條,再適當加些水,總量差不多400毫升
9、移入高壓鍋煮開,加入手搟面,均勻地鋪在上面(我這次用的是比較粗的手搟面,不太容易燜熟,但我喜歡吃有韌性的。細一些的手搟面比較容易燜熟)
10、不要蓋高壓氣閥,氣孔冒大氣時開始計時;燜3分鐘高壓鍋離火時開蓋拌勻即可(高壓鍋因為水份不蒸發所以不存在粘底的問題)
如果采用煤氣煮的方法,加水應沒過扁豆角和土豆條(加水量比用高壓鍋的方式要多哦),燒開后,把面條散開均勻的鋪在豆角上,蓋上鍋蓋用小火慢慢燜,5分鐘后打開用筷子挑一挑,翻動面條使味道均勻,再蓋上鍋蓋繼續燜,直到鍋中水分差不多收干關火拌勻即可
小嚇囑:1、做燜面最好選取豆角、蒜薹、土豆、蘿卜等含水分少的蔬菜,否則一燜就沒影了。
2、如果用煤氣燜的話要掌握好加水量,水多則面條易成團,面不入味;水少則糊底,面條干硬。加水量一般以湯汁滾沸不淹沒豆角為好。如湯汁過多,可適當舀出一些,在燜制中間加入
3、如果用煤氣燜的話,燜制的時間要控制好。時間太短,面生菜硬沒法吃。一般來說,豆角炒至翠綠時即可將面條抖散均勻地鋪蓋在上面,燜制5分鐘后,當聽到鍋中水的“嘶嘶”聲音將盡時,可掀鍋用筷子將面條輕輕撥散,再加湯汁繼續燜熟。
4、用高壓鍋燜的話,因為不存在水蒸發的問題,所以加水量不宜過多,一般總量控制在400克差不多了
5、手搟面有粗有細。粗的不容易燜熟,燜制時間相對較長,但吃口非常有韌性;細的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燜熟。看各人喜好了。
6、肉選五花肉來切肉絲會更好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