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您帶孩子去走親戚,串朋友,孩子的言行舉止,您認為怎么樣算合格?
【警句】無論古今中外,很好的教養一定會帶來運氣,并且容易遇到有質量的生活,人人喜歡有教養的人。教養的重要-君子行為:也是孔子一輩子提倡推廣的事業--仁!義!禮!智!信!
答:這個話題說的是孩子要具備良好的教養,而不是有好的技術,好的培訓,在人前展示的是孩子的人性,而不是孩子的技藝。
很多家長花大價錢讓孩子學會各類特長技術,然后在親屬,朋友圈使勁的曬,為的是得到人們的贊許,但問問自己,你對別人家的孩子,是贊美具備好的教養,還是贊美學到的技術。
一個人沒有品德做基礎的話,能力越多,傲慢越重,危害越大。這就是很多家長們的誤入歧途,覺得花錢給孩子上特長班可以,讓孩子花錢學習做人做事的禮儀,不值得沒必要。試問。真的是這樣嗎?
那么到底該怎么做?一心老師有些建議給大家:
1、臨時抱佛腳的做法。
就要平時多給與教育。為了遭遇這樣的突如其來的不適應,一般我們家長都有朋友圈,平時小范圍的圈子時,帶著孩子,邊玩邊教待人接物的方法,回到家告訴孩子好處和必要性,很多時候,場合的歷練很有必要,如同練兵。
2、臨出門時的簡單叮囑,
去做客前,提醒一下孩子要懂得禮數,合格的孩子舉動是這樣的:見到客人會稱呼人,會回答大人提問的問題,孩子要知道父母的名字、電話等。遇到去做客的時候,孩子不貪嘴,不亂抓食物,不主動開口要東西,不人來瘋,不在人家里亂串,不亂翻人家東西等。
家長可以用物質交換的方式,來完成這個環節,比方對孩子說:“如果表現好我如何獎勵你,但如果讓我失去面子,我會如何懲罰你,、、、”孩子就是孩子,很感性,需要物質的獎勵,
3、日常的行為藝術培養。
好習慣應該在家里養成,一般在家里有規律的孩子,出門也是很有教養的。這是父母給的,
點滴之間看本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在外的的行為都是從家里養成的慣性,因為是慣性,所以一旦形成一種常態,就會成為人們言行舉止的一部分,就會成為習慣言語動作。
很多家長在家就很放縱孩子,或者因為怕孩子遭遇危險就過分拘束孩子,結果當孩子面對眾人時,很多家長會立刻要求孩子有禮貌,有教養,會說話,但也不想想,怎么可能呢?
舉個例子來說說,你習慣了吃鹽味很重的菜,如果你去做客或者去別處吃飯,你還是希望吃到你喜歡的口味,如果給你淡而無味的菜,你不可能吃的歡喜的,不就是這樣的嗎?習慣決定行為,
所以,在家的培訓,很有必要,大家想想,如果你是企業家,你招募員工,你會喜歡那些沒有規矩,不懂儀禮的人嗎?是的。你當然不要。但輪到自己培養孩子時,為啥自己不在基礎時代就給與很好的教養。
4、孩子需要一位精神導師
有條件的家長,并且自己工作很忙的,可以給孩子請一個師父一樣的人,一星期去拜師學藝,這樣的老師一般都會教授精神世界的養分,這也是人師的價值。也是人生必要的環節,或者多給孩子讀書的機會。放大孩子的格局。
人生不能沒有師。
其實,無論古今中外,很好的教養一定會帶來很運氣的生活,人人喜歡有教養的人,所以,教養的重要也是孔子一輩子提倡推廣的事業--仁!義!禮!智!信!
希望家長眼光放長遠,別做鼠目寸光的家長,為孩子鋪好一條有質量的人生路,除了必要的學校教育,還要有素質教育。但不要太多的物質享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