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覺得,去南京,可以不去中山陵,可以不看明孝陵,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卻是每個中國人都應(yīng)該去的地方,因為這里承載了太沉痛的一段歷史和悲劇,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過去十年,我去過這里兩次,第一次大概還要收取10元門票,展館也顯得陳舊狹小,第二次去已經(jīng)免費,整個紀念館的面積大幅擴大,除了傳統(tǒng)的文字、圖片、實物等展出外,更是增加了聲、光、電、多媒體……,各種科技極盡其能地展示這那場慘劇,除了星期一閉館外,其余時間均免費開放,而且經(jīng)常要排隊參觀,特殊日子估計人更是多。從這方面看,國家和政府近年來在此投入非常大,這樣非常值得,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那段歷史,更多的外國人知道那場悲劇。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立在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場地及“萬人坑”遺址之上。1985年8月正式建成開放,后經(jīng)1994年至1995年,2005至2007年兩次擴建,占地面積約7.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2.5萬平方米,展陳面積達9800平方米,新館于200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0周年之際建成開放,是一座紀念性的遺址型歷史博物館。
300000遇難者的魂靈不知能不能在這里得到些許安撫
館外立于水面之上的雕塑群首先給人一種沉痛與悲傷
這尊雕像叫做“家破人亡”,一位衣衫不整的母親抱著她死去的小孩,在背后暗色調(diào)的花崗巖石墻的映襯下,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
入口處猶如一頁風帆,和平之舟能否揚帆?
黑色調(diào)的展館肅穆莊嚴,廣場地面全部用碎石鋪就
一口和平大鐘懸于“遇難者30000”的大理石墻面之前
靜靜的水面倒映著和平大鐘和標志碑,后面那座刻著“1937.12.13-1938.1”字樣的十字架是老紀念館原來就有的
這是原紀念館的主體建筑之一,叫做“古城的災(zāi)難”,前面有被活埋人的頭顱雕像
這座石壁墻上有鄧小平題寫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遺址廣場全部用鵝卵石鋪就,廣場上一位母親在張望,還有幾株死去的樹木,這里就是萬人坑的遺址
遇難同胞名單紀念墻,墻上刻著那些知道姓名和不知道姓名的人
黑底白字,讓我們知道和平多么可貴
祭場上的火焰常年不息,祭奠著300000冤魂
勝利之墻上有大型的“V”型圖標和吹響沖鋒號的戰(zhàn)士,事實上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真的來之不易
這座“和平”雕塑,和平女神正在放飛白鴿
紀念館內(nèi)部不讓攝影,我也就沒有拍照,其實最震撼我的是館內(nèi)那數(shù)層樓高,整面墻的遇難者檔案。300000,當它僅僅是個數(shù)字時,也許只是枯燥乏味的,但當它曾經(jīng)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一副副燦爛的笑臉時,也許你就能體會到其中的悲痛。
我知道,現(xiàn)在沒有多少中國人還記得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是12月13日,甚至很多人也不知道南京大屠殺到底有多少人遇難,更甚至有的年輕人已經(jīng)說不清南京大屠殺具體是怎么回事。歷史不容忘卻,國殤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