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在賈府住了那么久,真不知道,她的內心有沒有產生過離開賈府的念頭。
我想,若不是有大觀園,薛寶釵在賈府住上一天,她都不愿意吧。
賈府,對于薛寶釵來說,似乎始終都是其敬畏之所在。
還記得初《紅樓夢》,薛寶釵一句話我始終不怎么懂得。
記得寶玉挨打后的那一回,寶釵為寶玉送來敷傷口的藥材,臨走時,襲人說: “姑娘倒費心了。改日寶二爺好了,親自來謝。”
寶釵卻回頭笑道:“有什么謝處。你只勸他好生靜養,別胡思亂想的就好了。不必驚動老太太,太太眾人,倘或吹到老爺耳朵里,雖然彼時不怎么樣,將來對景,終是要吃虧的。”說著,一面去了。
“雖然彼時不怎么樣”,指的似乎是賈政知道情況的時候吧。但是,“將來對景”,這個“將來”指的是什么時候也就更加令人迷糊了。又對的是什么“景”呢?再加上一個“終是要吃虧的”,也就更加令我找不著北了。
是誰吃虧呢?賈寶玉?薛寶釵?襲人?亦或是薛家? 賈政又會怎么拿薛寶釵是問呢?是男女收受不清嗎?
但是接下來的,薛寶釵的作為似乎推翻了“男女收受不清”這一點的猜想。
還記得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薛寶釵派人給林黛玉送來了燕窩。 對于這件與人為善能為自己加分的好事,薛寶釵似乎也不愿意伸張。
首先,用薛寶釵自己的話說,這樣(薛寶釵送燕窩給林黛玉)不會興師動眾。而且后來薛寶釵似乎也對林黛玉說過不要讓賈府人知道 之類的話。(呵呵,請原諒我的記憶力有問題,對文本還沒達到爛熟的程度)
其次,薛寶釵給林黛玉送燕窩的行為也是蠻值得推究的吧。其一,她說送,而不自己送, 避免自己“樹大招風”。其二,她回去后沒有立馬送來,而是深夜派一位婆子送來,賈寶玉在林黛玉處玩了好一會兒都回去,婆子也開始逢半夜坐更的賭局了。
如此隱秘的做好事的行為是不是非常的少見呢?對賈寶玉如此,對林黛玉也是如此,薛寶釵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而這一切我們似乎可以從薛寶釵與林黛玉的一番對話中找到答案。
其一林黛玉的處境,林黛玉的那一番話語,薛寶釵應當也是感同身受的吧。
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這里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耽耽,背地里言三語四的,何況于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里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
賈府人多嘴雜,你不說他說,再小的風吹草動,也可能會引發一場蝴蝶效應。前面給賈寶玉送藥,薛寶釵怕賈政追究,難道她薛寶釵就不怕賈府下人嚼舌根嗎?
其二,薛寶釵對自己為人處世的要求是極其嚴苛的。她這么個做得地稅不漏的人,還是在林黛玉的一番感激的話語之后,滿有感慨地說:“ 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應候罷了。只怕你煩了,我且去了。”哈哈,薛寶釵都失于應候,還有誰不會失于應候呢?
這是薛寶釵自己的說法,作為旁觀者,我們又該怎么看待薛寶釵的這一處世行為呢?個人覺得,其應當最怕沾惹是非的一個人吧。她似乎永遠要處世而獨立。從不敢輕易聚沾惹賈府的是非。賈府那座深宅大院,確實是一個大的是非之地。
王熙鳳病了,王夫人讓賈探春出頭大理諸多日常事務,讓薛寶釵協理,薛寶釵似乎也只是打醬油,萬事不出頭, 頂多只是提出自己充滿智慧的周全的建議。
而且這個時候,薛寶釵令自己住處最便于通往賈府的一道門始終緊閉起來,因為這個時候賈府里的長輩們都不在家,最容易出大是非。因此,賈府里有再大的是非,與她薛寶釵也就沒有一丁點干系了。
賈母王夫人等奔國喪回來,薛寶釵也就立馬想王夫人主動辭別,不想再在大觀這個曾經看似是美好而自由的王國居住了。 恐怕是平兒說的那段時間的大事,驚了寶釵的心了吧。她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否則是非也會立馬落到她的身上。
無立足境,是真干凈。薛寶釵可以一走了之,只是可憐的林黛玉,只能無奈地接受命運給她的安排,讓自己的身軀與心靈掙扎于那片大大的是非之地,任憑風霜刀劍嚴相逼!
原創文章,空間首發。歡迎加QQ號492889801 持續關注,精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