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雕像
《紅樓夢》舉世公認、是代表小說最高成就的文學作品。問世以來就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也成為紅學家們的最愛。但是關于《紅樓夢》后40回的作者卻一直存有爭議,其中“高鶚續書說”最早由我國大學者胡適提出。
他認為,《紅樓夢》中的詩詞是在暗示人物的命運和結局。但是,到了小說后部,有些人物的結局并不是按照詩詞所預言的那樣。所以他提出小說前80回和后40回有矛盾,不是同一個人所寫。
胡適在進一步考證《紅樓夢》后提出,后40回的作者是高鶚,因為高鶚的同年進士、清朝書法家、畫家張船山在《贈高蘭墅鶚同年詩》題解中寫道:“傳奇《紅樓夢》八十回后俱蘭墅所補。”根據這句話,胡適認定《紅樓夢》后40回的作者是高鶚。這個觀點提出后,被人們普遍接受。
青年時期的胡適先生
但是,為什么高鶚要續寫后40回,很多人有不同看法。一種說法是高鶚出于自己喜好,編寫出后40回,自娛自樂;還有一種說法是朝廷對曹雪芹的后40回不滿,責成高鶚改寫了后40回。
然而,隨著《紅樓夢》研究的不斷深入,很多學者認為高鶚不可能續寫《紅樓夢》后40回。
首先,從高鶚的生平經歷看,他沒有時間寫出《紅樓夢》后40回。高鶚,字蘭墅,清代文學家。因為酷愛《紅樓夢》,自取別號“紅樓外史”。他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人,兩年后中進士。
根據胡適的考證,高鶚續寫“紅樓”的時間是在1791-1792年之間。《紅樓夢》后40回幾乎占全書一半篇幅,高鶚在兩年時間里,又要考取功名,又要花費如此多的精力寫書,怎么可能?
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
其次,高鶚續寫“紅樓”的時候,真本的《紅樓夢》也是在社會上流傳不久,那時也許就有后40回,或者是后40回零散不全,需要補充完善。高鶚何必要舍棄原著,自己重新另寫,難道他想替素不相識的曹雪芹白干活,自己當無名英雄?
根據我國紅學家周汝昌老先生考證,《紅樓夢》故事的最終結局并不是像高鶚續寫的那樣。大抄家以后,賈府家破人亡,迅速敗落。在賈環及趙姨娘密告下,寶玉和鳳姐入獄,后來被小紅和賈蕓搭救。
鳳姐因心力交瘁而亡,寶玉淪為更夫,寶釵也因抑郁而早逝。在抄家前,黛玉和史湘云投湖自盡,后來史湘云被搭救,淪落風塵。最后歷盡曲折,與賈寶玉邂逅結為夫妻。這才是《紅樓夢》的真正結局,高鶚的后40回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真是費力不討好!
1959年在山西發現的《紅樓夢稿》
我們再看曹雪芹,傳說他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這說明《紅樓夢》已經寫完,只是某些原因我們沒有看到后40回。根據一些專家學者的研究考證,不僅高鶚沒有續寫后40回,而且現存的《紅樓夢》都是曹雪芹本人所寫。
專家們將1959年在山西發現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與其它所有版本進行對照,發現《紅樓夢稿》才是曹雪芹的手稿本,而其它所有版本,都是曹雪芹在這部稿本的基礎上,一邊修改,一邊由不同的人抄錄流傳出去。由于全書修改時間很長,傳抄的版本越來越多,以至故事結局完全走樣,不是曹雪芹原來的意思了。
另一方面,《紅樓夢》120回通用的語言風格都是南京話,作為東北人的高鶚是不可能用南京話寫小說的。
紅樓夢研究會名譽會長馮其庸先生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有專家運用計算機對《紅樓夢》的語言風格進行統計、分析,結論是《紅樓夢》120回都是曹雪芹所寫。
高鶚并不是續書者,他當年只是為出版《紅樓夢》的書商程偉元工作。程偉元在舊貨市場上淘到的《紅樓夢》后40回的手抄本,交由高鶚編輯修改完成的,有程本序言為憑,有程偉元和張船山兩人為證。
張船山在《贈高蘭墅鶚同年詩》題解中寫道“傳奇紅樓夢八十回后俱蘭墅所補”,現在人們比較認同“補”不是胡適所理解的續寫,而是編輯修訂的意思。
由此可見,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紅樓夢》后40回的原著者應是曹雪芹,但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傳抄者不斷修改加工,經由高鶚編輯修訂而成。
人民文學社最新出版的《紅樓夢》作者不再署名高鶚
2008年,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紅樓夢學刊》主編馮其庸提議后40回的作者宜署無名氏,得到了專家和出版商的贊同,徹底否定了所謂的紅樓夢后40回“高鶚續作說”。
2018年國內出版《紅樓夢》的權威部門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將《紅樓夢》作者署名改為曹雪芹著、無名氏續。 有專家學者認為,署名的變化,吸收了紅學家們對后40回續書作者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區別作者和整理者嚴謹的態度。
我們今天看到的《紅樓夢》后40回,唯一依據就是程偉元、高鶚的版本,從歷史角度看,把他們作為整理者而不是作者是合乎情理的。同時專家們認為,現在還無法證明后40回一定是曹雪芹所著,所以只能暫用“無名氏續”,也是期待后續研究作出進一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