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微博]貼吧里有學生發帖稱:貧困生認定要查詢過去某一段時間內校園卡食堂中餐、晚餐的消費記錄。據學生推算,想要獲得參評國家勵志獎學金或者助學金的學生,女生中晚餐的消費要低于6.2元,男生要低于7.2元,否則就會被取消已經認定的貧困生資格,相應的助學金也將被取消。(10月13日《武漢晚報》)
貧困生認定是學校的職責所在,但為了更方便的工作,卻給貧困生的食堂消費設置消費額,學校的工作是簡單了,但這種粗暴無禮的標準卻踐踏了貧困生的人格和尊嚴。
對此,記者對學校的食堂伙食進行了探查,試圖了解女生低于6.2元,男生低于7.2元是否能吃飽飯、吃得好,其實,吃得好也并不能證明人為設置這種標準的合理性。一者,食堂伙食消費額本質是一筆糊涂賬,家庭富裕的同學根本就不在食堂吃飯,以此衡量,那么,富裕家庭的學生食堂的消費額是很低的;再比如,同學之間經常互相帶飯,也導致了數據的不準;實際上,如果這種做法常態化,那么,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少去食堂的辦法,簡單地回避。
二者,我國有句古話,管天管地,還能管著人拉屎放屁。話雖糙,但卻說明了在吃喝上管理人,或者研判人是不科學的。一個簡單的道理,一些貪官就不舍得吃不舍得喝,那以吃喝來評判他們的話,他們可都是好官。所以說,以吃飯標準批評人本身就不科學,比如,有的學生生病了缺乏營養,本身需要補充營養呢?
寫到這里,難免想到手機剛剛進入尋常百姓家之時,網友對使用手機是否屬于貧困生就充滿了爭議。之所以有這樣的爭議,一者是因為人們對貧困持有色眼鏡看人,另一個是,解決問題,不管學校還是個人,總是喜歡訴諸感性,而不是通過制度去辦事。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號),施行國家助學金政策。對于助學金的資格、申請、程序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只要學校嚴格執行這些規定,自然能夠避免爭議,怕就怕,人為去設置一些規定,被不具備設置客觀標準的能力,結果是漏洞百出,備受詬病。
國家助學金在全世界都普遍實行,其執行與實施有著成熟的運作經驗,因此考驗助學金政策實施含金量的往往是學校的耐心。前不久,一大學生拿國家助學金買蘋果6引發熱議,其實,解決起來也很簡單,或者是取消其下次的申請資格,或者是對其申報信息進行進一步核實,如果是造假,那么按照詐騙罪報警即可。通過這兩種措施,既能夠強調貧困生應該節儉消費的美德,也能化解公眾的爭議。有法治的軌道不去走,自然會讓自身陷入人情與無序的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