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是一個位于東南亞的農業國家,同時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緬甸聯邦共和國是在1948年時才建立的,但緬甸形成統一國家的歷史顯然要久遠得多,甚至可以上溯到中國的北宋時期。
提到緬甸,就不得不說緬族。緬族是緬甸的主體民族,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白狼羌,這是先秦時期古羌部落的一個分支。白狼羌最初生活在今天的川藏甘交界地帶以及更南部的地區,后來南下緬甸才形成了緬族。
根據文獻記載,白狼羌在隋唐時期被新興的吐蕃王朝(藏族祖先)所滅,其族人大體融入藏族,但也有一部南下進入云南中部。南下的這支白狼羌族人沿著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太平江、瑞麗江河谷,最終進入今緬甸境內定居,并由半農耕、半游牧的民族演化為農耕民族,從事水稻種植。
到了9世紀時,緬甸境內的白狼羌又吸收了周圍孟族、驃族等土著,最終形成了緬族這個新民族。大約在11世紀中葉(中國北宋時期),南遷的白狼羌后裔阿奴律陀統一了緬甸,建立了緬甸歷史上的蒲甘王朝。至此,統一的緬甸正式形成。
從11世紀到19世紀,緬甸先后經歷了蒲甘王朝、勃固王朝、東吁王朝、貢榜王朝四個時期,而且與中國的宋、元、明、清4個王朝都有交集。在清朝乾隆年間,清軍還與貢榜王朝先后爆發了4次大規模的戰爭,緬甸終因國力不支而妥協。此后,緬甸徹底走向衰落,逐漸淪為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
英軍最終在1885年占領了緬甸全境,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殖民省。20世紀30年代,英國人又將緬甸劃為了單獨的“英屬緬甸”,與“英屬印度”平級。在英國殖民時期,緬甸的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了當時東亞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國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其中也包括緬甸。“英屬印度”殖民地在1947年獨立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兩國;“英屬緬甸”則在1948年1月4日獨立為緬甸聯邦共和國,這就是今天的緬甸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