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市人民醫院--徐仲坤
所謂精英,嚴格的說就是權力和政治精英是對政策產生直接和間接影響的人,但是人們普遍認為:社會地位比較高,受教育程度也較高的人群,也可以列入精英的行列。
北大教授夏學鑾認為:這個群體有1、事業心強、有成就感。2、有強烈的工作動機,勤奮甚至玩命工作。3、能量充足,似乎永遠不知疲倦,有連續工作的能力。4、很看重自我聲望,對自己要求嚴格,有很強的歷史使命感,大有舍我其誰的想法。5、他們總是處于一種應激狀態。這些特征對他們產生巨大的壓力,他們往往把自己置于較高的地位,看到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拼命的爭取。既有車、有房、有地位。這些群體總是時時、處處、事事表現能量充足,體力透支、其工作壓力超過極限的危機狀態而混然不知。這時心理疾病便在不知不覺中潛伏著,一旦超過了極限,心里疾病就會由精神性心理疾病轉換成生理性心身疾病。
精英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當孩子從呀呀學語,做家長的就把培養孩子做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在孩子們一天天長大時,各種對人類有生存意義的學科和特長都會源源不斷的給孩子加壓,直至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嚴重的超過心理承受極限,當今社會體制下的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好的生存,幾乎都患上了追求精英培養綜合癥。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更值的引起重視的是80年代出生的這批新新人類,看似他們在蜜罐里長大,除不知他們這代人的父母在教育他們的同時,就把自己沒達到的愿望希望在他們身上找回來。急于求成的想把他們培養成無所不能的奇才,這種培養方式一直延續到今天,其實,這批孩子的壓力遠遠超過了我們這一代,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要奉養四到八位老人,他們也需要買房子,也要娶妻生子,這一切的一切,他們都將要面臨,甚至已經面臨了,所以,我們要盡量的為他們減壓,讓他們更要學會適者生存,適合生存。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下也,困而不學又其次也。這種等級的區別是孔子在他的教學生崖中終結出來的。生而知之的精英是不會形成心里疾病的,他們是天生的奇才,是造物主賜給人類的禮物。學而知之的人,才會在不斷的追求中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潛在的心身疾患。所以觀查一個人的能力從小學教育中,就應該開始,老師應該具備這方面的觀察能力。一個合格的老師是很會因才施教的。
社會不只是需要精英,更需要創造社會、改造社會的本領。幸福和快樂是人類對社會需求的滿足感,每個人都自己的界面,我們做家長和老師的要讓孩子學會感覺幸福。
2007年9月發表在《中華醫學護理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