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走出劇情,活在當下》,很多朋友和我說,慢慢能有意識去把自己帶出劇情,活在當下了,也體會了活在當下的那份美好與安寧。 也有些朋友說,關注了呼吸但是沒感覺 。 也有朋友說,有意識地去關注呼吸,但是只能停留一秒就開始神游,大腦的思維轉個不停怎么辦?
在看此文的時候,請你關注自己的呼吸,用心去體驗,不要用大腦。讓我們一起打開心智,活在當
下,遠離躁狂和抑郁,享受平和與寧靜。
就像我之前的文章里說的,以前三十多年來,我一直是未開啟心智狀態,一直以為我的肉身是我,一直認為大腦控制的那個思維是我。 (此文章第二部分會寫,怎么發現另一個更有力量的存在)。
因為我認同大腦的思維就是我,所以我完全被大腦控制。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我一直都在被迫性思考,根本停不下來。 對大腦而言:只有過去和未來,沒有當下。 如果你認同大腦就是你,而且很多時候是無意識地認同,那么你永遠不是活在大腦過去和未來的劇情里,沒有當下 。
當你活在當下的那刻,大腦里的思維就停止了,無法為大腦編織的劇情注入活力,它就失去了原動力。對大腦而言,停止劇情,相當于死亡,所以大腦創造了無數的概念,定義,評判,詞語,意象來阻礙你活在當下,阻礙你去意識到另一個力量的存在。
而且情緒是大腦劇情的反映,所以我們常常深陷情緒而不自知。 常常一句話,一個念頭,一個表情就點燃了大腦里無數相關的念頭和劇情,帶來越來越多的相關的情緒,就像火山噴發一樣。
比如你覺得某個人某句話說得不對,你覺得某個人對不起你,然后你就會想起越來越多他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來告訴自己對方多么多么對不起你,多么多么傷害你,自己多么多么可憐和無辜,不斷翻舊賬,深信大腦編織的劇情,深陷情緒而不自知!
很多時候,真實的事件發不發生,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你已經認同頭腦,深陷情緒了。就比如剛剛上面的例子里一樣,對方是不是真的對不起你,是不是真的傷害你已經沒有關系了。因為你大腦認同它已經發生,你已經體驗過對方對不起你的那份傷心難過了,甚至哭泣過了。 哪怕事件真的發生,你也就是這樣的傷心難過啊,那到底真實的事件有沒有發生又有不同嗎?
很多人說,我也想不要去想那些,但是越想讓自己不去想,反而越想越多,就像越想趕緊睡著不要失眠,反而越想越多,越失眠。
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心理學也沒看過這方面的書,只是看看雪的微博和書。 心智也一直未打開,一直被大腦思維,被劇情控制。認為頭腦就是我,根本沒發現有另一個觀察者的存在。
直到上個月有一天,我看了李笑來的《把時間當朋友》一書,突然發現,原來“我”可以控制我的大腦。關于這段,在以前我的一篇文章里,已經和大家分享過了,我摘抄下來。
請你也試著這樣再去做一遍,你就會發現,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腦按照你的想法去思考!
那時候,我發現了這個,感覺一下子打開了心智。 但是那時候我并不知道另一個力量的存在。只是覺得我真的可以完全不按照大腦的思考去做事,我原來可以控制我的大腦去思考。
雪居歸來后,當我越來越多地體驗到活在當下的時候后,有一天,我突然發現一個大問題。
后來我用了很多方法,才不斷發現另一個“我”的存在。
如果看到這里,你還沒有體驗過另一個超越頭腦思維的“我”的存在,那么接下來按照我說的做,發現
并體驗到另一個“我”的存在,你就開啟了心智,開啟了心智,你就能找到關閉頭腦強迫性思維的按
鈕,你就能活在當下,走出劇情,遠離很多痛苦。
請現在關注自己的呼吸,同時對自己默默說:“來,我們來看看我腦中的下一個想法是什么?” 。
現在閉上眼睛,集中注意力,去想“我來看看我腦子的下一個出現的想法是什么?”然后一直等待頭腦中下一個想法的出現。開始閉眼......
什么感覺?我感覺有一股力量懸浮在自己頭的上方,一直觀察著自己的頭腦里的思維。 而且等了好一會,頭腦思維中的下一個想法都沒有出現,頭腦出現了空白,停止了思考,默默地在觀察。
那個觀察者是誰? 是誰在觀察我頭腦里的思維?那個觀察者,那個觀察者就叫本體。
如果你發現了那個觀察者的存在,體驗到了頭腦思維不是真的你。那么恭喜你,你就像我前幾天一樣,開啟了心智,也叫開悟了。 而且剛剛在觀察頭腦思維下一個想法的那段空白時間,你就是活在當下! 你停止了思維,走出了劇情,沒有被大腦所控制!
如果你還沒有發現那個觀察者的存在,那么沒有關系,多看幾遍此文,按我說的去做,去體驗,可能就像我一樣,突然某一天某個時刻突然就發現了。
來,來,來,我們再來體驗一下活在當下。不需要閉眼睛。
關注自己的呼吸,沉默安靜下來,集中全部精力專注地看著我寫的這幾個字,仔細看字體,字的粗細,關注字之間的間隙情況,注意這些字句之間和之下的沉默。
此刻你什么感覺?寧靜。 寧靜就是臨在,從頭腦思維中解放出來,走出了劇情,只關注了這個當下。
當你洗手的時候,就專注自己的呼吸,把自己從頭腦的劇情里拉回來,仔細觀察自己的手,手指甲,手上的每一條紋理,感受洗手液涂在手上的感覺,兩只手觸摸的感覺,感受水的流動,水的溫度。
在吃飯的時候,一口一吃,觀察食物本身,感受食物的香味,體驗食物的味道,以及自己身體的吞咽,身體的感受。好好去享受每一口食物,享受那個當下。
在看書的時候,慢下來去專注體驗。哪怕在關閉車門的那一刻,暫停一下,去感受關閉車門時自己的那股力量。
相信你會越來越多地體驗到活在當下,也能越來越多地感受到那份活在當下的寧靜與幸福。
做一個觀察者,睡前閉上眼睛,想象自己的頭發,眉毛,眼睛,鼻子一直到腳后跟。來來回回安靜地多想象幾遍。 熟悉自己的身體,觀察自己。
當遇到引起你情緒的事情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內在, 做一個觀察者,不斷關注自己的身體和心里的內在變化,不評判。比如某人讓你很氣憤,注意力不要去關注對方,關注自己的呼吸,同時關注此刻內在的變化和身體的反應。 比如感覺腹部不斷地發緊,血流在不斷加速,手不斷在發抖。。。。。 去觀察自己,不做任何評判。你就會發現,情緒被看見,就會很快流走 。
就像談戀愛的時候,我們不斷去關注對方的情緒和感受那樣,去好好和自己談戀愛,去細細地觀察自己細微的感受與情緒,觀察自己的思維,去集中注意力關注自己,進入我們自己的心靈深處。 你會慢慢熟悉自己,愛上自己,這才是對自己真正的愛。
很多人說過A,B,C理論. A是引發你情緒的事件或人, B是你的思維和對這件事的看法, C是你的負面情緒。 通常很多不喜歡C ,常常就去找A的碴,我們疲于奔命想要改變A或者想盡辦法讓A消失。 哪怕A真的消失了,大腦思維就會放過你嗎? 你就真的不會痛苦了嗎? 這就是很多人不得其法,一直痛苦的根源。
其實改變B是最容易的,改變自己對事情的詮釋。不要進入對方的劇情,也不要認同頭腦就是你。 讓那個觀察者存在,去看見,去感受自己的情緒,當情緒來臨的時候,觀察情緒集中在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是心里,腹部,頭上,還是雙手?不斷觀察,一切都會隨之改變。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
很多人只活在過去和未來的劇情里,看不見當下正在發生的人,事,物。 眼,鼻,耳都被蒙住了。 當眼前的當下變成過去后, 又開始追憶過去,又看不見那時候的當下。
就像雪說的,活在當下的人,對身邊正在發生的事物更警覺,不易發生各種意外。 比如著火了,在大面積擴散之前, 就是從小火苗的開始的,也會有輕微的味道。但是很多人不是活在當下,感受不到周圍的變化。 其實任何意外發生之前,都是有征兆的。
舉個例子,當我在看書或者寫文章的時候,如果我是在當下的,如果背后有人不斷靠近我,我很快就警覺,轉過頭去看。
但是如果我不是活在當下,背后有人靠近我,根本沒有感覺,只有當某人拍了我肩膀,我才會被嚇一跳才反應過來。專注和活在當下不沖突,當我專注看書,寫文章的時候,我也會有意識地去關注呼吸,在專注的同時,對周圍的環境保持強感知。
附:在我那時候剛發現本體存在的時候,到處去求解,艾克哈特.托利的《當下的力量》一書幫我理清了思路,讓我發現原來本體一直存在,只是我一直被頭腦控制,一直從未發現過。
愿大家能走出劇情,活在當下,一起體驗世間的美好與愛。 也歡迎大家來這篇文章下面蓋樓,不斷分享大家的活在當下的感受與方法,以及改變。讓更多的人能活在當下,體驗到那份和平,幸福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