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階主管是職場中最吃力不討好的人:自己要EQ高才能帶人,但老板的EQ卻可能很差。如何管理老板的情緒,讓自己不落入「上下交相煎」的處境?《理出5種類型主管,無論他們暴躁或焦慮,你都能設立「情緒防火線」,找到老板也說贊的高EQ向上管理之道。
嚴厲型主管應對法
●
●
和他相處,可能隨時被罵得狗血淋頭,但職場倫理還是要記得遵循,這時不妨學習《怒氣管理》一書建議的做法:暫時停止思考。也就是立即停止會引起怒氣的「為事件下定義」動作。
例如被主管責罵時,盡快停止「為什么他這么罵我?」、「他以為都是我的錯嗎」、「我要如何反擊?」等思考,先讓腦袋空白,拖延沖動下舉止失措。
退一步看,老板也是人,「情緒需要宣泄,是不分層級的,」遠東商業銀行協理蔡玉如認為,當主管發怒,表示他一定也遇到困難,不妨先讓他發泄完,厘清他的壓力來源。
假如他針對的問題確實與自己職責相關,等他冷靜之后,再做好功課,向主管完整分析可能的解決之道。
與嚴厲型主管溝通,要不吝提出疑問。「即便讓他知道你做錯,也不要讓他覺得你沒做,」臺新國際商業銀行通路營運事業處業務管理部副總經理吳良民表示,沒有主管會抱怨自己的部屬「太積極」。
不過,《好同事也不透露的收服主管說話術》作者楊智翔提醒,對這類主管說話的口氣要和緩,不要讓對方有被越權的疑慮,否則會引來更大的不滿。
挑剔型主管應對法
●
●
美國女性人力銀行網站Excelle指出,當這種老板的部屬,通常很難從他們身上獲得正面指導,反而負面反饋比較多,因為他喜歡挑錯。與挑剔型主管溝通,唯一辦法是「比他想的更多一步」。
在向主管報告前,先把手上工作的細節詳列清楚,最好設想他可能會問的問題,準備答案,因為他一定會問很多。
此外,《富比士》雜志(Forbes)也提到,與這類事必躬親的主管共事,請記得隨時向他更新工作進度,例如每天一早email給他,說明自己前一天完成哪些項目、今天計劃完成哪些工作、遇到的問題或需要的協助等等。這樣一來,能讓主管覺得自己參與其中,也能讓他覺得你是負責任的。
被主管不停逼問時,不要陷入挫折,因為這類主管追求的是完美,所以通常對事不對人。這時候,請練習把自己的思維放在「目標」而非「情緒」上。
《療愈好情緒》作者和田秀樹指出,只要把焦點轉換到目標,去想眼前自己能做什么事、該進行哪些工作,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自然能把當下情緒轉換掉。
情緒化主管應對法
●
●
首先,不要隨主管起舞。不要像拳擊手的打拳擊袋一樣,一接收到壓力,就以同樣力氣彈回來。當主管情緒爆裂時,得更加保持冷靜。
再者,你想怎么被主管對待,就要用那樣的方式對待主管。泰勒建議,對方情緒爆發的確會影響自己,也要找機會向主管說明,并且在說話時,把正面說法放在前面,例如:「我喜歡跟你一起共事,尤其是在處理A項目時,但當某事發生的時候,讓我感到挫折......。」藉此鼓勵對方用比較正面的行為來回應。
重要的是,不要把焦點放在主管的「弱點」,而是「強項」上,也能讓自己保持正面態度。「在認定你上司是個讓人完全無法忍受的無用家伙前,先假設他可能是個潛在盟友。如果這是你的態度,或許你不會只是對他的批評感到畏縮,而會去找尋你可以從他身上學到什么。」《沒權力也能有影響力》一書如此指出。
琉璃工房臺灣區事業處總監丁立立,就曾遇過一位講話又快又急、沉默時看來嚴肅的主管,大家對這位主管都有點畏懼,但丁立立笑著說,自己都是用「嘻皮笑臉」的輕松態度,來緩和氣氛,把身段放軟。畢竟情緒風暴過后,主管也需要有人幫他打圓場。只要別讓他誤會,這「嘻皮笑臉」不等于沒聽進他的話或不重視他的意見就好。
因為知道主管的作風,丁立立十分愿意把真心話與主管分享。她認為,許多人因為害怕主管,見到面就敬而遠之,反而杜絕了深層認識主管的機會,非常可惜。
數字型主管應對法
●
●
有一次會議,主管提到要砍今年度預算,她當下先按捺心中的不快,決定私下找主管討論。敲門前,她先把今年和去年度的所需人力數字比較表準備好,讓自己講話有立足點,白紙黑字也讓主管容易下判斷,進而容易買單。若光是表達主張卻沒有事實支撐,只會讓數字型主管認為你吵著要糖吃,不僅無助于爭取資源,還可能激怒他。
數字導向的主管,多半有清楚的績效目標,每次達陣的過程,正是與主管建立革命情感的好時機。蔡玉如表示,自己能與主管產生默契與「化學效應」,就是來自勇于接下任務,而且自我要求做到超乎期待值。久而久之累積出信任,兩個人溝通時就會愈發穩定有質量。
焦慮型主管應對法
●
●
當主管碰到難題又找不到解方時,最容易焦慮。此時為了阻止他的焦慮擴大,產生惡性循環,身為部屬可以做的,就是替他大量搜集信息,協助他決策。
「廣泛搜集信息,個人的判斷就可以平衡,情緒不會一味朝同一個方向發展,」和田秀樹指出。接下來,就要加強主管的信心,與他共同討論出解決辦法,讓他知道解決問題不光是他一個人的責任,你也在和他一起努力。
154期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