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好奇”號的候選著陸點有50 多個,經過五年的研究,美國航空航天局最終選擇蓋爾環形山作為著陸點。千萬年來的風蝕作用加上新近的撞擊,這個古老的撞擊坑里有很多曾被埋葬的物質暴露出來:這里有古河流沉積物,這是地表曾有水流的證據;這里還有富含礦物的斷層地貌——在地球上,與此相似的地形下面通常藏著地下蓄水層。
“好奇”號降落區域富含礦物的斷層地貌——在地球上,與此相似的地形下面通常藏著地下蓄水層。
這座直徑150 千米的環形山主峰海拔高達5 000 米。這座山峰通常被人們稱為“夏普山”,從“好奇”號的著陸點出發,有多條路徑都可以通往這座山峰。“好奇”號著陸6 至12 個月后,就將開始登山之旅。
夏普山由一層一層的沉積巖構成,這種結構的山峰就像一本書,從山腳到山頂,我們可以從中理出火星的早期歷史年表,年表的起點就是這座巨大的環形山形成之后的某個時間點。在“機遇”號火星車8 年的工作周期中,它曾勘測過15 到20 米厚的巖層,這點兒工作成績當然不足以揭示火星氣候演化的秘密,但足以告訴我們,“好奇”號可能會發現什么。
沉積巖非常重要,如果火星上真的曾有生命存活,那它們存在過的線索很可能就在這些巖石中。通過對火星歷史的深入研究,“好奇”號也將間接地告訴我們地球歷史的某一個時期是什么樣子,在我們自己星球的地質記錄中,幾乎完全看不到這個時期的影子——那時候,兩個星球的差別肯定還沒有現在這么大;那時候,火星尚未衰落,地球也尚未走向繁榮。無論如何,行星科學的最終目標是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的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