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最本質的精神需求就是渴望被賞識,渴望成功。因此科研人員心中要充滿賞識的陽光,善于發現廣大教師身上的科研優勢,甚至會挖掘教師潛在的科研能力,借此激勵教師走進科研領域,獲取成功。有研究表明,人在經歷多次成功的激勵后,會滋生自信,產生奮發的動力,自主發展。作為科研人員肩負的責任是營造溫馨的科研氛圍,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使教師在被賞識、被激勵的輕松情緒中走向成功。 未來幾年,教師科研必將成為科研工作的主流,成為科研發展的方向。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更是教師本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基于上述原因,近幾年,我們一直在開展題為“溫馨科研”的活動,活動的主體是教師,主旨是讓教師在科研活動中獲取成功,從而積累信心和熱情,最終促進教師科研的發展,主要活動形式有溫馨環境,溫馨培訓,溫馨指導,溫馨評獎。溫馨科研如涓涓細流滋潤廣大教師的心田。 一、 研究環境民主、和諧——環境溫馨 過去的科研多是專業人員、個別教師獨自奮斗型,屬個體研究。研究者各自為戰,彼此之間沒有協作,選題盲目,研究過程單調、清苦,又由于個人精力、智慧有限,缺少組織管理,成功的機率很小,多次的失敗打擊不但挫傷了研究者的信心和熱情,也讓其他門外的教師對科研望而怯步,失去參研的勇氣。溫馨科研倡導群體研究,倡導自主主選題。 1.變單體研究為群體研究 因為群體研究有別于單體研究的許多優勢,首先它有一個核心——一位有影響力的領導者、組織者(課題負責人)。這位領導者往往能平衡各方面關系,能為這個小集體從學校領導那里爭取到相應的時間、經費、政策等,為課題研究創造條件;第二研究任務分散,減少了每位研究者的壓力。因為每個課題組都是個小集體,由組織者將研究任務分配給組內成員,避免一人獨自承擔。第三,有組織地開展活動,活動形式多樣,激發了教師更濃的探索興趣;第四,群體研究成功的機率高。群體研究中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參與活動的多姿多彩,讓參與者覺得不只是在研究同時也是在“娛樂”。由于集體的智慧多,成功的機率大,一次次的成功,激勵教師投身到下一次研究工作中。溫馨課題讓廣大教師對課題研究、對科研有了全新的感覺,正如身邊一位因課題研究而成名的教師所說,小小集體生活給了我快樂,也給了我成功的機會。 2.變“盲目接題”為“自主選題”,突出老師主體地位 選題是課題研究工作中關鍵的一步,選題方式是否合理,決定著教師選擇題目是否切合自身實際,從而也決定著課題研究是否能最終獲取成果。過去多是上級下派課題為主,教師處于盲目承擔課題的地位,被動研究,忽略了教師的需要、教師主體地位。所派課題難度大,往往僅靠課題承擔者自己的條件和能力是不能完成的。下派課題多數無法觸動教師研究的興趣,這就導致了課題研究最終無果的命運。現在廣大教師在一種全新科研理念指導下,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改變,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探究的愿望,我們倡導校本科研,充分尊重教師,鼓勵、支持教師自主選題。但由于教師本身經驗與研究水平的欠缺,所選課題也往往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我們專業科研人員要不辭辛苦,做好調查、分析,幫助教師選擇不同層次的課題。有經驗的、能力強的教師委以重任,建議承擔省、市乃至國家級課題;能力稍弱的教師承擔縣級課題;經驗少但熱情高的教師建議從校本課題做起。這樣就避免了因選題過高、過大,最終無法結題,損傷教師熱情與自信的情況發生。這也是保證教師走進科研獲取成功關鍵的一步。 多賞識教師,多激勵教師,多幫助教師,指導教師選擇小題,從基礎做起,爭取每一次成功,讓教師在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中收獲快樂,積累熱情和信心。 二、 科研培訓要以“教師為本”——培訓溫馨 過去的培訓多以集中為主,培訓內容多是大型的理論講座,冗長、無趣,遠離教師實際研究環境,這樣的培訓并未真正解決教師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未真正讓教師有所收獲。科研培訓必須要體現以“教師為本”,一切從教師需要出發,一切為了教師的專業發展。近幾年,我們在培訓方式上做了很大的調整,形式多樣,內容切實,培訓可以是一堂課,可以是一次視導,也可以是一個座談會,更可以是一次知識競賽等。2004年我們隨市學會視導員去木蘭一中檢查,并借此搞了一個小型座談會,參會的教師是各級科研骨干,會上大家就日常工作中的疑惑、問題進行了探討和交流,會后參會的教師都說收獲很大;2005年6月我們結合所內課題在實驗校——木蘭二中上了一節公開的實驗課,參會教師20人,均是鎮內各校課題負責人,課后又進行了課評。其實這也是我們精心設計的一次培訓。 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培訓活動如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教師在不經意間豐富了科研知識,在輕松愉快中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不知不覺中走進科研大門。 三、 科研指導熱情真誠——指導溫馨 課題研究的指導工作到位,是教師科研成功的又一關鍵因素。教師群體不同于專業人員,對教育科學現狀的了解,教育科研思路、方法、工具的掌握一般不及專業人員,因此要想讓教師科研插上成功的翅膀,專業研究人員的幫助和指導很重要。我們對待這項工作十分認真,每次指導都能傾其所能做到真誠、熱情;不厭其煩,不辭辛苦。 1.深入基層指導課題研究 我們抓住了幾個關鍵時機,深入基層。課題立項階段,我們組織專業人員下基層,指導選題,幫助設計研究方案,組織開題會,幫助培訓參研教師;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深入實驗校,指導實驗課,指導操作;課題結題階段,下派專家指導數據分析,撰寫論文。對于初次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我們更是全程跟蹤指導,及時給予幫助,傾盡了心力和熱情。 在我們的努力下,“十五”期間成功立項并順利結題的課題:省級2項;市級6項;縣級106項。有900多名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活動,許多教師是第一次參與研究工作并獲得了成果,收獲了成功,也種植了快樂,看著廣大教師一步步走進科研的大門,在研究與探索中走向成功,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喜悅。 2.充分利用骨干,協助專業人員做好指導工作 “十五”期間我們培訓了市級骨干10人縣級骨干70人。他們是科研領導領域的先行者,有著一定的理論素養和研究能力,且他們分布在各個學校,在教師身邊。隨著參研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科研骨干教師的作用便顯現出來了。他們更真切地看到教師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給予教師指導和幫助。 四、科研評價硬中有軟——評獎溫馨 科研評價是激發教師參與研究熱情,調動教師參研積極性,促進教師科研發展的重要機制。我們在延續硬評價的同時,引進軟評價,目的是保證成果評價公正、高水平的同時,利用軟評價鼓勵教師參與研究活動,保護參研教師的熱情。 硬評價一般靠規章制度控制,如科研成果評選制度,科研先進個人評選制度等。近年來我縣教科所、學會、校科研室都完善了制度,健全了獎勵機制,目的是創設更濃的科研氛圍,吸納更多的教師走進科研項目隊伍中來。作為專業科研人員,我們既是制度的制定者,更是嚴格的執行者,更多的是制度執行的督查者。教師搞科研,其中的清苦和艱難,只有我們最能體會。所以我們傾其心力輔助教師完成課題的同時,也十分重視教師成果的申報、批復。對教師成果的評獎,我們實行嚴進松出、硬中有軟的策略,讓每位教師的每篇成果者有去有回,讓成功的喜悅激勵教師,在讓教師辛勤的汗水不白流,在研究中收獲成功,收獲激情,種植希望,積蓄動力,充滿熱情地走進科研。 軟評價在這里界定為校本成果評選、校本科研先進評選等,特指一些鼓勵性的評價,用鼓勵性的評價激發教師的熱情。 實踐證明:學生的人生需要成功的激勵,教師的心靈更需要輝煌的撞擊,成功是信心與熱情的源,成果是科研的生命,溫馨科研讓教師在一片平和中走進了科研的大門。 愛默比爾說:當人們被工作本身的挑戰所激發,而不是外在壓力所激發時,才會表現出一種激情,一種創造,才會真正投入。作為專業科研工作者,要努力點燃教師的科研熱情,給教師以空間,給教師以賞識,給教師以信心,讓教師激情勃發地走進科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