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學的教學基本模式(“三三六”或“10+35”模式)
⑴指導思想: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解放學生,發展學生
⑵課堂模式:“三三六”或“10+35”
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
三個模塊:預習、展現、反饋
六個環節:預習交流;認定目標;交流合作;
展現啟示;交叉鞏固;達標測評
10:教師講解≤10(分鐘)
35:學生自主≥35(分鐘)
2、模式的基本解讀
⑴課堂解讀
①預習(或自學)是最重要的環節。
學生沒有預習的課不準上,學生預習不好的課不能上。預習就是正課,自學就是正課。
②“先學后交,當堂達標”。
“先學后交”與“先學后教”音同字不同,“交”是更寬泛的“教”,體現了合作學習、交流學習、交叉學習。
教室都是方陣式排位,四桌8人一組,沒有散兵游俑,沒有孤兵作戰,沒有“獨立思考”(開小差),且平行分組,均衡搭配。
③目標性、目的性強。
有預設目標,有預習提綱。體現了目標教學的精髓。
④課堂評價直接實際,導向明確。
用學生每節課參與的人次數(參與度)來評價本節課!
⑤學生建立“一幫一”學習制度。
共同捆綁記分!形成“共同體”!從幫與被幫兩學生的成績、品質、行為、習慣等各方面的進步衡量。
⑵課堂感悟
黑板是學生的,甚至地板也是學生的(大片大片地寫出來交流);講臺是學生的,甚至整個講解過程都是學生的;學習知識的初始權是學生的;疑難問題的發現權是學生的。
營造真正“三動”的課堂:動腦(預習階段)、動手(展示階段)、動口(交流階段)。
真正落實“三講三不講”。
教師:“退居二線”——糾偏、點評、總結、釋難。
而我們的課堂是教師表述的課堂,甚至是表演的課堂,學生不痛不癢。雖然講的很到位、很清晰、很精彩,但真正聽懂(注意力能集中起來且能跟上你的思維)的只有一半,一半中聽了能記住的只有一半,記住的一半中能重述和再現的只有一半。多講的弊端在于:大部分時間被一人充斥,大部分學生沒有獨立思考,沒有實踐訓練,沒有進行自我加工、重復加工和深加工。一句話,或沒有留下烙印,或留下了但不能翻刻出來。
課堂是要講的,不講不成課。但怎么講?尤其是講多少?是需要永恒研究的問題。課堂的本質在“學”而不在“講”,要把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學。講也是學的一種方式,但不能成為幾乎唯一的方式,學的方式應多種多樣,尤其應探究主動學和自己學的方式。
⑶課堂啟示
①勵志— ①—激發斗志、鼓舞士氣、樹立信心是提高課堂效益的最大保障。(有氧學習)
A:是讓本次周考自己不理想的成績再次重演,還是將不服輸的志氣轉為行動?(初一、三)
B:中考,離我有多遠?(時間)
我,距中考有多遠?(實力)(初三、五)
C:別人都在進步,你還在等什么?
D:周考、月考公開欄(初二·二、三組)(附后)
從來沒見學生如此精神抖擻,如此不遺其一的熱情高漲。把孩子的心抓起來了(三中:倒計時50天,中考宣誓大會;安丘四中:信心教育法)
建立以激發斗志、博取學業成功為主基調的學習文化,營造濃厚的進取氛圍。
②敬業:取得教學成績的基本前提(主動工作)
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課本,一個教室。艱苦環境,簡陋設施搞改革。
A:幾乎無獎金,工資——月報酬600—700元。
B:每天加早自習12節,晚9點前全部坐班,每周六下午教師論壇、教師沙龍、公開課評比,雷打不動,但是沒有任何補助。
C:公示欄:每天公布上課情況、晚自習情況。
田敏:——————
高慧:——————
排出名次和分數
D:支 撐:團隊精神,集體榮譽感。
③總結:——校本提升(享受榮譽)
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形成經驗,不斷地推出成果。
3、引發的基本思考
⑴課堂能改,必須改。(要成為擲地有聲的信心之音)
⑵有氧學習,主動工作,放還學生,享受榮譽,是提高整體課堂教學效益的最佳狀態和根本保證。
⑶能否取得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是能否實現教與學的真正轉化,即能否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為此,必須重新審視和反思課堂里和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