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時候,德國幾乎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依照當時的軍事實力,世界前三強依次為:德國、美國、蘇聯。德國當時在航天和軍事技術都非常發達,領先世界水準,包括:火炮、裝甲材料、發動機、潛艇、導彈、噴射機、液化煤和光學儀器等技術,不過,像這樣的軍事強國,竟然遲遲沒有研發出原子彈,反而被美國捷足先登,這其中又有什幺原因呢?
早在1937年,希特勒就已經批準了德國研制原子彈的計畫。
早在1937年,希特勒就已經批準了德國研制原子彈的計畫──鈾計畫。但是,納粹德國卻對猶太人實行殘酷的種族迫害,先后有2000多位猶太科學家和工程師離開德國移居美國。戰爭前夕,德國有40%的大學教授失去了工作,導致「鈾計畫」的科技人才出現缺口,后來德軍從戰爭的實用需要出發,把研制火箭武器放在首要地位。從1937年到1940年,德國陸軍在發展大型火箭方面花費了5.5億馬克,而「鈾計畫」的經費只有100多萬馬克,經費就嚴重不足。
1942年之前,希特勒完全把賭注押在了閃電戰上。希特勒認定,戰爭會很快結束,德國沒有原子彈照樣可以取勝,使得「鈾計畫」的進展就變得更為緩慢。與此同時,盟國還對德國的「鈾計畫」進行了無數次的破壞。當時,德國科學家布雷格,要西門子公司加工用于核子試驗的石墨時,盟國的地下人員聽聞后,就立刻展開破壞計畫。
盟國還對德國的「鈾計畫」進行了無數次的破壞。
西門子公司把生產石墨的任務交給了普拉西米工廠,當時工廠總工藝師,阿爾溫斯密特,是一個堅定的地下反納粹者,他在制石墨的時候添加了鈣等雜質。德國軍方想不到生產的石墨是不純凈的,布雷格教授也沒有想到石墨是不純凈的。因此,每當布雷格教授用不純凈的石墨去做核反應爐的實驗,全部都以失敗告終,但他始終沒有想到會是石墨本身有問題,而不是他的理論有問題。
美國為確保首先研制出原子彈,成立了代號為「阿爾索斯」的秘密行動小組,他們的任務是搜捕納粹德國科學家、搜集重要的戰略物資、刺探有關德國秘密武器的情報,這就是經常隨同美軍一起行動的美國的科學間諜小組。當時他們行動極端機密,只有美軍最高領導層的少數人,像陸軍部長史汀生、參謀總長馬歇爾將軍等知道。到第二戰結束時,阿爾索斯將數千德國科學家「搶」到了美國。一直到1945年10月,阿爾索斯小隊才正式解散。
阿爾索斯(Alsos Mission)秘密小組。
1943年2月,阿爾索斯發現了德國建在挪威的生產重水的工廠,而重水是生產原子彈的重要原料,阿爾索斯”游擊隊員秘密潛入深山老林里的重水廠,進行了摧毀。隨著更多的國家介入和更多戰場的開辟,形勢對德國越來越不利,德國加快了對原子彈的研究計畫。1943年,盟軍總司令下令美國用150架遠程轟炸機摧毀了德國的維蒙克工廠,維蒙克工廠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幾乎喪失了生產能力。
1944年1月,德國把重水通過渡船運走時,渡船被美國飛機擊沉了。德國徹底喪失了信心,從此就中斷了原子彈的研制,隨后美國在1945年成功的研究出了第一顆原子彈。假如當時盟軍沒有阻止德國的原子彈研究,德國成為第一個研究原子彈成功的國家,那幺整個世界戰局都將發生巨大變化,也有極大的可能造成世界的毀滅。
內容來源:環球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