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又叫包心白菜(Chinese Heading Cabbage),其外型與品種也因產地而有所不同,分有結球白菜、大白菜、捲心白菜、黃芽白菜、山東大白菜、天津白菜、包心白菜、洋白菜等。中國、韓國、日本是當時食用大白菜量最大之國家,韓國更因此研發保存泡菜的冰箱。
臺灣通常將白菜分為結球白菜與不結球白菜兩類,結球白菜為包心白菜、半結球白菜為山東白菜、不結球白菜為天津白菜;全年均產,11月至翌年5月為盛產期,冬季的產地在彰化、雲林、嘉義、臺南等地,夏季產地則以高冷地區為主(如梨山、南山等)。
一般而言,大白菜既是配菜、也是主菜;其熱量低、可增加飽足感,具有解熱,潤喉,消食下氣,清腸胃,解毒,以及緩解口乾舌燥、喉嚨發炎、小便不順、腸熱便秘等功能。國畫家 齊白石認為白菜為菜中之王,故宮展示的『翠玉白菜』更是永留人心的藝術品。
大白菜為美國癌癥醫學會推廣的30種抗癌蔬果之一,與花椰菜、甘藍、高麗菜等為姊妹菜,其所含的成分相近。關於大白菜之營養成分,如衛生署食品衛生處之『臺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所示(詳見表一);而大白菜所含的植物性化學成分則有甘露糖、色氨酸、胡蘿蔔素、蘿蔔硫素(Salforaphane)、吲哚(Indoles)、奎寧、黃體素、葉黃素、異硫氰酸鹽、葉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