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先治痰
咳嗽既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又是肺部常見、多發的肺系病癥。咳嗽最早見于《內經》,“五氣所病肺為咳,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認為咳嗽有二,一日熱,一日寒。張景岳提出從肺論治,傅山治咳嗽,善從三焦辯證,喜從肺、脾、腎立法。咳嗽由于脾氣直衰,斡旋之令不行,則可咳嗽,久病痰多,切不可作脾濕生痰論之,蓋久病不愈未有不因腎水損虧者,咳嗽先治痰。
咳嗽分內外
中醫通常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兩類。外感咳嗽因風寒襲肺,風熱犯肺,風噪犯肺。內傷咳嗽有痰濕雍肺,痰熱郁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虛等癥。一般來說,小兒咳嗽發生的原因,主要為感受外邪,其中又以感受風邪為主。咳嗽的病變部位在肺,常涉及于脾,病理機制為肺失宣肅。肺為嬌臟,其性情宣肅降,上連咽喉,開竅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氣,司呼吸。外邪從口鼻或皮毛而入,邪侵于肺,肺氣不宣,清肅失職而發生咳嗽。小兒脾常不足,脾虛生痰,上貯于肺,或咳嗽日久不愈,耗傷正氣,可轉為內傷咳嗽。
御寒保暖抗咳嗽
對于咳嗽的預防,重點在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皮毛腠理御寒抗病能力。若有感冒及時診治。外感咳嗽,如發熱等全身癥狀明顯,應適當休息。內傷咳嗽多呈慢性反復性發作,尤其應當注意起居飲食的調養,可根據病情適當選食梨、萊菔、百合、荸薺、枇杷等,注意勞逸結合。緩解期應堅持“緩則治本”的原則,補虛固本以圖根治。此外,人們應注意氣候變化,防寒保暖,飲食不宜甘肥、辛辣及過咸,戒除嗜酒吸煙等不良習慣,避免刺激性氣體傷肺。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