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皮膚病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進國家皮膚疾病臨床醫學研究創新網絡建設,4月17日,“中國2型炎癥皮膚病臨床研究與均質化診療項目暨2型炎癥相關皮膚病全國協作網建設項目”在京啟動。該項目由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與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聯合主辦,計劃在2021年首批建立至少100家符合標準的2型炎癥皮膚病協作單位,多方聯手搭建專注2型炎癥疾病領域的規范化診療中心。
“項目旨在為更多2型炎癥皮膚病患者提供規范化診療,推動我國2型炎癥皮膚病整體治療水平的提升。”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李若瑜教授指出,過敏、炎癥等免疫系統疾病作為影響人類生活質量、威脅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有必要通過規范體系的建設,推動和提高診療及科研水平均質化發展。
據悉,該項目還將建設中國2型炎癥皮膚病臨床診療數據庫,長期追蹤患者生活治療、診療結果,探索中國2型炎癥皮膚病臨床特征與診治規律,建立有中國特色的2型炎癥皮膚病診療路徑。借助項目,協作醫院將廣泛開展臨床研究、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推廣應用和科普宣教,并且通過技術培訓和遠程教學等途徑提高中國2型炎癥皮膚病的診療均質化水平。
4月起,我國已進入過敏高發季節,且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加大和環境污染等影響,過敏、炎癥等免疫系統疾病呈現不斷增長趨勢,過敏已經成為新世紀的“流行病”。據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統計,過去30年間,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至少增加了3倍,目前全球總患病率已達22%,很多患者深受過敏困擾。
患者和醫生認識不足、長期規范治療難以維系,對2型炎癥疾病的診療提出了極大挑戰。我國2型炎癥疾病規范化診療管理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李航教授表示:“中國2型炎癥皮膚病臨床研究與均質化診療項目希望通過建立規范化診療流程和臨床規范,提高醫生規范化治療的認知和實踐,從深度和廣度全面提高皮膚科在此領域的診療和科研能力,讓老百姓享受到高水平、均質化的醫療服務。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均質化診療路徑,可以真正幫助患者實現早期診斷和規范治療。”
由2型炎癥反應引起的特應性皮炎,以反復發作的劇烈瘙癢和皮疹為主要臨床表現,是“皮膚—消化道—呼吸道”過敏進程的首發疾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皮膚科主任張春雷教授提醒,2型炎癥疾病貫穿嬰兒、兒童、成人、直到老年整個生命進程,疾病的長期反復,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因此需要長期管理。新的精準靶向生物治療的出現,使得皮膚科醫生有了新的治療武器,未來,生物靶向精準治療成為新趨勢。作為一種累及終身的疾病,患者若盡早啟動規范治療,可延緩特應性進程。
“近年來我國特應性皮炎在診斷、治療和預防方面已經有了非常有效且安全的方式,以抗白細胞介素-4和-13的創新生物制劑以及小分子藥物為代表,實現了從機制上治療2型炎癥相關疾病,可快速、顯著、持續地改善特應性皮炎患者的皮損程度和瘙癢癥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開創了2型炎癥治療領域的生物制劑時代,打破了傳統治療的困境。”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耿松梅教授表示,中國特應性皮炎患者眾多、疾病負擔嚴重且治療相對困難,治療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的靶向生物制劑達必妥被列入新版醫保目錄,大大減輕了患者的治療負擔,更多患者能夠享受到高性價比的創新藥,堅持長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