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潤良
(已篩選)
……我索性獻丑一次,以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講一講(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談的讀書特指文學類書籍)。
1養(yǎng)成寫書評的習慣
至于應該怎么寫書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角度。但我建議不要泛泛而談,不要試圖“總結全書”,把書中的邊邊角角都寫到。那樣,既不切合實際,也沒有多大用處。
個人感覺,最好的方法還是找到一個切入點,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寫出來。一本書,它總有讓你印象深刻的東西,如果沒有,那就寫寫它為什么沒有令人印象深刻,它的欠缺處在哪里。
2養(yǎng)成摘抄的習慣
摘抄下來,時時翻閱,乃至誦讀,不僅有利于記住一本書,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培養(yǎng)我們的語感,當自己提筆寫作的時候,下意識就會寫得流暢,遣詞造句也變得游刃有余。
另外,這些亮眼的句子也可以在適宜的時候,引用到我們的文章中去,一來增添文采,二來使得內容更加豐富。
迄今,張愛玲《金鎖記》里的某些句子、段落,甚至章節(jié),我依然可以熟記成誦,更早些的,蕭紅的《小城三月》、沈從文的《邊城》同樣記憶猶新,這都是拜摘抄所賜。
3讀者與書要講緣分
抱著讀名著的心態(tài)去找書,沒問題,問題是,讀不進去,不要硬讀。一本書讀不進去,或許緣分未到,放一放,下次也許就讀進去了,又或許根本沒緣分。
該記住的自然會記住,那些記不住的,或許本來就不該記住。日子久了,時間會自動篩選對你有助益的書。
4讀書切忌功利化
把讀書它當成一種娛樂,讀書的過程即是享受的過程,收獲的過程。
5讀書貴精不貴多
6有些書是不需要記住的,消遣娛樂就是它的使命
7讀書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不要為讀書而讀書。
與其假冒文藝青年,不如做條粗俗的真漢子。
以上,就是我暫時想到的幾點體會,建議算不上,只是體會。回頭看一遍,發(fā)現有些流于淺白了, 我不說,想必大家也懂。但世上很多事都是這樣,大道至簡,貴在踐行。
愿你喜歡讀書,并讀有所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