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發布的新一線城市榜單可謂是給中國城市發展成果評價分級,盡管有諸多爭議,但列入新一線15城榜單中的城市可謂是除四大一線城市外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代表。而新一線城市榜單也可以認為是強省會戰略成功的寫照,在2020年新一線15城中,可被稱為強省會的有成都、武漢、西安、鄭州、長沙、合肥6個,再加上雖是直轄市,實質也是省級體量,事實上的強省會重慶。中西部強省會城市在榜單中占據了半壁江山。
2020年中國新一線城市分布
強省會戰略也幾乎就是專指中西部省份,以上述幾座城市為代表的中西部內陸省份,在無海洋經濟加持,無政策先發優勢的前提下,集中全省之力打造一個明星城市,來參與全國競爭,爭取資源。結果證明是成功的,這幾座內陸省會已經躋身中國城市頭部舞臺。與中西部內陸省份相反,東部沿海省份往往是雙星、多星閃耀格局,省會城市紛紛被沿海港口明星城市光芒所掩蓋。雖然這樣的城市格局使全省整體實力更強,但省會作為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省會的衰落,對全省整體的均衡發展是不利的。因此,東部一些省會紛紛提出強化省會首位度的戰略。那么這些東部沿海省會打造強省會,誰可能成功?
中國省會首位度排名
從名義上,也就是省會經濟占比全省來看,東部省會絕難達到中西部省會接近40%的高度,但如果看實際意義,則東部沿海諸省有這兩個城市則可達成實施上的強省會。那就是濟南和南京!恰好是兩個在省會首位度排名中倒數兩位的城市,首位度倒數并不是因為這兩個省會弱,而是由于省內其他城市太強。強省會的本質是有著廣闊的人口腹地和經濟腹地來支撐中心城市的發展,再反過來由中心城市帶動輻射周邊,最終走向共同進步。
濟南都市圈體量并不小
濟南作為山東省省會,省內存在感一直不強,公認的山東首城是青島,在濟南合并萊蕪之前,連煙臺都可壓著省會一頭。近年來北方經濟疲軟,作為北方第一經濟大省的山東GDP擠水,幾乎就是北方經濟不振的縮影。這里面,山東城市布局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山東面積大,人口多,青島作為港口其實很難輻射廣大內陸城市,帶動作用有限。而濟南的不強,幾乎就削弱了山東一半的力量。從省內布局來看,山東亟需要強化濟南作用,帶動周邊發展。而正是由于山東的體量,濟南能夠做成事實上的強省會,也許在全省占比依舊不高,但在山東內陸作為一個強大支撐,并輻射至河北、河南,濟南具有成為強省會城市的基礎。
南京都市圈發展成熟
南京最為號稱蘇大強的江蘇省會,本身實力并不弱,奈何省內群雄并立。但看實質,南京其實已是強省會,是輻射蘇中蘇南淮安、揚州、鎮江和安徽東南半壁的事實上強省會。如果把南京都市圈單獨拿出來看,南京在圈內的向心力極高。蘇錫常事實上的省會是上海,南京想爭也爭不過,因此,南京不如就踏實安心經營好自己的都市圈即可??v觀全國,像南京都市圈這樣呈向心布局,中心城市向心力極高的都市圈并不多,從這個角度來看,南京的強省會發展甚至已經到了高于中西部強省會的第二階段,那就是中心城市和衛星城緊密聯動,各司其職,共同促進的階段。
綜上,東部省份的強省會打造將和中西部有著明顯的不同,濟南和南京具有成為局部強省會的優越條件,最有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