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不教,子之過
“養(yǎng)不教,父之過。”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父母年紀大了,子女也負有教育父母的義務(wù)。話說起來好像有一點刺耳,而事實往往確是這樣。
“吃到老,學到老。”前半句人人皆優(yōu)為之,后半句卻不易做到。人到七老八十,面如凍裂,疾呆黃老,步履維艱,還教他學什么?只合含飴弄孫或只坐公園木椅上曬太陽。這時候做子女的就要因材施教,教他的父母不可自暴自棄,應(yīng)該“人生七十才開始”。
代溝之說,有相當?shù)览怼2贿^這條溝如何溝通,只好潛移默化。上一代的人有許多怪習慣,例如:父母對于用錢的方式,就常不為子女所理解。年輕人心里常嘀咕:“你要那么多錢干什么?一個錢也帶不到棺材里去!一個錢看得像斗大,一串串地穿在肋骨上,就是舍不得摘下來。眼瞧著錢財越積越多,而生活水準不見提高。”嘀咕沒有用,要事實上逐步示新的生活模式。看他的一把坐椅缺了一只腳,墊著一塊磚,勉強湊合,你便不妨給他買一張轉(zhuǎn)椅躺椅之類,看他肯不肯坐。看他的衣服捉襟見肘,污漬斑斑,你便不妨給他買一件松松大大的夾克,看他肯不肯穿。這當然不免要破費幾文,然而這是個案研究的教學法,教具是免不了的,終極目的是要父母懂得如何過現(xiàn)代生活,要讓他知道消費未必就是浪費。
教育的方法多端,言教不如身教。父母絕非低能,大抵也會知道棋仿。在公共場所,如果年輕人都知道不何喧嘩,他們的父母大概也會不大聲說話。如果年輕人都知道魚貫排隊,他們的父母也會不再攘臂搶先。如果年輕人不牽著狗在人行道上遺矢,他們的父母也許不好意思到處吐痰。種種無言之教,影響很大,父母教育兒女,兒女也教育父母。
有些父母在行為上犯有錯誤,甚至惡性重大不堪造就,為人子者也負有教育的責任。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這就是說,父母有錯,要委婉勸告,不可不管;他不聽,也不可放棄不管,更不可怨恨。當然,更不可體罰。看父母那副孱弱的樣子,不足以擋尊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