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并孫子著
“上司開口才半句,早已說是是是,對對對:下級陳詞達千言,始終作嗯嗯嗯,噢噢噢。”刊發于2001年第1期《讀者》上的這副對聯,活生生的寫出了某些“公仆”的丑惡嘴臉。如果給這副對聯題個橫批,竊以為“牛并孫子著”就挺合適。
“什么并什么著”的句式,并不是我的發明。我肚子里的那點墨汁,就是兌上一噸醬油兩噸陳醋三噸清水,也牛不到隨心所欲創造一種新的漢字組合規則的程度。充其量,我只是莊子筆下那個可憐的效顰東施而已。
牛,是一種高難度的狀態,一種眼珠上翻,目空一切,居高臨下,惟我獨尊的狀態。不是隨便哪個打足氣兒的軀殼都能牛的,沒有權利、地位、金錢、關系網一類的“硬件”暗中捆綁著腰桿子,神仙也牛不起來。即使有人假模假樣的牛起來,心里也一定忐忑著沒有底氣,惟恐那天遇上青面獸一般的“牛大”把自己當成潑皮牛二“連搠兩刀”枉送了性命。
孫子,也是一種高難度的狀態,一種唯唯諾諾,俯首貼耳,惟命是從,低三下四的狀態。不是小人兩輩就能當孫子的,沒經過李蓮英、安德海、高力士這些“經典孫子”的身教言傳,又長不出“見個好臉就睡不著覺”的奴顏媚骨,別想當好孫子。即使有人照貓畫虎地孫子了幾把,事后也一定像阿Q一樣憎恨自己:“我怎么本得連個圈也畫不圓呢?”
牛并孫子著,是一種超高難度的的狀態。因為這是一種既能眼球上翻,目空一切,居高臨下,惟我獨尊,又能唯唯諾諾,俯首貼耳,惟命是從,低三下四的狀態。學不會民間藝人出手如電的變臉絕活,就別想“牛并孫子著”。
千萬別小瞧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越是高難度的東西越有人練,而且練得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找幾個日子無比滋潤而且前途無限光明的“主兒”觀察觀察,就知道“牛并孫子著”的角色一直頑強地旺盛地活在我們身邊。
一個人當一回孫子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當孫子。看見有人大步流星給局長的外孫送泡泡尿糖嗎?看見有人一溜小跑為干咳了一生的領導捧上紙巾嗎?看見有人汗流浹背為書記的女兒擦亮桑塔納了嗎?看見有人渾身泥水為廳長的女兒清洗抽水馬桶里了嗎?那就是孫子們在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地忙碌著。孫子們天生一副奴才相,腰桿子彎得讓人擔心,不知哪陣風會把他們的腦袋和尊嚴“咔嚓”一聲一同吹到褲襠里去。孫子們記不清老爹老媽的生日,卻忘不了局長的孫子哪天學琴學畫局長夫人的寵物哪天洗澡打針。孫子們在家里大多是“油瓶倒了也不扶”的“大丈夫”,到了領導面前卻是手腳出奇利落腦子出奇靈巧的“小媳婦”,領導一摸煙,立馬就遞上火,領導一打飽嗝,立馬就想到“消食解悶”的去處,甚至領導日理萬機后的“業余生活”,也無不周到妥帖機密豐富,就連市面上難得一見的壯陽藥片,也費盡心機折騰來,“悄悄地”孝敬到領導的內衣口袋里。
盡管孫子難當,還是有人心甘情愿前仆后繼爭先恐后去當,因為這是一塊跳板一條捷徑,不僅有用有效,而且回報率高,屢試不爽。要學歷沒有學歷,要資歷沒有資歷,要能力沒有能力,一個又一個的“廢物點心”大搖大擺堂而皇之地擠到一大片能人志士,獨得要職如探囊取物,青云直上如直升飛機,其實就是寫在孫子另一面的“牛”字在說話。“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學識、水平、能力、素質、成果、貢獻,人緣、機遇、責任心、原則性,所有的東西你都卓爾不群一枝獨秀,但“命運的大蒜頭”總把失落和沮喪留給你,你還真別轉不過彎,和春風得意者相比,你肯定在一些方面自愧不如,比如“馬屁經”,比如“孫子術”。
牛并孫子著,練得是變色龍的功夫——遇見孫子就牛,牛得盛氣凌人;遇見牛就孫子,孫子得低聲下氣。這功夫的基礎是當孫子,當孫子只是“初級階段”,把孫子當足了悟透了,再取牛,才得心應手,洞察一切,才能牛出層次,牛出水平。而且在初步牛起來之后,再當孫子,腦子和腿腳都高人一等,高人一等的孫子得了寵,身上的牛氣自然遠非凡夫俗子可比。所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遺憾的是,我們周圍“經歷過風雨”的孫子越來越多,以致許多正人君子一肚子學問、見識和抱負、激情都憋進了“氣死人胡同”。牛起來的孫子們掂量他的屬下時,手里拿的自然是一把重孫子的尺子。作為“過來人”,他們最清楚“下屬的規范和標準”,他們看重和需要的,不是學識和能力,而是態度和忠心。換句話說,他們寧要看家護院的笨狗,也不要沖鋒陷陣的猛虎。你的身上不多長幾兩笨肉,休想躋身于心腹和近臣的行列。你的心里不多裝幾頁“牛和孫子的辯證法”,就別想得到領導的賞識。這還不算,牛起來的孫子們因為當過孫子更知道珍惜“牛氣”,干起指手畫腳、趾高氣揚的事來,往往后來者居上,讓人目瞪口呆,嘆為觀止。在這樣的牛爺面前當孫子,無形中就多了幾分難度。
好在,“先牛起來”的只是一部分人,牛并孫子著的,也只是一部分人。有更多謙虛勤勉的志士仁人做棟梁,我們的社會才充溢著朝氣、正氣和希望。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那些“牛并孫子著的” 人的存在,因為他們是臭豆腐,而我們則是一鍋大鮮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