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許廣平獨子周海嬰夫婦及其長子周令飛夫婦,參加了“許地名人故宅掛匾儀式”。接受訪談時,周海嬰說:“我希望,青少年能逐步接觸魯迅的作品。個別年輕人如果不喜歡(魯迅),也沒關系。”周令飛說:“雖然家里有很多魯迅的書,但是孩子想不想讀,要順其自然。”
透過周海嬰和周令飛的話,不得不說兩人是清醒的。今年年初,魯迅故里百草園舉行了一場活動。會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的說法引起多方共鳴。
學生為什么怕讀魯迅?魯研專家說,在魯迅小說教學中,老師常會偏重闡發一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而化之的主題,比如,《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原本很“單純”、很溫情也很溫和,而授課者卻把無數政治標簽強加給魯迅,讓魯迅變得生硬,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拒學生于千里之外,學生不愛讀,當然是有原因的。
周海嬰說:“用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我覺得非常殘忍。”魯迅后人這樣說,他人為何不能有所警示呢?問題是,在應試教育裹挾下,正如家長感嘆道:“如果我還孩子一個童年,我就要欠孩子一個成年。”家長敢不讓孩子讀魯迅嗎?這是最殘酷之處,也最讓人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