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和中國一樣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由于長壽和生育率低,在這個擁有965.7萬人口的國家里,超過65歲退休年齡的人占到總人口的 17%,其中80歲以上的老人占5%。瑞典早已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國的老人覺得人老了,不敢穿,不敢玩,不敢花。瑞典人怎樣看?
老人是社會尊榮的群體
瑞典的養老制度比我國制定的早。20世紀50年代中期,他們就制定了《社會福利法》,其中規定子女和親屬不再負有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這就撇清了老人和子女能否相互依賴的法律關系,老年人從心理和人格上的完全獨立,為社會對老年人有個正確認識提供了前提。
每個國家對老年人的態度不盡相同。據調查,瑞典社會普遍認為,老年人曾是這個國家的建設者、保衛者,是應受到尊重的社會福利享有者,他們享受國家的一切養老待遇是天經地義的,受到尊重和關愛,這一點毋庸置疑,尊老愛老已經是全社會共同的認識。
可以說,瑞典老人是作為社會尊榮的階層存在著,而不是國內所普遍認為的,老年人是“弱勢群體”,獨居社會的一隅,需要通過呼吁和法律懇請社會理解、同情、關照他們。
由于瑞典從社會輿論到國家法律規章制度對老年人的保護、養老都比較成熟,老年人的經濟狀況和心理都處于很良好的狀態。一般的人在65歲后,根據居住年限都有基本養老金;工作過的人,退休后根據工齡長短,還可領取附加養老金。另外還有住房補貼。總之,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在瑞典還是很不錯的。
瑞典老人因為不撫養兒女,更不會如中國人幫了子女還要帶孫子,加上多年的積蓄,無憂的養老保險,大都經濟優裕,手頭闊綽,開好車,拉著房車、汽艇來往的耄耋老者隨處可見。可以說,在瑞典,健康的老人就是城市里最“牛”的人。
瑞典年輕人羨慕老年人,欣賞老年人而不是輕視他們。據說,有一次瑞典前首相約蘭·佩爾松在演講中說,作為首腦,他考慮最多的并不是如何發展經濟,增加就業,而是應對瑞典的老齡化。此言一出,先是遭到謀求發展的青年人的反對,接著是老年人不滿意了,他們宣稱,我們并不老,而且生活得很快樂!
老齡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
瑞典人65歲退休。人們普遍認為,60 歲左右的人正欣欣向榮,正走在人生的享受和利用的巔峰。在他們眼里,40 歲以下的人都是青年,于是在超市和商店換季打折的時候,老年人會積極地加入到青年人采購的行列。
他們購買打折商品,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既是享受年輕的快樂,也是對自己年齡的忽略和挑戰。他們說,年齡和歲月不是寫在自己的臉上和身上,而是表現在自己的行動和態度上。60歲的人追求美麗和時尚,他們發出的青春氣息,是這個國家到處都能看到的與青年人爭輝的一景。
從斯德哥爾摩、哥德堡到南部城市馬爾默,大街上見到的60歲左右的老人,個個衣著體得、考究,女人打扮入時,神態自若而高雅。在瑞典,有條件的地方在道路輔路上都劃出專用的自行車道,時不時你會見到穿著嫩綠色運動裝的老年人騎著單人或雙人自行車疾馳而過。清晨,遛狗的、競走的,跑步的老人隨處可見。周六周日的跳蚤市場上,賣貨的、閑逛的,也以老年人居多。平時在馬路旁的餐館、咖啡廳里,更能見到悠閑自在的老年人。
總之,你見到的老年人,除了推手推椅的外,能走路的都精神矍鑠,穿戴整潔,滿臉的自信和平靜,在他們臉上找不到絲毫的自怨自艾。夫婦相依、相扶,恩愛有加,倆人或一人開車去附近城市甚至國外旅行的比比皆是。
心態變了,行動會跟著改變
在瑞典老人看來,中國老人不敢穿,不敢玩,總喜歡把老了、不行了掛在嘴邊。他們不以為然,覺得不可思議。
瑞典女性本來就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或許60歲的老人對生活的選擇標準遠比中國老人高,機會遠比中國人多,這里的老人直截了當地表示:老齡只是人生的一段,不是衰微的末稍。女性老人半開玩笑地說,她們的心像20歲的青春少女一樣在律動,散發著無盡的年輕氣息,難道你看不出來嗎?因此,他們說,70歲人生才開始,你完全可以按照你年輕時的愛好行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是啊!中國老人,就看你咋看了。選擇全在自己,心態變了,行動會跟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