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甘肅老農感慨地說:現在的人不管干啥,都要圖個快嘛!我以為這是迄今為止關于我們時代最樸素、最一針見血的說法。由此,我將之概括為:這是一個縮略的時代,是一個“壓縮餅干”的時代。
先說感情,友朋之情,師生之誼,本該是一個長期的情感過程,但這過程太漫長 、太磨人了,不如壓縮之,直接甩出一筆錢,人情債遂一筆勾銷,當晚即可安心入眠。
再說閱讀,看大部頭的著作,徜徉在人類精神的寶庫,固然充實,但是太累人了,難見實效,不如轉化為看看影視,聽聽演說,省卻多少麻煩。哲學、史學、美學等等學問,源遠流長,研究起來太費勁,不如轉化為通俗讀物、白話今譯、生意入門之類的小冊子,彼此都方便。
至于消費,我們剛為購到一輛新自行車高興了幾天,旋即卷入了談論私家轎車的熱浪,工業化還沒實現,就大做起后工業社會的美夢。
甚至,人生過程也在縮略化。本來,人生各階段各有韻味,童年稚氣,少年多夢,青年豪勇,中年多思,既不能互相代替,也無法相互超越。可惜現代人總覺得按部就班太沒意思,不如壓縮之,重點是壓縮童稚期和多夢期,盡快轉化為掙錢、贏利,人由此而早熟,心由此而提前蒼老。
古人云:“貪看名山者,須耐仄路;貪看月華者,須耐深夜;貪見美人者,須耐梳頭。”而縮略者恰恰缺乏這種耐心。
“縮略”是趕路人與時間搏斗的一種方式。也許,趕路人自有不得不縮略的苦衷,其中也許不乏積極因素。但從根本上說,所謂縮略,就是把一切盡快轉化為物,轉化為錢,轉化為欲,轉化為形式,直奔功利而去。縮略的標準是物質的而非精神的,是功利的而非審美的,是形式的而非內涵的。縮略之所以能夠實現,其秘訣在于把精神性的水分一點點擠出去。像壓縮餅干似的,卡路里倒是足夠,滋味卻沒有了。對一次性的短暫人生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