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鼠向貓獻花時 |
邊人 |
一日去某宅區,尚未入院門,一只肥碩的老鼠在眼前慢騰騰由院門邊晃出,把我嚇一跳。剛驚訝此鼠為何能在宅區如此招搖,遇人絲毫不驚慌失措,腳步就已入到院內,眼前情景更是讓人一驚:同樣肥碩的兩只老鼠就在樓房門口一堆細碎物前覓食,旁邊立著一只貓!想不到在大城市的宅區,鼠患竟會嚴重到 這樣一種程度。而貓看起來像在為鼠站崗放哨的情景,更是讓人搖頭感嘆。我不由想到前不久20億只田鼠大鬧洞庭湖的事,幻覺中就出現了同樣鼠患發生在城市的恐怖場面。當然這只是杞人憂天,無稽之談。 洞庭湖鼠患引發了生態環境保護的話題。專家認為,用投放老鼠天敵的辦法修復生態鏈,不失為有效之舉。可世人知道,貓不抓老鼠這個事實,似乎已經存在好些年了。于是報紙上又出現了關于“以貓制鼠”的各種報道。據說廣東中山市已成功研究出“變貓術”,將普通家貓“野化”為兇悍的“野貓”,再度恢復它們捕捉老鼠的本領。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餓它們。雖然這算不上什么科學,卻說出一個道理,貓不捉老鼠之已久,看來是環境變了,生活條件改善了,養尊處優了,所以功能退化,需要從人類對它們的馴化,改為再由人類對它們施行“野化”。 貓之角色經歷這樣的變化,是人類沒有預料的,說明用進廢退的道理。從另一個角度看,老鼠夾縫中求生存的本領,也著實應該引起人類的注意。過去“除四害”中,有一害是老鼠,叫做“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現在似乎不怎么對老鼠“喊打”了,但把鼠患嚴重的責任全部推在貓的失職上,也就有些冤枉。說實在的,在“狼愛上了羊”的年代,從前被人人喊打的老鼠,以后會不會成為一些人的寵物,也未可知。好萊塢就有不少電影是為老鼠重塑形象的。1999年出品的《精靈鼠小弟》,描寫的就是老鼠的奮斗史,曾獲全美票房冠軍。而在此前的另一部影片《捕鼠記》中,人格化的鼠,也成為了智慧和頑強的化身,人鼠之戰的結局是人終于向鼠妥協,據稱這證明了“一只老鼠的智商,超過兩個人類笨蛋”的比喻。在國內一個手機小說征文活動中,我也見到過有一篇手機短文是寫貓和鼠的,記得大意如此:貓追老鼠到了一個花店,老鼠無路可逃之際突然靈機一動,順手拿一束花獻給貓。貓先是一愣,后嬌嗲地說:“死鬼,來得這么突然!”瞧,貓就這么輕易地被老鼠所成功賄賂!老鼠這么強的生存競爭本領,人類若是不防,難免鑄成大錯,釀成大患。 宋人有一小品《貓逐畫鼠》,說一士人作鼠畫一幅贈縣令。縣令并不在意,將之隨便掛在墻上。后來卻發現每天路過時,見到這幅畫必落地上,覺得蹊蹺,于是在黎明時偷偷察看,發現原來是貓弄下來的。他舉起畫,貓就跳起來追;他又拿這幅畫去試別的貓,都這樣,這才恍然大悟,是這畫畫得太逼真了。這個小品也告訴我們,從前的貓,犀利敏銳得連紙上的老鼠都不放過,真正是貓的本色!不知現在的“變貓術”,還能不能還原這種原始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