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在《浮士德》里說:能克制者始能成事。隨著閱歷增加,愈發能感受其道理。
克制欲望,延遲滿足感。
《紅樓夢》里的那首《好了歌》一直頗為令人回味:“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若是欲望的溝壑填不滿,得到再多,也無幸福可言。反之,若是懂得克制欲望,就能心無旁騖地朝目標前進。
有位優秀男演員就看得很透徹。他一收工就回家,拒絕燈紅酒綠的誘惑,很好地去享受窗前花下,賢妻做伴的日子。他對金錢不為所動,有時甚至自降片酬選擇好劇本,只為把戲演好,演繹出一個個讓人贊不絕口的經典角色。
他自己也說:“我不買飛機大炮,我保證基本的生活質量,沒那么多奢望。”
世間多繁華,追求無止境,但人的精力和時間卻是有限的,熊掌和魚只能取其一。所以克制欲望,就是把欲望變小,明確自己想要的。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放長線釣大魚,不會因眼前的快感而錯失璀璨的未來,懂得延遲滿足感。
王陽明道:“能克己,方能成己。”不為外物所惑,懂得延遲滿足感,你的人生就贏了一半。
克制心態,保持節奏。
我們看見別人起高樓、宴賓客,對比一下自己的窘迫,不由得心灰意冷,失去了奮斗下去的激情。或者我們看同齡人有的已經實現財富自由,有的小有成就,而自己還一事無成,不由得心急如焚,也想迎頭趕上。
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只會讓我們方寸大亂。
我有一個朋友,本來在一家公司發展得順風順水,領導也很器重他。可他瞅見別人創業都鼓搗出了一些名堂,覺得像這樣在公司一步步地往上挪,猴年馬月才能趕得上人家,尋思一下也辭職創業了。
可折騰了兩三年后,卻一無所得,反觀當初跟自己同個職位的同事已經往上爬了一兩級。他現在才后悔,當初就應該穩扎穩打地走下去。
其實,別人有別人的時區,你有你的人生節奏。只要你現在是努力的,就不要急,不能年少成名,大器晚成也不錯。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成功或早或晚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下的每一步有沒有腳踏實地走好。如果有,你想要的終究會到來。
克制情緒,掌控人生。
《一生的資本》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情況多么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人如果被情緒主導,只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我記得有一次同事因為跟男朋友鬧分手,在辦公室里哭得梨花帶雨。但她手頭正有一個負責的項目,亟需當天完成。
負責人委婉地提醒她說,盡量先把事情擱一邊,不要耽誤了工作。她一邊抽泣一邊應和了下來。可等到下班,負責人找她要材料時。她振振有詞地說:“還沒做完,心情不好嘛。”
負責人聽完她這番理直氣壯的話,整個人愣在一邊。那天晚上,其他人都為她的爛攤子加班加點。
我們都是成年人,不能一有委屈,想哭就哭;不能一不開心,想鬧就鬧。
相比較而言,我就很欣賞主管的做法。主管有一次跟供應商吵得不可開交,處于爆發的邊緣。我們每個人都戰戰兢兢,唯恐成為他的出氣筒。可等他走回辦公室時,若無其事地笑著說:“不關你們的事,來來,請你們喝下午茶。”
那一刻,一干人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能控制情緒,方能控制人生。我們可以深夜獨自舔舐傷口,卻不能任性地置工作于不顧,我們可以找一二知己傾訴,卻不能胡亂地把委屈撒在其他人身上。
無論如何痛哭,無論經歷怎樣的悲傷,我們都不應任由情緒發酵,仍要打起精神面對一天。
蘇軾說:“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克制不是無欲無求,而是該抓住時要抓住,該放手時需要放手。
明白哪些是自己該追求的,追求時奮不顧身。明白哪些是該舍棄的,舍棄時毅然決然。
生活中亂花漸欲迷人眼,唯有先克制,才能謀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