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和愛是人的剛需,所以要正確看待自己對欲望和愛的需求。你越是遮遮掩掩,越是奇奇怪怪,你越是壓抑,越變態。
欲望分為食欲、性欲、物欲,這三欲都是剛需中的剛需,因為這三欲決生死。食欲,沒得吃,餓死,吃不下,餓死。
性欲,生命延續,繁衍后代。同時一個人性不行了,說明這個人的生命力很弱了。物欲,穿暖,住暖。
愛的需求,安全感、信任感、存在感、價值感,這是內心的剛需中的剛需,因為這四感決生死、得失、榮辱、愛恨,你不主動去喂飽,內心會指揮你去找吃的。
我們只有正確看待自己的欲望和愛的需求,我們才能和自己的欲望和愛和諧共處。如果對欲望和愛有錯誤的認知,認為欲望和愛是羞恥的,見不得人的,那完蛋了,這個人注定活得分裂痛苦,要么活得表里不一,表面裝道的模范,背地里一肚子壞水。
?如果你是等、靠、要的兒童期心智,在面對生死、得失、榮辱、愛恨的時候,你就會焦慮恐懼、擔心害怕,迷茫無助,敏感脆弱,自卑固執。
內心沒有力量,身心疲憊,心力交瘁。在情緒上表現出來就是愛抱怨、容易憤怒,怨恨,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容易拿伴侶,拿孩子當出氣筒。
底層原因是四個內在小孩的力量沒有建立起來,嬰兒期內在小孩沒長大,遇到問題瞬間鏈接了死亡的恐懼。幼兒期內在小孩沒長大,遇到得失瞬間鏈接了絕望。
也就是說,四個內在小孩沒長大,內心無法應對成人世界的生死、得失、榮辱、愛恨,不是他不想對自己負責,是他沒有力量對自己負責。
怎么破?
把心打開,看到自己,看到四個沒長大的內在小孩,補缺失、療創傷、卸包袱,把四個內在小孩養大,建立安全富足自由強大的內心世界。
這個時候才能從容的面對成人世界的生死、得失、榮辱、愛恨,活出自己,活出力量人生。要不然一輩子被恐懼封印著動彈不得。
?一個內心滿是缺失和創傷的人,是很難和別人建立正常社交的。內心有缺失的人,內心會忍不住的投射,過度付出,最后感嘆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遇到對自己好,比自己強的人,會要求對方無條件的愛自己,一旦發現對方沒有自己想象的好,然后滿世界嚷嚷這個世界沒一個好人。
內心有創傷的人,時刻護著內心的傷,時刻都在準備戰斗,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別人一句話,一個態度,一個眼神都能對號入座,刺痛自己的內心,導致自己極度憤怒。
怎么破?把心打開,看到自己,補缺失、療創傷、卸包袱,把四個內在小孩養大,建立安全富足自由強大的內心世界,才能活出自己,活出力量人生。
要不然就被內心的缺失和創傷折磨一輩子。
?總是心里難受,是因為我們習慣性的抗拒,習慣性的抗拒,是安全感缺失,被恐懼封印。所以一遇到問題,我們就抗拒,一抗拒心就凍住,進入麻木狀態。
這是身體的應激反應,底層原因是嬰兒期缺少照顧導致,嬰兒期是完全沒有能力的,任何問題沒人幫助都等于死。
所以嬰兒期遇到問題,沒人幫助,沒人陪伴心里是很怕,很怕,很怕的,一害怕心凍住,把身體凍住,這樣就失去感覺,可以保護自己不被嚇死,這是自我保護機制。
受的驚嚇多了,這套自我保護機制就會自動啟動,所以成年后,稍微遇到點問題,意識還沒意識到發生什么問題,心就先難受了。
被這套自保機制反控制了!
怎么破?把心打開,看到自己,看到內心的恐懼,補缺失、療創傷、卸包袱,把四個內在小孩養大,建立安全富足自由強大的內心世界。
這個時候修復了這套自保機制,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接受任何問題,面對任何問題。才不會被問題困住,才能活出自己,活出力量人生。
?冷淡,才是最高級的情商。網上曾流傳一個小故事: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閑聊了一整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似乎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一個階段,總是希望自己能滿足他人的期待,所以委曲求全,有求必應。最后才發現:討好全世界的你,卻忘記了心疼自己。
亦舒曾說過:“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他人。”我們為了迎合別人而忽略自己,一次次強撐下來,心只會越來越累,所以,不要把溫暖當成是本能,就做一個冷淡的人吧。
做一個冷淡的人,不是冷漠,而是讓自己的熱情有所克制,把溫暖付予值得的人,把精力放在熱愛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