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佛教五大名山能有多絕,一眼便終生難忘 | 一生必訪的108佛教圣地

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并對我國的宗教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佛教的盛行,我國各個地方也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形成了如今風靡中外的佛教五大名山。

它們分別是供奉文殊菩薩的山西五臺山,供奉觀音菩薩的浙江普陀山,供奉普賢菩薩的四川峨眉山,供奉地藏菩薩的安徽九華山,以及供奉彌勒菩薩的浙江雪竇山。

今日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佛教五大名山,感受海天佛國、清涼之地的自在。

01

文殊菩薩道場——山西五臺山

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位列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首,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在很多人眼中,一直以為五臺山只是一座山的名字,其實是有五座山峰,其最高峰──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地區的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美稱。五座臺頂上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的五個化身,又稱五方文殊。

五臺山朝圣,朝拜臺懷鎮黛螺頂的五方文殊為小朝臺,登五個臺頂朝拜五方文殊為大朝臺。

山西五臺山白塔

五臺山菩薩頂木牌坊

釋迦牟尼佛說“東方有國,名曰震旦,其土有山,號曰清涼。”佛在三千年前就說了這個山。在宋朝以前,凡是到五臺山的人清凈虔誠,那時人心里清凈,清凈就是沒有煩惱。

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佛教徒心中的圣地,當年虛云老和尚從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臺山,耗時三年,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后來得到文殊菩薩化身文吉來救他,且夢見他母親,因他朝拜的功德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大家可以翻開虛云年譜,就會看到這些故事。

五臺山又被稱做清涼世界,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得到智慧了,可以滅除自己過多的欲望,就可以得到清涼。

吉祥經說:應與智者交,勿近愚癡者。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我們將朝圣之行稱之為:“脫胎換骨”,把一切所有的煩惱在這里凈化,感受五臺山的清涼。

這是佛的慈悲,安放在紅塵的一片凈土,信仰與藍天共生,這里會將你的思想,洗滌得一片祥和。

這里沒有霧霾,只有寧靜、安詳和讓人感動的滄桑,在梵音、晨鐘暮鼓、風鈴聲、鳥語的伴奏下,構筑成佛國特有的交響樂,在華北之巔的蒼穹下回蕩,將你帶入佛國凈土!

02

觀音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

普陀山,是全國最著名最靈驗的觀音道場。寺院無論大小,都供奉觀音大士。每逢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誕辰、得道、出家三大香會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煙繚繞,一派海天佛國景象。

普陀山“第一佛國”牌樓

普陀山是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南北狹長,面積約12.5平方公里。島上風光旖旎,洞幽巖奇,云霧繚繞。因屬于海島,海拔不算高,最高海拔佛頂山約291米。

浪漫壯闊的山海風光,曾經引發了無數詩人文豪無限遐想。他們跋山涉水而來,不吝筆墨,為普陀山寫下了許多傳世名篇。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王維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這是唐朝王維寫給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的臨別贈詩,唐代時,日本派遣了幾百名遣唐使(相當于現在的留學生)到大唐學習。阿倍仲麻呂是其中最出名的學生,他改了中國名叫“晁衡”,跟王維、包佶等人交情不錯。天寶十二載,他在普陀山附近渡海回國探親,王維就寫了這首《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贈別詩。

普陀山普濟禪寺前的海印池和御碑亭

王維這首詩說的是:東海上有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鰲,眼里紅光迸射的大魚。日本在滄海的盡頭,還是孤島,你要是回到祖國,我們以后就很難通音訊了。

果然,阿倍仲麻呂剛出東海就遇上臺風,船在海上漂了幾天幾夜。在長安的王維聽聞消息,以為小晁魂歸天外了,又寫了首詩悼念這位“為兩國人民友誼作出突出貢獻的國際友人”,還好,這次王維的詩沒有言中。但是后來小晁要回去探親也就小心多了,最后終老于長安。

王維的這首詩中,其實也暗暗隱喻了“觀音不肯去”的傳說。

普陀山法雨寺千步沙灘

普陀山面海的觀音菩薩像

《普陀山志》記載:唐朝時期,日本僧人慧鍔入唐求法,從五臺山請回觀音像一尊,欲回到本國供奉,船行至普陀山時,遇怒海翻飛,船身觸礁,不得前行。慧鍔領會觀音不肯東渡,便靠岸留下佛像供奉,這就是后來的“不肯去觀音”。1980年,為紀念慧鍔等人事跡,潮音洞上建了“不肯去觀音院”。


“不肯去觀音院”臨海而建,獨攬海天遼闊勝景,殿院內雅致清靜,紫竹幽幽,浸潤著佛韻禪音,一枝一葉,也好似充滿了靈氣。

浙江普陀山瀕海的“不肯去觀音院”

雋雅秀美的古詩詞里,不僅記錄著普陀山的無限風情,還有一個個令人神往的傳說故事,快來跟著詩詞暢游普陀山,不負好時光!

03

普賢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峨眉山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山上多古跡、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游、休養、避暑、禮佛目的地之一。

關于峨眉山有很多神奇美好的傳說,在峨眉山清音閣上行至萬年寺的游山道上,有一座名叫“白龍洞”的寺廟,相傳這里就是蛇仙白娘子修煉的洞府。很久以前,有一條白蛇,在峨眉山白龍洞修煉已久,已有幾分法力,游至天庭,偷吃了王母娘娘蟠桃園的蟠桃,道行大增,又回峨眉山繼續修煉,終成蛇仙。

后來蛇仙白娘子,十分眷戀人間美景,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便與青兒結伴同游。在杭州西湖,遇到來峨眉山采過藥的許仙,動了芳心,締結良緣,成為佳話。

峨眉山仙峰寺

峨眉山報國寺

峨眉山萬年寺普賢菩薩

進山既是美景,天下名山牌坊在這里歡迎你,歷史悠久的報國寺在蔥郁中等你,尋著云走進峨眉山,生活不該被一些瑣事困擾,你的幸運只是在山巔等待。

04

地藏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最高峰為十王峰,海拔約1345米。

九華山自山麓至天臺峰,名剎古寺林立,文物古跡眾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萬歷皇帝頒賜的圣旨、藏經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九華山化城寺

九華山月身寶殿地藏菩薩

九華山地藏禪寺

九華山法門寺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了這片雄奇俊美,千百年來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更是絡繹不絕,對于九華山的奇秀風景,李白言“靈秀”,王安石曰“雄奇”。

九華山以地藏菩薩道場聞名天下,公元719年,新羅國王子金喬覺渡海來唐,卓錫九華,苦心修行75載,99歲圓寂,因其生前逝后各種瑞相酷似佛經中記載的地藏菩薩,僧眾尊他為地藏菩薩應世,九華山遂辟為地藏菩薩道場。

九華山的幾十座寺院,依山而建,造型各異,他們或散落在民居房間,或雄踞在山巔之上,千百年來,他們與晨鐘暮鼓,日出云海相伴,與這靈秀的山景渾然一體。

九華山古拜經臺

去化城寺,感受底蘊深厚的人文精華;到百歲宮,恰逢日出時的天然睡佛;到天臺寺旁,遇見雨后磅礴的云海;望著眼前古樸的黃墻,走過厚重的山門,耳邊傳來的,都是誦讀的聲音,此刻,心中縱有萬般丘壑,也已然放下了。

九華山“行愿無盡”山門

在這里,遠離城市的紛擾,擁有的只是善信若水的梵音裊裊,溫潤如玉的禪意浸染。在這里,佛學求善,哲學求真,求一片心靈的凈土。到這里,靜觀萬象,修身養性,體會生命最初的自由。

05

彌勒菩薩道場——雪竇山

雪竇山大佛

一座山,因一道圣旨而名揚天下

一座山,因高僧輩出而千古流轉

一座山,因一尊大佛而道場重興

雪竇山位于浙江寧波市奉化區,被譽為海上蓬萊,陸上天臺,著名詩人王心鑒曾寫下:憑欄妙高臺,塵心由此渡。這里有全球最高的銅質坐姿彌勒佛佛像。

雪竇山也被譽為“四明第一山”,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淀的佛教名山,位于雪竇山心的雪竇寺,創于晉、興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宋時名列天下禪院“五山十剎”之一,明時位居“天下禪宗十剎五院”之一,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高僧輩出,與天竺天寧萬壽永祚寺、南京蔣山太平興國寺等9寺并稱“天下禪宗十剎”。

浙江佛學院

據寺志記載,西晉元康元年(291),有尼結廬山頂,名“瀑布院”,是為雪竇山梵剎開創之始。咸平二年(999),宋真宗賜寺額“雪竇資圣禪寺”。宋景祐四年(1037),仁宗因彌勒感應而夢游雪竇山,故敕名“應夢名山”。

據載,五代梁時有一位奉化長汀人,稱他“長汀子”,于岳林寺出家,法名“契此”。他長得蹙額皤腹,笑口常開,常杖荷一布袋,向人行乞,自稱:“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人稱“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常在雪竇寺弘法。其舉止雖看似瘋癲,實則蘊藏深意。乃是以種種應化事跡教化眾生,使令悟曉真諦。

布袋和尚在圓寂時曾自作一首別世偈: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從此,隨著其傳奇逸事的流傳,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化身的說法便日漸傳揚開來。

1932年,太虛大師就任雪竇寺方丈,弘揚“慈宗”,并將雪竇山奉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奉雪竇寺為彌勒根本道場。

1987年趙樸初視察雪竇寺時曾寄語:“雪竇乃彌勒應化之地,殿內建筑應有別于他寺,獨建彌勒殿,并稱雪竇為五大名山。”

1988年,雪竇寺正式對外開放,接待中外游客,服務四方信眾。2005年,經國家宗教局批準,開始建設露天彌勒大佛。

今天,人們走近雪竇山,遠遠就能看到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像。從瀑布邊茅廬里僧尼的清幽苦修,到山林中講堂里法師的與時俱進;從金鑾殿上飄來的一紙敕書,到乳竇峰上修建的一座大佛;從千年古剎禪門法窟的學侶參修,到應夢名山彌勒道場的緇素云集,雖未曾一一領略古剎的興衰沉浮,卻也讀誦到祖師大德禪燈晦暗時發的大行愿。

來五大名山吧,與紛擾的世間先暫時告別,放下繁雜的瑣事,去體驗一座山,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歡笑。

圖片來源 | 十愿百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五大佛教名山,最有爭議的是哪座?
中國五大佛教名山,浙江獨占兩座,卻有一座鮮為人知
佛教四大名山,旅游祈福兩不誤
安徽青陽:九華山風光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那個最有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昂仁县| 当涂县| 广安市| 洞头县| 三原县| 泰州市| 台湾省| 上饶市| 吴忠市| 台州市| 岑溪市| 阿拉善右旗| 囊谦县| 吉林市| 德庆县| 延寿县| 鹿邑县| 平罗县| 临夏县| 乌兰浩特市| 卢氏县| 阳春市| 云龙县| 武清区| 津南区| 花莲县| 明光市| 景德镇市| 兴业县| 紫金县| 焦作市| 龙口市| 建湖县| 梨树县| 呼图壁县| 元氏县| 大厂| 垫江县| 涪陵区| 乐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