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換個活法?那么換個“錢包”吧。“換一個錢包,就能讓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發生180度的轉變。”龜田潤一郎是日本的一個稅務師,寫了一本“兜售”錢包的暢銷書——《有錢人為何用長錢包》。
作者是個“錢包控”。當他成為稅務師的第一天,老婆送給他一個LV的黑色長錢包,從這一天起,他開始用“有錢人”的方式觀察生活。在和日本很多企業家交往的時候,龜田潤一郎都會請他們拿出自己的錢包來鑒賞一下,看到的錢包已經超過500個了。他的一大發現是,“原來業績優秀的老板都愛使用長錢包啊。”
他總結的原因是,錢包就像一家旅館,自然在長錢包里,就像在大客房里,能夠“住”得舒服。
在書中,作者對使用錢包的建議看起來很“拜金”:在買好新錢包后,最好先把大額的鈔票放幾張進去,讓錢包熟悉一下金錢的味道;讓錢保持整齊干凈,統一鈔票在錢包內的上下方向,養成習慣;經常去把錢包里不干凈的舊鈔票去換成新鈔;在付錢的時候一定要講究禮貌,讓紙幣的正面朝向對方。
書中最古怪的一個建議是,在花錢的時候,心中默念“一路走好”和“歡迎回家”。覺得很搞笑,是不是還要等著錢對你回句“呦西”?
長錢包的風水真的好?先別急著換錢包,找個現成的有錢人當反例。“股神”巴菲特用的就不是長錢包,而是作者不喜歡的那種黑色兩折錢包。
巴菲特去年參加央視的《對話》節目,主持人讓他掏出錢包在現場展示下,他大大方方就從褲子口袋里掏出了自己的黑色錢夾子,主持人說讓我們看看你錢包里有多少錢吧,這位滿頭白發的老頭打開了一下就調皮地收了回去。巴菲特在接受《第一財經》的專訪時,主持人的第一個問題又是,你的錢包里都裝多少錢?他這次沒耍太極,翻了翻錢包,說一般都是七八百美元的樣子。去年在中國巴菲特亮出的還是新換的錢包。就在2009年,巴菲特因為一個慈善活動拍賣了自己用了20年的一個破舊錢包,拍賣價格是21萬美元。
“有錢人都用長錢包”是個偽命題。不建議大家讀了這本書都去換LV長錢包,不過倒是可以討論下作者在這本書里總結的一個問題。
龜田潤一郎年輕的時候,自己很仇富,用他的說法是很“恨錢”,覺得有錢人里就沒有好人。不過有一次,一個寺廟里的住持大師問了他一個問題:
“既有錢又幸福,雖有錢卻不幸,雖沒錢卻幸福,既沒錢又不幸——在這四種人里,你最想成為哪一種呢?”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作者說,應該沒有人想要去過不幸的生活,估計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既有錢又幸福”或是“雖貧窮卻幸福”吧。從這個選擇我們不難看出,其實人們真正追求的不是“有錢”,而是“幸福”。
想一想,有時候我們恨的是自己“錢包不鼓”,還是恨自己“幸福不滿”?沈 灃
“有錢人”就有理嗎?
“有錢人”寫了不少書。好吧,我們不妨懷著有錢人都“有罪”的想法,看看下面的書是如何為他們“辯護”的:
《有錢人都用長錢包》(龜田潤一郎,北方文藝出版社)
“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就無法獲得別人的尊重。同樣的,不懂得尊重金錢的人,就無法獲得金錢的尊重。”
《有錢人性格說明書》(荒木創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一個有錢人的話,馬上拋棄那種‘錢只不過是手段’的想法,必須要認定‘我人生的目的就是金錢,要賺更多的錢。’”
《有錢人跟你做的不一樣》(劉鋒,辛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你認為自己天生就是窮人,認為自己一輩子就該這樣,不相信會有任何改變嗎?’如果回答‘不是’,則表明你有追求財富、使自己脫貧致富的愿望。那么,恭喜你,你離成為富人的距離更近了!”
《有錢人的秘密》(喬治·克拉森,石油工業出版社)
“富人思索自己為什么會富有,如何才能更富有;窮人思索自己為什么會窮,怎樣才能擺脫貧窮。這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也就決定了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為有錢人》(歐利維埃·塞邦,山西人民出版社)
“如果你真心想致富,卻跟金錢鬧翻,我勸你盡快和它和好為妙。事實上,你要是壓根兒不喜歡金錢,不學著認識它,它絕無可能為你效力。”
《有錢人密碼》(漢森,艾倫,東方出版社)
“幾乎每個人都擁有潛在的數百萬美元的財富,他們在等著必要的刺激,即文明的火花。你的觀念里有可以發展為財富的種子。這些種子的形式可以是觀點、書籍、著作權、產品、服務、發明、執照、劇本、專利品、歌曲、電影、特許權、電視節目、商標、生產工序等等。”
《孩子啊,你將會是有錢人》(費倫提諾,中信出版社)